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到一家瓷器商店买餐具,去之前,看了一本书,说挑选瓷器有四字诀,一看、二听、三比、四试。除了“听”,觉得其他三种方法需要专业积累,不是像我这样的门外汉能掌握的。而“听”,这个方法简单又实用。质地好的瓷器轻轻相击,声音往往清脆悠长,而质地差的瓷器则浑浊沉闷。我想可以去试一试。

  • 标签: 标准 “听” 瓷器 质地
  • 简介:采用修订的威廉斯创造性思维量表筛选出创造水平低和创造水平高的两组儿童,随机分配到头脑风暴法训练组、强制联想法训练组和控制组,分别进行5周的创造训练。结果显示,在创造的开放性和精密性维度上.头脑风暴法对创造水平低的儿童的创造提高具有显著的效应;两种训练方法对高创造水平儿童的创造成绩提高不起作用。儿童的创造训练应考虑个体原有的创造水平之间的差异和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创造力 头脑风暴法 强制联想法 训练
  • 简介:随着近些年商业丑闻的曝光,学者们对企业领导者在道德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了逐步探讨,提出了道德型领导(ethicalleadership)这一概念,专注于研究领导在道德方面的内涵。本文对道德型领导的理论背景、定义、维度划分、测量方法及其相关因素和影响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在全面评述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三点展望。

  • 标签: 道德型领导力 维度划分与测量 影响因素 影响结果
  • 简介:<正>引言创造是人类智慧的表现,文明的原动力。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历史,长期的封建意识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压抑和摧残了个人。怎样教会幼儿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培养其创造能力,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急待研究的具体问题。实施怎样的教育,给予何种训练才能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使他们的创造得以发挥呢?本实验试图针对这些问题做一些尝试。一、幼儿创造培养的现状和实验设想

  • 标签: 幼儿创造力 幼儿教师 幼儿园 创造能力 教学方法 创造性
  • 简介:<正>一、研究目的儿童初生后第一、二年就通过感知觉获得大量的外界信息。但是,由这种一般的感知觉获得的信息是零碎的、片断的、表面的,不能精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只有通过观察——有目的、持续的知觉活动才能对外界有比较完整、精确、深刻的反映。观察是人们观察事物的

  • 标签: 观察事物 图片 克服困难 幼儿园 实验报告 观察能力
  • 简介:《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以下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 标签: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活动 数学知识 数学思想 数学教学 学生
  • 简介:什么样的男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美国十几位健康专家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公布了一张健康金标准list。在你的男人自夸身体很棒前不妨先给他看看这个。首先要声明的一点:能完全符合以下11项测试、够格称为“真正健康”的男人,简直百里挑一!如果11条中他能达到7条,已堪称健康男人的范本。

  • 标签: 心理健康 男人 标准 时间
  • 简介:<正>把心理科学的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没有心理学家是不可想象的。目前,爱沙尼亚的轻工业部门中有39位心理学家在任职。企业里的心理学家,结合他们的职务,研究各种问题。他们参加制定干部政策,解决与干部的适应性、稳定性和流动性有联系的问题,研究工人对

  • 标签: 心理学问题 工作人员 领导者 心理学家 社会心理学 心理科学
  • 简介:通过个案跟踪和控制实验探讨了词汇飞跃的本质。研究结果表明命名洞察具有现实性,且词汇飞跃与命名洞察的出现紧密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儿童词汇量快速增长的原因。命名洞察的获得促进了词汇的快速增长,标志着儿童建立起词汇与指称之间的匹配关系。词汇飞跃之后,儿童很快建立起词语间的符号关系,并最终促进了儿童语法的发展。基于此实证结果,本研究还建构了诠释词汇飞跃本质的理论模型。

  • 标签: 词汇飞跃 命名洞察力 实证研究 理论模型
  • 简介:本研究以277名文科三、四年级的大学生为被试,综合考察在故事、连线和命名任务下,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对创造表现的影响。多变量方差分析发现,对于三个测验的共同部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主效应均显著,但交互作用不显著。分别对每个任务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对于连线任务而言,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主效应均显著;对于命名任务而言,外部动机的主效应显著,内部动机的主效应不显著;对于故事任务而言,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主效应不显著。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之间在三个任务中均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多重回归分析发现,对于不同的任务,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贡献显著不同。

  • 标签: 学习心理学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创造力 认知需求 人格
  • 简介:本研究利用自编的儿童注意缺损多动障碍量表对一到六年级的433名被试进行了测试。对注意缺损多动障碍儿童的年龄、年级、性别、成绩及其父母的年龄、文化程度、受教育年限、职业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注意缺损多动障碍 测验 影响因素
  • 简介:儿童适应行为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韦小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自从道尔(E.Doll)在本世纪30年代编制出第一个标准化的适应行为量表以来,适应行为的评定已成为儿童心理评估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特殊教育领域,适应行为量表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智力落后...

