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理论分析表明道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有关生死的智慧,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因死亡带来的恐惧和焦虑.但此假设并未得到来自实证研究方面的任何证据的支持.本文通过三个实证研究对此结果进行了考察.研究一发现道家人格多个维度与死亡焦虑多个维度显著相关.研究二不但复现了上述结果,还发现:与启动死亡焦虑条件相比,在未启动死亡焦虑的条件下,道家人格与死亡焦虑间相关系数显著的个数更多,绝对值更大.研究三发现:词汇性质与启动的交互作用显著.在启动死亡焦虑的条件下,道家与儒家词汇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词汇.结果表明:道家人格具有对抗死亡焦虑的作用,但在应对特质与状态性质的死亡焦虑中,道家人格表现出了独特的时间特异性.

  • 标签: 道家 道家人格 死亡焦虑
  • 简介:基于文化影响人格的视角,结合对道家人性论的分析,建构道家人格结构理论模型,本文将道家人格操作化界定为:道家人格指在道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与道家人性论之'自然本真'的内涵一致并表现在知-情-意-行层面的典型的人格特质。以此为基础,从道家经典著作中选取486个描述人的词语,经由多次意义分析和初测,保留了37个,并最终形成了道家人格量表题项(初测)版,包括自然、本真、柔韧、谦退、超脱和寡欲6个因子。验证性因素分析(样本2)支持了该六维结构。道家人格量表题项版内部一致性系数和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介于0.430~0.704和0.528~0.721,各题项与其所属维度间的相关(绝对值)及各维度间的相关(绝对值)分别介于0.389~0.795和0.157~0.444。研究反思认为,特质因素论与(道家)人性整合观间的矛盾影响了道家人格量表题项版的效度,这使得任何对道家人格量表题项版有效性的考查,都不能以因素分析得到的单一因子为单位,而应以整合道家人性观及道家知-情-意-行心理行为特征的层级模式为单位。情境(判断)测验能够有效契合针对中国人文化心理行为特征的测量,但情境(判断)测验的效度以及中西情境(判断)测验的比较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究。未来研究需要立足现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收集更多质性资料、深入探究道家人格各维度的丰富内涵并编制具有针对性的道家认知思维方式量表。

  • 标签: 传统文化 道家 人格 道家人格 测量
  • 简介:传统道家责任心理思想是中国人责任心理结构认知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本文立足于“有无相生”的道体论和“自然”“无为”的伦理价值观,归纳提取出该文化内部“为政”“养生”“经世”三方面相辅相成的责任心理结构;并指出“真人”人格的培养是促成这一结构现实实践的关键所在;坐忘心斋、谦下守柔、知和不争,构成了责任心理品质养成的主要策略机制。传统道家责任心理思想研究对当代责任心理学理论建构、个人生命意义探究及社会价值观反思,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道家 责任 无为 真人 现代意义
  • 简介:心理应对方式的研究是西方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们认为,在应付生活中的压力、紧张、灾难等情况时,人们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即对生活中的压力、紧张等问题给予解决,从而减轻这些问题可能给人带来的消极影响。诸如改变别人的意见,制定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坚持自己的见解并按照自己的意见不屈不挠地工作,直到达到目的为止,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另一种是调节情绪的应对方式,这种应对方式的特点是不改变生活引起的压力、紧张等问题的本身,而是通过改变自己的情感或对问题的看法,接受并正视问题的存在,使之不会产生或产生较少的消极影响。人们通常使用的调节情绪的应对方法包括从积极的角度待人待事,寻求和接受他人的同情与理解;或者忘掉引起紧张和压力的事情本身。研究者们对这两种应对方式在解决生活压力和身心健康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心理应对方式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心理应对方式的变化及使用心理应对方式的个性特点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至于这两种心理应对方式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它们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还是文化教育薰陶的结果,则还未引起这一领域的学者的注意。我们中国人在应付生活的压力、紧张等问题时是否也采取了这两种方式,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入手,结合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的两种应对方式,对中国人应对生活中的压力、紧张、疾病、灾难等问题的应对方式进行初步的分析,并对文化因素在心理应对中的作用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 标签: 应对方式 解决问题 人生观 调节情绪 道家文化 儒家
  • 简介:多元文化经验是一把双刃剑,以往研究发现它可以提升创造性,但本研究认为它也会增强外文化排斥反应。91名具有不同多元文化经验的中国大学生对麦当劳在长城开分店的中美文化混搭情境进行了评价。对于多元文化经验较少(从来未出国和留美时间4~6个月)的被试,开放性高低对他们评价麦当劳的态度没有影响;对于多元文化经验较多(留美时间2年以上)的被试,那些开放性较高的人比开放性较低的人对麦当劳有更负面的评价(外文化排斥);多元文化经验和开放性的这一交互作用只存在于对中国文化有较高认同的被试身上。进一步的深度访谈和质性分析表明,具有丰富多元文化经验的人所产生的外文化排斥反应与对文化信息的深加工有关。这些研究结果对'认知深加工产生整合反应,认知浅加工产生排斥反应'的观点做出了重要补充。

