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恋爱对于大学生来讲成为了家常便饭,恋爱中有美好也有伤害,现代嘈杂的社会中很多情况下恋爱已经不再那么单纯,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爱情观渐渐出现扭曲,如何正确对待恋爱,如何避免伤害以及如何正确面对其中的矛盾、挫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 标签: 恋爱 误区 矛盾 积极
  • 简介:本案例报告的是一名高一男生孤僻自卑、不愿与人交流的心理问题案例。该报告从当事人生活情境的相关要素出发分析其成因,进而通过面谈、与家长沟通、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等方法实施干预,并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孤僻自卑 心理问题 案例 交流 沟通
  • 简介:本研究采用Russell等编制的UCLA孤独问卷(第三版)对3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结果进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了解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并对4名学生进行半结构访谈,剖析孤独感的深层原因。结果显示:大学生孤独感在专业雏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在性别、城乡、是否为学生干部和是否为毕业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研究发现大学生孤独感的深层原因主要是人际、发展性和情感方面。

  • 标签: 大学生 孤独感 极度自尊
  • 简介:根据国内外关于宗教经验的文献和已有的研究,通过内容分析和查阅文献等方法编制问卷项目。对福建省61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n=308)和验证性因素分析(n=304),并检验信度和效度。结果表明:(1)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宗教经验问卷由神灵存在、整体感、不可言说性、似曾相识和同步性5个维度构成。(2),4-量表的Cronbach仅系数为0.92,各因素的cronbachα在0.71~0.95之间。(3)结构效度分析表明问卷模型有良好的拟合度,可以用来做进一步研究的工具。

  • 标签: 大学生 宗教经验 问卷编制 信效度
  • 简介:以国内部分重点高校2006-2010年非正常死亡的475名学生为基础数据,探索中国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的特点与规律。结果发现:(1)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率(每年每10万人,下同)为4.94,自杀率为2.37,自杀死亡占非正常死亡的47.2%。(2)本科生非正常死亡率为4.69,硕士生为5.97,博士生为4.82,硕士生非正常死亡率较高。(3)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率和自杀率远低于同龄人。(4)把非正常死亡原因分成疾病原因、意外原因、人为原因、自杀、不明原因等五类,其中自杀死亡所占比例最大。(5)在意外原因导致死亡中,因车祸造成的死亡所占比例最大,为47.4%;其次是溺水死亡,因中毒、高坠、火灾、触电等造成的死亡所占比例较少。减少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心理危机知识宣传和教育及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一步降低自杀率;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避免交通事故、加强自我防范意识的安全教育,以减少意外伤害死亡。

  • 标签: 大学生 非正常死亡 自杀死亡
  • 简介:汉语书写系统中不存在明显的词边界,中文读者对于词的划分存在较大的差异。词意识和词性均是影响这一差异的因素,本研究从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因素是如何作用于词边界划分的。实验分别选取三年级、五年级、八年级及高二年级学生完成词切分任务。结果发现:(1)词切分认同率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切分出来的词单元逐渐增大;(2)词切分认同率随年级变化的趋势会因词性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助词、形容词前、连词和介词后的切分认同率与总体趋势保持一致,但形容词前、数词、量词和介词前的切分认同率并未随年级的变化而变化。结果表明,词意识对中文读者词切分的影响受到词性的调节。

  • 标签: 词切分 词意识 词性 发展研究
  • 简介:本研究采用A型人格问卷、大学生学习拖延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某大学19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A型人格大学生的拖延程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能显著地正向预测学习拖延、学习拖延的原因。拖延的主要原因是冒险性、懒惰、依赖性和时间管理。说明大学生A型人格能够正向预测学业拖延、学业拖延的原因及学业拖延中任务自主性,即A型人格大学生身上存在显著学习拖延现象。

  • 标签: 大学生 A型人格 学业拖延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法探查自我觉知与负面容貌自我之间的关系。方法:让被试模拟屏幕上出现的面孔表情,并采用摄像头控制被试的公我觉知水平,探查对自我容貌满意与不满意个体自我评价的变化。结果:个体对自我容貌的评价均出现了下降,尤其是在公我觉知控制下,个体对自我容貌的评价下降的更为显著。结论:当大学生个体考虑自己在他人眼中状态,会对自我容貌的评价显著降低。

  • 标签: 负面容貌 自我 公我觉知
  • 简介:本案例阐述了一名女大学生在学校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而引发求助者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过程。主要采用的是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发现自动思维和自己的深层不合理的认知,用建设性信念代替挫败性信念。咨询目标为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及焦虑抑郁情绪,克服对人际关系的障碍,鼓励来访者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人际关系中的难题,树立起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最终达成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完善人格的目的。咨询过程中,来访者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运用认知疗法进行了五次咨询,取得良好效果,实现了咨询目标。

