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孟郊的送别主要的送别对象有亲人、同道、道士和僧侣.孟郊的人生多舛,使其送别格调低沉,内容伤感,反映了处于社会边缘诗人的心态.孟郊的送别也可以看到唐代社会下层的诗人思想变化的历程.

  • 标签: 孟郊 送别诗 心态 思想感情 亲人 同道
  • 简介:镜论》是藏族作家,主要是贵族僧侣作家奉为创作指南的一部谈文学理论和诗歌修辞技巧的书。这部书藏文叫作《》一般译为《鉴》或《镜论》,全译则为《修辞论诗镜》。实际上藏语“”(汉音译为宁俄)一词,是“美妙文雅的言辞”的意思,相当于汉语“文章”一词的含义。汉语“文章”一词,本也是“富有文采,斐然成章”的意思。同时“”这一命名,包括有、文和诗文合体三种文体在内,不仅仅指诗歌一种文体而言。因此这部书汉名译作《修辞论文镜》,或简译作《文镜论》,似乎较为合适些。

  • 标签: 诗镜论 文镜 汉音 文学理论 六义 脚韵
  • 简介:评徐治平的《散文美学论》朱慧珍散文是散文和诗的结合体。尽管在我国古代已经出现过类似散文的作品,但理论家、作家们不是将它归入散文,就是归之于。因为中国古代还没有“散文”的提法,散文也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散文”一词是舶来品,它于1...

  • 标签: 中国古典散文诗 诗美学 纪游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诗 审美特征 美学特征
  • 简介:本文从《中兴间气集》所评中唐大历诗人所处的时代与魏晋南北朝有着惊人的相似入手,探讨了大历诗歌向齐梁诗风回归的现象,着重论述了《中兴间气集》和《诗品》在审美趣味、创作方法、评宗旨上的共鸣问题,从而证明了《诗品》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 标签: 中唐 齐梁 诗歌 回归 共鸣 审美趣味
  • 简介:本文所要探讨的是藏族文学中的一种独具风格的文学体裁,藏语称“勒谐”()或“丹居”(),汉语称为格言。它以七言四句为固定形式,运用比兴手法概括出深邃的生活哲理,因而,又称哲理

  • 标签: 格言诗 比兴手法 哲理诗 文学体裁 生活哲理 七言
  • 简介:古来研究孟浩然的学者,虽已注意到其的自然特征,但多采取印象感悟的方式,或拈花微笑,难以言喻;或含混笼统,不够精确。我们认为:自然,是孟浩然山水田园的最大特征,它在孟诗中有以下三个层次的理论涵义;(1)风物天然——作为观赏对象和描写题材;(2)风格自然——作为艺术技巧饱和成熟、创作个性鲜明稳定的结晶;(3)返归自然——作为追求理想人格、高扬个性精神的归宿与极境。下面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

  • 标签: 山水田园诗 孟浩 创作个性 拈花微笑 难以言喻 艺术技巧
  • 简介:广西民族大学校长办公楼,绿意葱茏,花语鸟唱。三楼西北隅袁鼎生教授的办公室,风景尤好。窗外芳草新树,一池绿波,清风相逐,阳光明媚;室内人伴书香,散雅韵,文竹与野草相亲相长,一切都呈现出和谐整生的景象。袁教授在其间修养心性,处理公务,探索生态美学的奥秘,生发学术人生,可谓境与人谐。生于广西全州湘山湘水之间的袁教授,与大画家石涛同乡,集诗性、理性与哲性于一身。野趣横生、淘气调皮的童年生活,养成了他纯真天放的赤子心性和诗人情怀。早年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工作期间,早登叠彩捧日出,夜赏漓江毛毛月,既能浅吟低唱出“天欲晓,最早醒来漓江鸟”的清明美好,也能挥毫出“端起天坑当酒杯”,“银河流觞唱兰亭”的气干霄云,还能飘逸出“一头老牛走来,侧听绿丝轻吐”的天态野趣。20世纪八九十年代,像郭靖转益多师一样,他吸纳诸位恩师的学术思想与学术方法,特别是导师周来祥先生的辩证方法,生发了生态辩证方法和整生范式。他潜心实践,将学术方法化成了超循环的概念运动理路。凡此种种,合塑了他的学术素质,成就了他的生态美学研究。袁教授是当代生态美学研究领域的大家之一。他的生态美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创立了一整套以审美场为核心的话语体系,以整生为基座的...

