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助于深入回答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通过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研究、国际比较研究、传统文化分析、课标分析以及实证调查等支撑性研究,我们建构了三大领域六个指标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

  • 标签: 学生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 国际比较 传统文化.
  • 简介:运用自编的包括奉献帮助、爱心助人、分享合作、友善慷慨四个维度17个项目的小学生利他行为倾向问卷对750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利他行为倾向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女生利他行为倾向水平高于男生;县镇和农村学生利他行为倾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父母受教育水平是学生利他行为倾向的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利他行为倾向 调查分析.
  • 简介: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隐喻治疗在大学生常见的三种类型问题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应用分析,介绍了隐喻治疗的思路,具体的操作过程、方法、技巧。探索隐喻治疗在中国高校心理咨询中的适用性,以期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对隐喻治疗有所了解和关注,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心理咨询的疗效。

  • 标签: 隐喻治疗 大学生 常见心理问题 应用
  • 简介:本文是一例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咨询由演讲焦虑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详细搜集、整理来访者Y的有关资料,对来访者Y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归类,客观评价其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依据认知疗法理论,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来访者Y开展咨询,让来访者Y与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帮助其识别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通过心理咨询,来访者Y上台讲话的焦虑、紧张情绪有明显缓解,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功能。

  • 标签: 一般心理问题 演讲焦虑 合理情绪疗法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 简介:学习判断是指对当前已经学习的项目在以后测验中成绩的预见性判断.本研究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被试,选取正向词对和反向词对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回忆任务下小学生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及偏差。研究发现.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即时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受到词对类型和回忆任务的影响:(1)小学生线索回忆任务下的学习判断中,正向词对的准确性较好,反向词对出现了高估,表现出了学习判断的预见偏差;(2)自由回忆任务下的学习判断中.两种词对都出现了显著的高估。研究结果丰富和细化了流畅性假说对学习判断加工机制的解释.并提出即时学习判断准确性的偏差是由于编码流畅性和提取流畅性的差异造成的。

  • 标签: 小学生 回忆任务 学习判断 准确性
  • 简介: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手机依赖量表、社交焦虑量表(IAS)和Campbell幸福感量表对江苏高校大学生进行施测,收回有效问卷598份。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社交焦虑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且社交焦虑在手机依赖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由此可见,手机依赖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降低.而且也能够通过导致社交焦虑进一步影响主观幸福感。

  • 标签: 手机依赖 主观幸福感 社交焦虑 大学生.
  • 简介:为验证和探讨生涯适应力对创业意识的影响作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26名大四本科生的生涯适应力与创业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职业环境催促着我国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既能直接的预测创业意向,也能通过创业效能感间接的预测创业意向;积极的生涯关注是大学生领悟和内化“创业角色”从而增强创业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关键因素。生涯适应力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心理资源。将生涯适应力开发融入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提升。

  • 标签: 生涯适应力 创业效能感 创业意向.
  • 简介:采用问卷集体施测,收集了405名大学生的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自尊以及物质主义的状况,探讨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的关系及自尊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客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相关不显著;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与自尊均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2)自尊在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即主观家庭社会阶层通过自尊间接影响物质主义。表明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低的大学生由于感受到更低的自尊.因而更容易形成物质主义倾向.

  • 标签: 家庭社会阶层 自尊 物质主义 大学生 中介作用
  • 简介:对10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现实、网络社会排斥和自我控制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结果显示:(1)现实社会排斥与网络社会排斥在发生频率上没有显著差异;网络社会排斥、现实社会排斥、自我控制以及抑郁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现实社会排斥不仅能够对抑郁产生直接的预测作用,而且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3)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只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

  • 标签: 网络社会排斥 现实社会排斥 自我控制 抑郁
  • 简介:为探究师生关系和自尊在中学生亲子依恋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亲子依恋问卷、师生关系量表、自尊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北京地区八所普通中学的273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亲子依恋、师生关系、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2)中学生亲子依恋不仅直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而且还通过师生关系的中介作用、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师生关系—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效应。

  • 标签: 中学生 亲子依恋 师生关系 自尊 主观幸福感.
  • 简介:摘要探讨初一年级学生工作记忆和数学成绩的关系。检验类比推理的中介效应以及元认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以205名初中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以N-baek任务、自编的数学类比推理任务和《数学元认知问卷》测查工作记忆、类比推理、元认知,并收集最近两次的大型考试数学成绩。结果表明:数学成绩与工作记忆、类比推理、元认知均显著正相关:类比推理对工作记忆和数学成绩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工作记忆既对数学成绩有直接影响.也通过类比推理对数学成绩产生间接影响;元认知对类比推理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元认知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元认知得分增加,则类比推理对数学成绩的影响减少。结果表明,数学工作记忆通过数学类比推理影响数学成绩.其作用随着数学元认知能力的提升而减弱。

  • 标签: 工作记忆 类比推理 元认知 数学成绩.
  • 简介:通过对576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考察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影响中自我不一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亲子依恋除对同一性获得状态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外,主要通过自我不一致的中介作用对同一性获得状态和早闭状态产生正向影响,对扩散状态产生负向影响;(2)自我不一致在分离-个体化对同一性状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分离-个体化负向预测自我不一致,消极分离-个体化正向预测自我不一致,进而以自我不一致为中介对同一性状态产生影响;(3)亲子依恋依次通过分离-个体化、自我不一致的中介作用对同一性获得状态、早闭状态和扩散状态产生较强影响。

  • 标签: 自我同一性状态 亲子依恋 分离-个体化 自我不一致 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