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障"说的经典出处是,它为禅宗思想的流行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与禅宗主张的"障"相反,宋代理学家试图重建伦理秩序,确立""的本体地位.使""成为理学的基本范畴,故有必要从根本上否定佛教思想,清除禅宗"障"说的影响."障"说在形式上是对""概念的认知态度,但实际上被转化为一个心性问题.乃至如何实现心性"觉悟"的问题.这个心性问题的核心是"复性",以及以何种方式"复性".禅学、阳明心学的认同"障"说,或程朱理学的批评"障"说,相当于各自选择的"复性"模式.

  • 标签: 理障 圆觉经 复性 禅学 阳明学
  • 简介:中国佛教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中国佛教之所以能与时俱进,关键是各个时代的高僧大德多能注意契契机,使佛教在各个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利乐众生。人间佛教继承中国佛教的这一优良传统,当代的法师们在弘法时如果能深入研究众生根性,以适宜的方式进行教化,将会使佛教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获得重大发展。

  • 标签: 中国佛教 与时俱进 契理契机 人间佛教
  • 简介:本文考察了先秦至唐道家和道教“(治)身(治)国”思想的发展。道家及道教各派都曾围绕着身(治)身与(治)国的关系进行过不同层次的探讨。从“天人合一”原则出发,道家和道教各派不仅将身与国比拟为结构和功能相似的有机系统,而且对于(治)身与(治)国的终极基础和实践原则作了深入地剖析。随着语境的变迁,特别是在唐代,原道家语义被转换或开掘出新的内涵,故“身治国”的实质内涵也在变化。“国”观体现了道家和道教各派对个体生命及其生存状态的深度人文关切。

  • 标签: 理身理国 自然 无为
  • 简介:悼念王斐斯神父田志群王斐神父,圣名斐斯,河北辛集市旧城镇人,于1997年5月23日因病医治无效安息主怀,终年93岁。王神父1917年至1927年先后到河北保定蠡县高家庄修道院读书,1928年进入北京大修院攻读神哲学,1934年晋铎,先后到安国市...

  • 标签: 辛集市 爱国爱教 独立自主 教务管理 文明建设服务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简介:在灵隐飞来峰麓的玉乳洞与龙泓洞之间,耸立着一座明代古塔。塔身用石块砌成,六面七层,上面浮雕着佛、菩萨圣像以及佛经、真言等铭文。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下,天光筛落,更显塔影古朴,情趣别具。这座宝塔就是灵隐著名的佛塔——公之塔,简称公塔(图一)。

  • 标签: 中国 佛教 杭州市 灵隐理公塔 明朝 形制
  • 简介:津浦县旧镇岩仔顶.又称紫薇山。宋元时有紫薇寺,明中期毗邻佛寺建书院.培养学者.据县志及石磷记载:在此读书中科甲有17人:林功懋、林策、林一新、林士章、林士宏、林汝昭、林一初、林一阳、林成纲、林楚、林士旗、林茂桂、蔡时鼎、刘霖及广东潮汕士子黄琮、黄文炳、张凤翼、张呜悟。魁星炫耀,誉满闽粤。紫薇学府以明嘉靖年林士章殿试探花及第为最,占尽风流。

  • 标签: 读书 文昌宫 紫薇 书院
  • 简介: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这一点,作为修行人应该具备的一个正见,其实很多人并不能真止接受、理解,当然更难做到。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有道理、自己是对的,从这个自己出发,遇到问题就会抱怨外部环境,怨天尤人,把责任推到外境上。

  • 标签: 修行 外部环境 是非 抱怨
  • 简介:李通玄是唐代华严一大家。关于他的生平与事迹,一直是学术界值得清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李通玄的籍贯、著作与安葬作了讨论,认为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李通玄是太原人。他的著作除了著名的《华严新论》之外,还有一些序跋中所提到一些书名可以考虑。其安葬除了寿阳之外,在盂县也有灵骨安葬

  • 标签: 李通玄 籍贯 华严著作 孟县灵骨
  • 简介:昨天,我和同事吃饭聊天。她报怨孩子让她如此操心:学习不专心,偷偷躲到厕所打游戏,上课外辅导班也要她陪着监督等等。而所有牢骚总结起来只不过一句:儿子不按照她规定的标准去成长。

  • 标签: 孩子 故事 教育 佛理 妈妈 魔方
  • 简介:克隆术的问世,给人类掀起一场轩然大波,科学家们也由此认为掌握了生命的成因奥秘,可以生产出完全相同的“复制品”,甚至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完全可以“自己生自己”。科学家们也由克隆术的掌握以为可以将一个人的生命无限延长下去,人类如果如此“克隆”,自然使人们感到前景可怕,因而许多国家从政府到社会都对克隆术的发展,采取了一些从法律到道德的限制。以此保持人类自身繁衍的稳定。

  • 标签: 克隆 佛理 生命 佛学研究
  • 简介:江南佳丽地,六朝古都南京繁华竞富的市中心,有一极清净的去处,这便是著名的佛教文化机构金陵刻经,看云起潮落,红尘扰攘之中,金陵刻经闹中取静,历140年风雨历程,一路走到今天。

  • 标签: 金陵刻经处 散记 流布 六朝古都 文化机构 市中心
  • 简介:剑,古代兵器,两面有刃,中间有脊。剑的起源已经难以追溯了。从下边两段文字中可以大约获知一些古人铸剑之初的若干情形。“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题铭其上”。(1)“昔葛天庐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此剑之始也。”

  • 标签: 内丹 隐语 “剑” 源流 释义 道教
  • 简介:传统佛教发展至近代出现了衰落,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革新佛教,并结合时代的需要而为振兴佛教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其中不少功绩卓著者都深得益于杨文会及其所创办的金陵刻经。杨文会所积极从事的佛教文化事业,开了近代佛教文化复兴的先声,使面临生死存亡的中国佛教出现了新的转机。法相唯识学在近代复兴的佛学中成为最突出的显学,而面向现实社会人生的“人间佛教”则成为近代佛教文化思潮的主流,这都与杨文会的提倡密切相关。杨文会创办金陵刻经,为刻经事业和培养佛学人才呕心沥血,对近代佛教文化的复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杨文会提倡唯识学及其归心净土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唯识学与唐宋以来盛行的禅宗心性论强调息妄显真、偏重个人的修心养性有所不同,它的“转依”理论实际上隐含着改变自我心识以改造外部世界、清净外部世界有利于实现转识成智的思想,可以改造利用来为变革社会服务,这正是杨文会提倡唯识学、向往净土世界的重要原因,曲折地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变革社会的愿望。由此也可理解杨文会“振兴佛法”的愿望能很快得到有识之士的回应、中国佛教文化能在近代复兴、唯识学和净土思想能在近代流行的深刻的历史原因。

  • 标签: 近代佛教文化复兴 杨文会 金陵刻经处
  • 简介:希伯来圣经经卷《但以书》以巴比伦宫廷中的犹太人但以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和其他犹太人在异邦宫廷中经受异族统治者的考验,并最终克服重重困境、得到高升的故事。经卷中的主要人物但以和他的友人,以及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异象中出现的神与其他属灵人物等,形象鲜活,个性突出,显示出作者高超的人物塑造技巧。本文从圣经文学研究视角,对经文中的众多人物形象归类研究,并分析出作者塑造人物所采用的艺术手法,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揭示经文所蕴含的神学、历史、文化内涵,为进一步深入理解经文带来启示。

  • 标签: 《但以理书》 人物形象 静态—动态人物 群体性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