  • 标签: 多元文化经验 开放性 文化排斥反应 文化认同
  • 简介:道德是一个社会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遵循的一套行为准则,它一旦形成,便会牵涉依据其进行的各种道德判断。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忠与奸、正与邪、是与非、对与错都是我们对人对事所形成的道德判断;反过来,这些道德判断又将进一步指导我们的日常行动。Haidt(2008)更是从一个综合视角概括了道德的地位和职能,他指出:道德系统是一个包括价值观、实践活动、习俗以及不断演进的心理机制的相互关联的系统,它们共同作用来规范或抑制人类的自私行为,使社会生活中的合作行为成为可能。

  • 标签: 判断文化 道德判断
  • 简介:城市与乡村民众的心理与行为的差异在城乡二元结构的中国显得尤为显著,形成城乡心理与行为差异的众多因素之中,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文化影响并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人格、情感定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价值体系、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因此通过文化的视角,利用文化心理学这个载体,在文化心理学的视域下来探讨文化与城乡文化心理的关系,文化与城乡心理差异形成的原因,以为更好的理解和解决当代出现的城乡矛盾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文化心理学 区域心理学 城乡文化 心理差异 文化 心理
  • 简介:<正>当今社会里,服装已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着装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一样,受到了新思潮、新观念的影响和洗礼。与此同时,作为人们进行修饰和美化自身手段的着装文化在原有的社会意义上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着装文化不仅体现着某一历史时期的特定的文化氛围,而且也显示了着装者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审美心理。

  • 标签: 着装者 审美心理 现代生活方式 历史时期 紧身裤 运动休闲
  • 简介:在跨文化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心理测量都是研究文化与行为间关系的重要方法。文化有多种面相,包括:(1)文化地区内众人认同的心理特征;(2)被广泛认定为在文化地区内十分普遍的心理特征;(3)地区文化的历史、制度、自然与人为生态。这些文化变量间只有松散的联系。此外,研究者可以在个人和文化层次测量文化心理变量。文化内容的各种面相和在不同层次测量的文化变量经常发生互动,动态地影响行为。在本文中,我指出文化变量的多样性及其互动对跨文化心理测量在概念和方法上的启示。

  • 标签: 跨文化测量 文化面相 多层次分析 文化与心理
  • 简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心理生活质量这一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后期,幸福感的研究逐步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近年来,主观幸福感属性中的文化差异引起了跨文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文章通过比较幸福感跨文化研究中新近出现的两个理论模型——目标调节模型和文化常模模型,探讨了文化在主观幸福感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情感幸福感和生活意义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幸福感 文化观 目标调节模型 文化常模模型 生活水平
  • 简介:从中国和美国中部地区选取小学儿童236人,采用状态社会创造性开放问卷和教师领导方式结构式问卷考察了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的文化差异及其与教师领导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美国儿童在社会性问题解决中表现出较强的流畅性和变通性等创造性思维品质,但中国儿童表现出较强的适当性、有效性和冒险性等社会适应和人格状态;(2)状态社会创造性总体上存在着国别与年级之间的交互作用,美国的四年级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儿童;(3)教师领导方式的各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中美儿童的状态社会创造性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 标签: 状态社会创造性 跨文化研究 儿童
  • 简介:文天祥(1236—1283)在澳门外海留下了千古绝唱澳门位于零丁洋(亦有人写成“伶仃洋”)口岸。南宋末年,公元1278年冬,文天祥兵败被俘。张弘范(南宋降将)挟持他攻打南宋最后的

