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新约》文本为依据展开对作为基督信仰的基督教的言说,指出其核心特征为基督事件,即上帝之言成为历史上的肉身的耶稣和历史上的肉身的耶稣成为信仰的基督的历史事件。两者简称为“言成肉身事件”(God’sWord-Becoming-theFleshofJesusevent)与“肉身成言事件”(theFleshofJesus-Becoming-God’sWordevent)。前者指耶稣的灵生、他关于人要爱上帝和爱邻人如自己的爱道的宣告、他替上帝的救赎计划与替人的罪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受死;后者指耶稣死里复活、他的升天、再来、审判。《新约》文本中基督教神学的基督论,可以从基督事件的这七个方面展开言说。这种整全性的基督事件,是《新约》著作在神学上成为正典的动力根源,并且划定了后来的基督教的边界与范围。

  • 标签: 基督事件 七方同启论 耶稣基督
  • 简介:自从人类脱离野蛮、蒙昧,走向文明以来,就开始对时间、空间的思考。什么叫时间?它的过去、现在、将来是怎样划分的?它是有始有终还是无穷无尽?奥古斯丁提出:既然上帝创造了一切,也包括时间。那么,在上帝没有创造出时间之前,有没有时间?如果有时间,这个时间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没有时间,上帝又是怎样在没有时间的状态下活动的?他问:“既然你是一切时间的创造者,在你未造时间之前,怎能有无数的年代过去呢?难道有不经你创造的时间存在吗?既然无数年代从未存在,又怎么能说过去了呢?”(《忏悔录》

  • 标签: 印度佛教 宇宙模式 时空观念 时间单位 日常时间 时间方向
  • 简介:在认知都城开封的特殊性、后周太祖与世宗连续裁废寺院的基础上,结合开封的城市建设,通过对不同时期寺院的地理分布、世宗限佛后对寺院处置的考察,认为后周在开封的限佛活动主要是为获取旧城内部分寺院所占土地进而缓解官方用地紧缺的困境,创建新寺院并非统治者的主观愿望,更多地是为了安置裁废寺院与在京新受戒的众多僧尼。官方转换旧城空间的努力,在北宋初对佛教政策发生改变后仍在进行,而等觉禅寺的迁址就是很好地说明。

  • 标签: 后周 世宗 开封 寺院 空间置换
  • 简介:炎炎夏日,却让我"心静自然凉",在有幸读了杭州市基督教两会编写的一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杭州市基督教两会编写)之后,更令人享受到一份不可多得的"清凉剂"正如编者在前言中所述,该书"使身为基督徒的主内弟兄姊妹,能够因此更加自觉地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活出本于圣经,立足今日中国社会现实之基督徒当有的‘爱的人生'"."……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

  • 标签: 公共伦理 公共空间 人生 宗教文化出版社 基督教 杭州市
  • 简介:本文以“少林寺被上市”为案例,集中探讨此案例所涉及的法律与相关政策问题,引发对宗教活动场所有关的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问题、佛教发展商业化问题、道风问题、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和财务管理问题、作为非营利组织的宗教活动场所经营活动问题、“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及其中隐含的政教关系进行反思。

  • 标签: 少林寺被上市 法律政策 宗教政策 政教关系
  • 简介: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新修改的党章也写入要“团结信教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宗教界人士 慈善事业 社会公益 经济社会发展 信教群众 胡锦涛总书记
  • 简介:空间的生产与文化权力互动为研究视域,审视城镇化的演进历程,其实为以自然空间为壳、以抽象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生产为核的文化权力的互动。在壳与核的格局互动中,实现了空间的生产和文化权力的再分配。间或其中,城镇发展要素重新分布,文化权力重新配置,城镇格局不断变迁,城镇化进程不断演进。夏河拉卜楞属于围寺而城,其演进实证了空间的生产与文化权力互动中的城镇化历程。这是认知城镇化文化和文化城镇化的视域之一。

  • 标签: 壳与核 空间与权力 城镇演进
  • 简介:贺州大平瑶族乡仁喜坪盘瑶打醮仪式是道教醮仪民俗化与汉瑶文化交融的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俗文化空间。在社会转型发展的当下,盘瑶打醮仪式的基本要素得以传承的同时也发生了变迁,与道教醮仪、西南地区其他族群打醮仪式等均有差异性,但仪式本身所体现的祖先崇拜、鬼神观念等传统民间宗教的内核却是始终如一的。盘瑶打醮个案说明民俗文化空间仍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文化根基。

  • 标签: 盘瑶 打醮 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