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评《东方蓝色文化》●郁龙余/著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尽管中国靠海,中国古代可能有着发达的远航,但中国“并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海洋“没有影响于他们的文化”。①黑格尔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说中国人没有海洋意识,不能分享海洋文明的成果。中国人果真...

  • 标签: 蓝色文化 中国海洋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 海洋意识 海上贸易 以海为田
  • 简介:民族论坛耕耘琐记(致都永浩同志)熊锡元《民族丛刊》按期收到。早就准备为《丛刊》写点东西,都因事耽搁了。改革开放的15年,也是民族理论学术界拨乱反正、立意创新、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15年,收获很大,甚至可以说是正在经历一个黄金时代。这15年,我也几乎是...

  • 标签: 民族工作 民族研究 民族理论 民族问题
  • 简介: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不仅是俄罗斯最大的东方学研究机构,而且以珍贵的馆藏文献和文物享誉全世界。该研究所藏满文文献主要来自18世纪初至19世纪末传教团、考察队以及汉学家的收集和购置,且得到了较好的整理。了解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满文文献的收藏历史情况,不仅可以为中国满学界提供新资料,拓展满文文献的研究领域,而且对于熟悉俄罗斯汉学史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东方文献研究所 满文文献 著录
  • 简介:对于嫉妒的本土形式——“眼红”与“红眼病”的讨论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占据报纸头条,近年来“羡慕嫉妒恨”又成流行词汇。该书从对“红眼病”“仇富心态”的文本分析,到深入华北因采矿暴富的三个村子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试图把“羡慕”“嫉妒”“恨”作为理解“暴富”“财富不平等”与“开矿纠纷”等社会现象的切入点,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道德文化机制。

  • 标签: 财富观 嫉妒 人类学 20世纪80年代 出版 张慧
  • 简介:女士、先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在海内外学者的关心和支持下,进入了第八年。2009年第八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将由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和香港珠海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办。为了高质量地开好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论坛主题: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理论思考历史视野现实观察二、海峡两岸圆桌论坛主题:草原的开发与保护:世界的经验与中国的现实。三、时间:2009年8月18日报到2009年8月19日-21日开会、考察2009年8月22日散会四、地点:呼和浩特--锡林郭勒盟(暂定)。五、论文:本论坛以文会友,从2009年1月15日起到2009年5月15日为征集论文时间。论文请按照学术规范撰写,并用电子版于5月15日前发至秘书处。经学术委员会审查后于2009年6月15日前后发出正式邀请函。六、经费:会议代表每人收取会务费450元(含膳食、图书资料及考察等费用),旅费、住宿费自理。七、联系方式:(1)人类学高级论坛秘书处地址:广西南宁大学东路188号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邮编:530006电子信箱:rlx67843136@126.com电话:0771-3260122联系人:徐杰舜(13607711393)电子信箱:xujies...

  • 标签: 游牧文明 海内外学者 电子信箱 社会学学院 学术委员会 会务费
  • 简介:200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频道首推以“透过现象说本质”的央视论坛.该栏目的开办为我国的电视加强新闻评论带了一个好头,对完善体制、扩大影响、提高我国电视在国际上的水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该栏目在栏目的定位,嘉宾的选择,话题、时间和地域选择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改进的问题.本文以栏目宗旨和新闻评论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对该栏目2005年至2006年的一些节目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意见和看法,以促进人们对中国电视评论的关注.

  • 标签: 央视论坛 栏目宗旨 栏目定位
  • 简介:本文通过对虚拟社群“保研论坛”部分案例的跟踪和研究,考察了虚拟社群中人际互动活动对社群文化认同程度的影响关系。通过认知与情感两个维度,活跃度、忠诚度和贡献率三个变量,发帖、登录频率、离群率、类群意识、原创帖和主题活动六个测量指标,验证了虚拟社群成员间的互动行为,可以提升成员在社群背景下的自我认同感,帮助确立成员在社群中的个人身份认知,进而提高对社群的文化认同;虚拟社群成员对社群的忠诚和贡献,可以强化成员对社群的情感认同度,进而提高社群的文化认同。

  • 标签: 网络虚拟社群 文化认同 人际互动
  • 简介:就“人类学的中国话语”主题,学者们各抒己见,认为中国人类学要有自己对于田野材料的理论提升即“话语权”,就必须做好研究,进行系统的学科建设,以及跨学科整合。

  • 标签: 人类学 中国话语 文本 对话
  • 简介:今后中国社会学界的良性学术竞争,要强调“全面”提高“理论自觉阶段”基本功的功力。通过再评判、再认识、再提炼,通过接现实中国、历史中国和中国立场观点的地气,通过把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中西、古今、理实这三种基本关系,鉴别各种思潮,从而推动中国学派的建设,促进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并为中国社会的良性运行、协调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标签: 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 理论自觉 中国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