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互联网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强有力工具,其相关服务和应用可以助力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对2015年"互联网+"驱动下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在构造的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加入了运用层次分析法测算的信息乘数,将其作为互联网对制造业影响的度量。结果发现,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内部创新能力发展不均衡: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创新有着明显的需求,创新效率较高;以消耗原材料和资源为主的产业创新动力不足,投入较少,导致总体能力较弱。各行业在创新投入、实践和产出三个维度的侧重点不同,创新效率各异,发展空间受到局限。

  • 标签: “互联网+” 制造业 创新能力 信息乘数 因子分析
  • 简介:"一带一路"建设为保障中国进口石油安全稳定开辟了新通道。利用故障树及贝叶斯网络构建脆性风险评估模型,采用专家综合评判法对事件发生故障的概率打分,通过重要度分析对风险进行预测、预防及诊断。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力影响、石油运输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弱、对海运航线的控制防卫水平低等是"一带一路"视角下引起进口中东石油海上运输环节发生脆性风险的重要原因。采取建立"一带一路"石油输送合作规划、提高海军的检测水平及防控能力等风险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脆性风险的发生。

  • 标签: 一带一路 脆性风险 故障树 贝叶斯网络 重要度分析
  • 简介:在环境污染压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的创新情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省2017年科技创新直接调查系统数据,通过进行污染密集型制造业分行业创新水平投入、垂直结构、数据包络分析、合作开发形式、信息来源渠道、合作伙伴、创新障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有助于提高江苏污染密集型创新绩效,推动江苏经济实现高质量创新驱动。

  • 标签: 江苏省 污染密集型 制造业 研发 创新
  • 简介:在市场和政府两种资源配置手段之间寻找平衡,是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以1998-2016年中国涉粮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无效率成分随时间变化的面板SFA模型测算中国涉粮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非平衡面板比例因变量模型,分析二者对涉粮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行政策扶持和市场化水平对涉粮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作用,但政府补贴对涉粮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抑制效应;且市场化水平会弱化政府补贴对涉粮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强化现行政策支持对涉粮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而政府补贴则会弱化现行政策支持对涉粮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涉粮企业 市场化 政府干预 全要素生产率
  • 简介:企业创新调查手册(Oslo2005)将创新覆盖到非技术创新后,创新测度开始由技术创新转向广义创新。经过梳理宏观层面创新测度的三大分析框架及其与微观测度的关系,阐述创新内涵及创新投入产出指标测度的演化后发现,宏微观创新测度趋于协调一致,广义创新测度在宏观层面发展较快,体现在加强了创新资本投入与产出的测度,但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一致的统计口径;微观企业层面的测度则相对滞后,企业广义创新指标测度将成为近期研究重点。

  • 标签: 广义创新 R&D测度 非技术创新 创新投入 创新产出
  • 简介:针对新常态下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演变特征,采用TVP-SVAR模型分析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传导效应及机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调控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调节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货币基准利率对债券市场的传导效率高于公开市场直接投放货币,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信用利差的调节效应更为显著,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满足央行“预微预调”的目的,在债券市场的传导效果并不理想;无论是信贷渠道还是利率渠道,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中国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传导作用在日益提升,但是利率工具的短期作用效果不如中、长期,对实体经济的调节作用相对缓慢。刚性兑付是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屏障,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效果。综合利用结构性和定向性货币工具组合,适度地向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倾斜,优化定向调控的货币政策的效果,才能达到降低实体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目的。

  • 标签: 信用利差 货币政策工具 传导渠道 TVP-SVAR模型
  • 简介:经济全球化促使企业必须立足全球看待行业竞争与市场机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改革则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竞争态势,企业统计面临发展空间拓展和加快发展的双重机遇。企业统计应顺应科学管理要求,将主功方向定位于提供综合信息,主动参与企业经营全过程,通过高效开发应用各种统计信息资源,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深层次、全方位的信息资源和决策支持。最终形成上下畅通、左右贯通的统计信息系统。

  • 标签: 企业统计 职能定位 重点方向 统计现状 统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