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正>交界地区又称结合部或过渡带,泛指相邻行政区划之间的临界地带或经常发生联系不同地形地貌的衔接地段和部位,诸如省际、县际、城乡、水陆等接壤地区。由于对这些地区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计划生育工作问题越来越多,且日趋复杂。有的形成“两不管”、“三不管”地区,而被一些人当做逃避计划生育的“防空洞”、“避风港”

  • 标签: 计划生育户 交界地区 规律特点 计划生育工作 计划生育管理 工作人员
  • 简介:<正>人口死亡一直是人们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口死亡的统计与分析对于促进人口、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对于制订社会保障政策和卫生工作规划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因此,本文就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0%的死亡资料,参考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死亡资料,对我国人口死亡年龄分布作一初步分析。

  • 标签: 平均死亡年龄 中国人口 人口死亡 婴幼儿死亡 死亡水平 年龄中位数
  • 简介:人才资本是人力资本中的核心部分,是高能资本,它既具有人力资本的性质,又有着资本的某些性质.然而,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面而忽略另一面,难以真正作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因此要发挥人才资本的真正价值,就得掌握人才资本的特征和运行规律.

  • 标签: 人才资本 特征 运行规律
  • 简介:<正>一、移居的历程普宁县是我国南方众多的著名侨乡之一。普宁人移居海外历史悠长,分布地域广阔,比较集中在亚洲和欧洲。我国的友好邻邦泰国,自古以来是普宁人聚居最多的地方。据《汕头经济特区年鉴》(创刊号)估计,旅居泰国的潮汕人约300多万,其中普宁人约占40万。树有根,水有源,这种现象是先辈移民世代相传锲而不舍长期形成的。普宁人移居泰国的历程,同潮汕各地大体相同,但早期移民数量较少。普宁位于潮汕西缘,扼潮州到广州驿道要冲,自明嘉靖42年(公元1563年)置县后,人口流动日益增加,向外流动一直延伸到沿海岛屿,也有向海外邻近地区移动的,但人数不多,尚未形成较有规模的群体迁徙,因为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 标签: 泰国 移民 移居海外 潮汕人 邻近地区 历程
  • 简介:<正>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性别比均在100以下,女性多于男性。中国第一、二、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大陆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性别比分别为81.75,75.50,86.75。1987年抽样调查为89.20。表明了与世界相同的表现。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我们发现中国老年人口性别比的一个客观规律:在横穿中国大陆的北纬40度线以北的省、自治区老年人口性别比均在100以上;临近该线的省在100左右;该线以南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在100以下;沿海省分,从广东到辽宁,基本上形成了阶梯型增高趋势。总的看来,中国老年人口性别比呈现了南低北高的规律性特征(图1)。参照1987年1%人口抽查时的数字大体相同,趋势是一致的。

  • 标签: 人口性别比 中国老年人口 人口普查资料 性特征 东北地区 男性
  • 简介:<正>一早在1935年,著名人口学家胡焕庸先生根据对1933年全国各省、县人口数的分析,提出了爱辉——腾冲线,用以描述中国人口分布的东西格局。当时,该线以东部分面积占全国的36%,而人口则占全国的96%;该线以西(包含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部分面积占全国的64%,人口仅4%(见表1)。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人口的东西分布有什么变化呢?由表1我们看到,在近60年的历

  • 标签: 人口分布 土地承载力 西部地区 人口密度 中国人口 西部人口
  • 简介:<正>海南是黎族的主要聚居地,据190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海南黎族人口达1019503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5.55%.是当地第一大少数民族。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社会发展水平和其他民族有所不同,其人口发展与分布的状况和趋势有独特的特点。一、海南黎族人口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史学界较普遍的观点认为,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他们多以聚居为主。由于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语言、习俗等存在某些差异,因而形成了五大支系,即孝黎、杞黎、本地黎、美孚黎和加茂黎。解放前,黎族人民连遭天灾人祸,处于经济凋蔽、民不聊生的困境之中,除了封建主义和反对官吏的压迫外,还历经了民族压迫政策的摧残,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再生产长期处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状态。如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黎族人口为25万人,到1953年才达到35.8万人,118年间仅净增10.8万人.

  • 标签: 海南黎族 人口发展 人口普查 人口分布 海南岛 聚居地
  • 简介:本文利用广州市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目前广州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人口分布状况之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 标签: 医疗卫生资源 人口分布 配置
  • 简介:提出并评述了关于人口分布传统研究的三个衍生问题:空间尺度不同可能产生“人口分布悖论”现象、空间相互独立的假设不尽合理、特定空间区域人口分布的复杂性。以此为切入点,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川西高原高山区人口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全局Moran'sI值为0.7404,指示川西复杂地形区人口分布有十分显著的集群特征。以川西48个县域单元为对象,建立人口密度与相关影响因子的OLS估计、SLM估计和SEM估计,经空间依赖性检验,发现空间计量回归模型明显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表明考虑了空间依赖性的估计方法能更好的刻画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经相关判别检验,确立SLM为最优模型,其纠正了OLS模型总体上高估自然环境因子而低估经济社会因子对人口密度影响的缺陷。并以SLM估计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川西人口分布特征,特别解析了川西“人口分布悖论”的事实和原因。

  • 标签: 复杂地形区 空间依赖 人口分布悖论 空间计量模型 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