  • 标签: 人际关系 焦虑情绪 认知疗法
  • 简介:本研究通过问卷法对167名初中生做焦虑自评,以判断各个年级的初中生的焦虑发展水平。得到结论,初一到初三焦虑状况总体上呈现显著差异。初二与初一存在显著差异,初三与初一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初中生 焦虑 SAS焦虑自评
  • 简介:考察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与社会创造力间的关系、以及自我肯定、自我贬低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小学生社会创造力测验,父母控制量表和自尊量表对540名5、6年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父母行为控制正向预测社会创造力(γ=0.18),心理控制负向预测社会创造力(γ=-0.28);(2)行为控制通过自我肯定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社会创造力(中介效应值为0.09),心理控制则通过自我贬低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社会创造力(中介效应值为0.05),模型的总解释率R2=0.20。

  • 标签: 社会创造力 行为控制 心理控制 自我肯定 自我贬低
  • 简介:师生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业情绪等研究目前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师生关系指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因为各自的地位、职责及规范行为的差异,彼此经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对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会,包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和完成功课过程中以及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具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本研究对安徽师范大学487名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探究大学生师生关系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通过解析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增强学生学业效能感的具体策略建议。结果表明:1)良好的学业情绪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主动的学业自我效能感。2)良好的学业情绪可以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创建。3)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构成积极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而且学业情绪可以起到调节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师生关系 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业情绪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业自我设限与完美主义倾向的关系,为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指导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学业自我设限量表和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对36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在学业自我设限上,男女生不存在差异;在不同年级之间,大学生在“拖延”和“轻视任务”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专业(文理)之间,大学生在学业自我设限上存在显著差异。(2)学业自我设限与学习动机、完美主义倾向相关显著。结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业自我设限与完美主义倾向关系密切。

  • 标签: 大学生 学习动机 学业自我设限 完美主义倾向
  • 简介:以三套分别含有按照解题方法可以分为二类、三类、四类的物理学科问题分类实验材料,对济南市6所中学3个年级766名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不同学业水平学生分类表征层次的差异显著,呈现随年级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学优生的水平明显高于学困生,学优生更多地倾向内在分类表征;随着分类任务的类别数量增多,更多学生倾向外在分类表征;不同性别学生的分类表征层次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物理学科问题分类表征层次学生的物理成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物理学科问题 分类表征层次 中学生 学优生 学困生
  • 简介:使用Eyelink2000型眼动仪,采用经典的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对24名被试在不同窗口条件下英文阅读的眼动指标进行记录和分析,以考察小学五年级学生英语阅读的知觉广度。研究结果表明:小学五年级学生英语阅读的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是注视点右侧5-8个字符空间。

  • 标签: 英语阅读知觉广度 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 小学五年级学生
  • 简介:为了了解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性别情绪刻板印象,并分析内隐和外显测验的关系,对280名大学生进行了外显连线测试,对87名大学生进行了内隐联想测验。结果发现:在内隐和外显测验中,男女大学生均存在性别情绪刻板印象,将男性名字更多地与愤怒词相联系,将女性名字更多地与高兴词相联系;男女大学生的性别情绪刻板印象程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女生更明显地表现出"男性更容易愤怒、女性更容易高兴"的偏见;被试的内隐和外显性别情绪刻板印象相关不显著,是两个不同的建构。

  • 标签: 大学生 性别情绪刻板印象 内隐联想测验 外显测验
  • 简介: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心理韧性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机制。方法:使用情绪智力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在安徽省某高校大一至大四学生中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情绪智力、心理韧性和人际关系的总体得分较高,在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三者在专业上差异显著(p〈0.05),心理韧性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O.01)。2.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韧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情绪智力、心理韧性与人际关系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3.大学生情绪智力、心理韧性对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预测效应。结论:大学生情绪智力和心理韧性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大学生 情绪智力 心理韧性 人际关系
  • 简介:采用志愿功能动机问卷、感恩品质量表和志愿行为问卷调查260名大学生,建立结构方程,考察感恩品质在志愿功能动机与志愿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志愿功能动机、价值观表达、学习理解、社会交往、职业生涯、自我增强、自我表达、感恩品质、感恩认知、感恩情感、感恩行为、志愿行为之间均显著正相关;(2)志愿功能动机、感恩品质可正向预测志愿行为;(3)感恩品质部分中介志愿功能动机和志愿行为,志愿功能动机既直接导致志愿行为,也通过感恩品质间接影响志愿行为。

  • 标签: 志愿功能动机 感恩品质 志愿行为 大学生 中介作用
  • 简介:本文阐述了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一名大学生学习分心问题进行干预,分析其心理机制,并运用放松训练替换该来访者原有不正确程序,以达到理想学习状态。同时强化来访者已有的控制情绪方法,减少情绪对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 标签: 学习分心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放松训练
  • 简介:本文主要论述了一名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临床技术干预。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该大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在暗示学习的条件下给予来访者正确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使其能够运用正确的知识进行思维,自觉调节自身情绪,以积极、理性的态度面对恋爱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调节恋爱问题与正常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在正确的引导之下,恋爱关系可以成为促进大学生进步的动力。

  • 标签: 恋爱 元认知干预技术 暗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