  • 标签: 文化名人 澳门情结 文天祥 汤显祖 林则徐 魏源
  • 简介:本文在文化混搭与文化适应的理论框架下设计调查问卷,以期揭示汉语二语(CSL)学习者在华适应压力的群体特征、心理成因与缓解途径。研究1报告了一起心理危机个案并通过访谈分析其文化休克的表现;研究2随机调查了52名在广州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结果显示,CSL学习者的文化适应遵循U形变化规律,思乡情感和与中国文化的焦虑型依恋关系是适应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3通过网络平台随机抽样了110名在北京和广州学习的留学生并分析其文化适应的影响和缓解途径,结果表明思乡情感造成了CSL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焦虑,进而形成文化适应压力,并进一步对学习者的文化探索行为、文化承诺、学习满意度带来影响,然而这种压力可以通过与中国文化的交际经验来缓解。

  • 标签: 汉语二语者 文化混搭 文化适应 跨文化交际
  • 简介:文化的关注是近十年来心理学发展的重要特色之一。本文以文化心理学的发展为主线,分析了文化心理学产生的理论基础、研究领域以及与中国文化有关的一些问题。这些分析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文化对人的心理与行为所具有的影响。

  • 标签: 文化心理学 文化人类学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发展历程
  • 简介:按照主编杨宜音女士的设想,这一辑本来是想以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测量研究以及在文化的视角下重审测量中一些问题作为焦点来会集华人学者原创的论文,然而,这并不是非常不容易之事。历时几年,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了可喜的结果。这一辑的论文,至少可以引起我们对相关研究现状的反思与讨论。心理测量从来就不仅仅是一系列数学模型与算法,它与文化如影相随,如胶似漆。心理测量不同于物理测量,物理测量多为直接测量,其对

  • 标签: 反思卷首语 回顾反思 心理测量
  • 简介:文化的心理差异造成了跨文化的管理理论、思想、制度和方法。为了减少合资企业中中外双方的冲突与碰撞,作者提出一种能为双方共同接受的新而有效的管理模式——共同管理文化新模式。共同管理文化(CMC)下分结构组织模式与系统展开模式两部分。对近30家合资企业的调研结果表明,在先进技术的引进过程中,合资动机的匹配,信息交流等都决定于共同管理文化模式的完善程度。理论、实证、案例分析都证实CMC是中外合资企业新而有效的管理模式,应用这一模式会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 标签: 共同管理文化 结构组合模式 系统展开模式
  • 简介:宗教经验是涉及意识和潜意识成分的个体经验中的一个多元呈现的方面。例如,个体对上帝保持有不同层次意识水平的各种观念,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他们对上帝的经验。本文集中论述了对于上帝复杂的有神论经验,它们与心理和灵性健康的关系,通过心理干预如何改变这些经验,以及改变个人宗教经验的伦理和其他方面的相关问题。

  • 标签: 跨文化 信仰 宗教经验
  • 简介:在Weber和Camerer实验范式的基础上,基于真实并购预览概念提出了组织文化并购预览,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探索了组织文化预览对并购后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组织文化预览对提高并购后组织绩效有积极作用,其中双向组织文化预览对改善并购后的整体绩效以及主、并双方各自的绩效都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单向组织文化预览未显示出显著的积极影响;(2)组织文化预览可能主要起效于并购后初期,在并购后短期内对整合组织文化有积极促进作用,利于并购后的快速整合。实验结果为组织文化预览在企业并购整合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 标签: 组织文化预览 企业并购 文化整合 绩效
  • 简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含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易经》中卦辞和爻辞所运用的象征或比喻与无意识所表达的原始认知是相通的,《易经》中的心理学思想具有改变思维方式和心灵暗示功能。道家的“无为”和“自然”思想对于矫正人的认知方式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禅宗有关人心本体和现象的认识对于人类心灵的净化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根据。中国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可在现代的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文化心理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心理学思想 《易经》 积极作用 暗示功能
  • 简介:<正>有同学从远方寄来明信片一张。当我从大信封内取出这张做工精致的贺卡时,一行刺眼的贺辞不禁使我勃然大怒。贺卡的封面上赫然写着:老友,这是有屎以来最有粪量的礼物,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斤。我眉头直皱,恶心感油然而生,记忆中那位自命清高的同窗好友怎么变得如此无聊下流

  • 标签: 封内 同窗好友 小姐们 一元钱 心理防卫机制 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