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信仰不同宗教的各民族群众有1亿多人。他们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并不大,但绝对数不少,特别是20多个少数民族的大多数群众都信仰宗教,涉及3000多万人口。能否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的宗教问题,关系到社会

  • 标签: 21世纪 中国 宗教工作 发展趋势 宗教政策 宗教特点
  • 简介:神学观的形成,是有其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神学思想也在不断充实和提高,上帝的话语藉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向我们作出更多的启示,这便是我们从上帝的话语中所得到的"新的亮光"。今天,丁光训主教提出"神学建设"这一课题,符合我国的国情和中国教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非常拥护。过去没有人把"神学建设"提到议事日程

  • 标签: 神学思想 上帝 建设 中国人民 基督徒 时代背景
  • 简介:从神学院的“圣山”下到教会工作已经整7个年头了。感谢神,教会广阔的工场让我学习了最简单、最基础而又最朴实的功课,这些都是我在书本上难以学到的。我想借此机会就传道人与教会治理方面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感受想法,并请教诸位牧养经验

  • 标签: 主人翁精神 人的形象 成功的要素 神学院 主要矛盾 负面因素
  • 简介:近年来,宗教成了冷门中的“热门”,宗教文化研究逐渐呈现繁荣之象。笔者因对宗教文化有亲近之感,常常翻阅此类著书,觉得不乏厚重之作,但此类著作很多是理论阐释晦涩、史实考索冗繁,方法使用随意,所以,对读者来说,要么为历史淹没,要么被理论迷惑;而那些浅显易懂之作,常因为资料支撑的单薄,理论指导的残缺,行文逻辑的失范,实在不足以餍服人心。这里固然有笔者的偏见,但如何掌握好宗教文化研究的学术范式,这的确是宗教文化研究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 标签: 宗教信仰 学术范式 观音信仰 古代 印度 文化研究
  • 简介:本文从信仰方式及其内容两个方面,将公元二世纪末(东汉末年)至六世纪末(南北朝【420-589】前)的初期道教与主后30-100年的初期基督教比较,指出前者因以现世的肉体生命的长生不朽为个体修炼的人生目标、以现世的肉体生命的彼此共在(太平世界)为道教徒共同体的信念而具有现世性,后者因以承受超验的精神生命(上帝的灵)的永生同在为个体信仰的人生目标、以超验的上帝之国的期盼降临为基督徒共同体的教义信仰而具有超越性。

  • 标签: 初期道教 初期基督教 现世性 超越性
  • 简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14日在与全国宗教团体领导人研讨会全体成员座谈时强调,宗教界和各宗教团体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协助党和政府处理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促进宗教内部群众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宗教与社会其他方面之间的和谐,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巩固和发展宗教界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 标签: 巩固和发展 和谐稳定 社会和谐 宗教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