  • 标签:
  • 简介:9月13—15日,青海省文化与新闻出版厅召开全省出版物审读工作会议,《青海日报社》、青海人民出版社、《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等20余家出版单位的代表参加会议。会上,青海省文化与新闻出版厅出版管理处处长党招应同志首先通报了全省近年来审读工作的情况。

  • 标签: 审读工作 青海省 新闻出版 人民出版社 出版单位 大学学报
  • 简介:<正>一、“武功体”潜在影响与传统评述之关系中唐诗人姚合,世号“姚武功”,其被称作“武功体”。对于当时和后世诗坛都有重大的影响。史称其“名为,士多归重”。一时诗人如马戴、李频、周贺、方干、郑巢、喻凫、刘得仁等都拜其门下,推崇备至。顾陶《唐诗类选序》中还列其名于王昌龄、陈子昂、韦应物、韩愈等“挺然颓波间,……乃能抑退浮伪流艳之辞”的“十数子”之中,表明时人的评价。接下来他更“成了后一期诗人的一个中心”(郑振铎《插图本文学史》),自

  • 标签: 姚合 武功体 贾岛 姚贾诗派 苦吟 内部差异
  • 简介:锡伯族是黑龙江世居的古老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锡伯族学校教育便是从黑龙江开始的。文章以时间为脉络,概括叙述了将黑龙江锡伯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及其每个历史时期的特点。重点叙述了黑龙江唯一的锡伯族学校——双城市农丰满族锡伯族中心校的锡伯族文化教育的状况。

  • 标签: 锡伯族 教育 述略 重兴
  • 简介:<正>要建设社会主义诗歌的高楼大厦,仅仅有抒情诗还是不够的。必须有叙事的合唱,才能真正建起这座高层建筑。叙事正在经历痛苦而悠长的酝酿,与抒情诗相比,叙事的黄金时代似乎尚未到来。一个被诗人和诗评家们忽略的诗坛病症,是时下年青的诗人们对叙事失去信心。也许是他们

  • 标签: 叙事诗创作 凤凰 抒情诗 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性格 高层建筑
  • 简介:<正>在当前关于唐代边塞的讨论中,无论对边塞持肯定或否定态度的各家,无不以初唐至玄宗一百多年对外用兵的性质作为评价边塞的前提条件。对于唐开元天宝以前的边塞战争,大家看法比较一致,认为基本上是唐王朝对外族侵略进扰的抵御、自卫。有争议的是开元天宝年间的边塞战争,历来古典文学工作者在接触这个问题时,很少能深入实际地认真研究,作出公允的结论,从而在这个时期的边塞和边塞诗人的评价问题上,造成了矛盾和混乱。吴学桓、王绶青的《边塞派评论质疑》(下称《质疑》,见《文学评沦》八○年第三期)有一段话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不妨摘录如下:

  • 标签: 边塞战争 开元天宝 边塞诗人 唐王朝 唐代边塞诗 少数民族
  • 简介:<正>黑龙江省地处我国最北部,属高寒水稻栽培区,也是世界上高纬度稻区之一。因无霜期短,气温低,有效积温少,一年只种一季。究竟现今黑龙江省地区的水稻生产在古代始于何年何代何地,尚需进一步考证。近代种植水稻迄今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在我省境内,水稻生产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起源于何年何地?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五常,有的说是宁安,也有人说是爱辉。究竟水

  • 标签: 朝鲜族 水稻生产 水稻种植面积 黑龙江省地区 发展历史 种植水稻
  • 简介:青海地处边远,民族众多,受自然环境和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文章通过对青海继续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了青海继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 标签: 青海省 继续教育体系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