  • 标签: 儿童适应行为量表 传统智力测验 智力落后儿童 分量表 智力落后学生 普通儿童
  • 简介:通过对571名制造型企业管理者的问卷调查,探索并验证了制造业管理胜任结构维度,检验了不同背景因素对管理胜任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业管理胜任具有六维结构,包含22个指标,其信度和效度较好;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者在制造过程控制和市场营销策划维度上的评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企业规模下的管理者在行业核心理念和产品系统管理维度上的评价有显著性差异;产品系统管理与市场营销策划能力对制造业管理者绩效有良好的预测力。同时发现,制造业管理胜任不能较好地解释周边绩效的变异量。

  • 标签: 制造业 管理胜任力 结构模型 绩效
  • 简介:在大学生领导培养中借鉴中医有关思想,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领导的培养和提升,而且对传承和推广传统中医文化也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医思想对大学生领导培养的启示:吸收中医“和”的精华,铸就大学生领导需具备的优秀个人特质;借鉴中医“整体观”思想,协调好组织内外部发展;未雨绸缪“治未病”,提高大学生构想和预见能力。

  • 标签: 中医思想 大学生 领导力 培养
  • 简介:从湖南两所大学选取29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探讨大学生友伴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友伴选择标准调查问卷,然后再从湖南一所大学选取116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友伴选择标准及其友伴数量、友伴关系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在友伴选择标准方面可以归为完美型、适度型和低要求型3种类型;不同类型在性别、年级、专业上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适度型大学生的友伴数量显著多于完美型;完美型、适度型大学生在与友伴的帮助与支持、与友伴的冲突方面显著多于低要求型,完美型在与友伴的冲突强度上也显著大于低要求型.

  • 标签: 大学生 友伴关系 友伴标准 性别差异
  • 简介:考察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与社会创造间的关系、以及自我肯定、自我贬低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小学生社会创造测验,父母控制量表和自尊量表对540名5、6年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父母行为控制正向预测社会创造(γ=0.18),心理控制负向预测社会创造(γ=-0.28);(2)行为控制通过自我肯定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社会创造(中介效应值为0.09),心理控制则通过自我贬低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社会创造(中介效应值为0.05),模型的总解释率R2=0.20。

  • 标签: 社会创造力 行为控制 心理控制 自我肯定 自我贬低
  • 简介:基于目标导向理论和内隐认知理论,探讨了团队目标导向对团队创造的影响,以及内隐协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分析参加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的100个团队的有效数据,得出团队学习目标导向和团队绩效趋向目标导向能够正向影响团队创造,团队绩效规避目标导向能够负向影响团队创造;团队学习目标导向和团队绩效趋向目标导向对内隐协调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内隐协调分别在团队学习目标导向和团队绩效趋向目标导向与团队创造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团队目标导向 内隐协调 团队创造力
  • 简介:1.创造研究的现状现状造是人类一切行为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值得研究的行为(Simmonton,2000)。尽管心理学和社会科学对创造的研究总有涉及,但是这一研究却一直没有发展成为一种“显学”,它总是作为“智力研究”一个多余的同父异母的兄弟,(Sternberg,1988)虽然他们同在一个家庭,但是却从未得到过公正的对待。这种情况,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有所改变。美苏冷战和空问竞赛使美国政府意识到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造研究在美国成为一个研究专题,其标志是吉尔福特(GuilfordJ.P.)1950年在美国心理学大会(APA)上所作的“论创造本质”的主席演说辞。在吉尔福特的推动下,美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掀起了创造研究的热潮,一些研究甚至持续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但是到了七十年代末,只有少数几名学者还在持续着这些研究(如HowardGruber)。

  • 标签: 创造力研究 社会心理学 创造性人才培养 50年代 七十年代 社会科学
  • 简介:本文以118名企业员工为被试.以自编实验材料和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组织不公平与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权力距离对组织不公平与反生产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当被试面对组织不公平情境时.倾向于实施反生产行为:组织不公平情境下,低权力距离组被试在反生产行为得分上显著高于高权力距离组个体,而在中性情境下,两组被试得分差异不显著,即权力距离在组织不公平与反生产行为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由于反生产行为的产生常与组织不公平相关.因此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反生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从心理学角度帮助组织管理者制定减少反生产行为发生的措施。

  • 标签: 组织不公平 反生产行为 权力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