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虚云与太虚两位佛教大师都是近百年来与中国佛教发展命运紧密相连的非常重要的人物.虚云老和尚的佛教思想特征是立足传统,适应现代.虚云的思想是以中国传统佛教的禅宗为本位的,因而虚云大力阐扬南宋以来中国禅宗的主流禅法——看话禅,同时虚云又以禅宗为本位而融通净土,融通教理.太虚法师则是立足于现代人生,而对于中国传统佛教则是批判继承性地做了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太虚的佛教思想是主张以人生佛教为本位而融贯全体佛教的,因而太虚虽然也认为中国佛学特质在禅,但却不主张局限于顿悟禅.太虚主张推行适应现代人生的广融遍摄的大乘圆渐佛教,他甚至主张将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改换为“直依人生,增进成佛”或“发达人生,进化成佛.”

  • 标签: 传统佛教 人生佛教 看话禅 融通 融贯
  • 简介:《圣经》在汉语语境中有一语多译的传统。译本群的语文风格从深文理、浅文理、官话到现代汉语的更迭,客观上是语言与社会现状的流动,但更是译者将多种因素,尤其是读者预设纳入翻译视野的结果。这一结果促成了《圣经》宗教价值的淡化以及文学价值的凸显。译本群表象上丰富的语文风格、多维的主体价值及多样化的读者期待虽然事实上促进了《圣经》从征服文化向使节文化的转型,但这种《圣经》读者翻译观是与彼时中国语境的妥协与协商,而忠实于文本目的才是翻译的终极诉求。

  • 标签: 语文风格 读者期待 文本目的
  • 简介:清真寺,作为穆斯林的礼拜场所,从伊斯兰教兴起之日起,就在穆斯林的宗教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有穆斯林聚居,就必然有清真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各地清真寺建筑也发生了变化,内部有大相径庭的宣讲台和礼拜大殿,外部有形状各异的宣礼塔和气势雄伟的穹顶,另外还有许多清真寺更多地表现出地域色彩。

  • 标签: 建筑风格 清真寺 开罗 北京 穆斯林 伊斯兰教
  • 简介:关于西藏早期绘画的风格来源,一般认为卫藏地区受到东印度波罗风格的影响,而西部地区则受到地理位置毗邻的克什米尔的影响。但近年来在西藏西部发现的一些佛教石窟或寺院的壁画和唐卡却明显地显示出波罗风格的影响。波罗风格出现在西藏西部地区的原因部分地与东印度阿底峡大师的入藏及其创建的噶当派有关,但这并不是其唯一的来源途径,也有可能是间接地来源于卫藏地区的波罗风格

  • 标签: 西藏西部 早期绘画 波罗风格 阿底峡
  • 简介:席勒说过“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①可见,“游戏”不仅是一种嬉戏的活动,它与某种严肃的东西有着本质的关联.历来学者们对“游戏”的读解、定义有不尽相同的路线和立场,但一般都承认“游戏”具有自由的活动和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等特征.“游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存在着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家族类似”,而不是本质主义意义上的单一性.这就在方法上为本主题的研究预设了某种规定:禅风中的“游戏”具有一般游戏意味的特性,而又不能完全从同质性的意义上来加以理解,必须充分关注到禅宗特有的文化脉络和其游戏活动的异质性面向.②“游戏”通常是中国禅师们用于表示他们乐道和悟后禅悦自在的一种方式.这种看似教行不拘的作风,背后却含蕴了深秘的意味.

  • 标签: 中的游戏三昧 游戏三昧自性 略论禅
  • 简介:浙江地区遗存下来的七佛塔与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宋代僧塔同源而异流.虽然同属宋代五轮塔形制,但风格迥异。本文将从造型和纹饰两方面分析、总结两地五轮塔的风格特点,以及形成各自特点的宗教文化背景。

  • 标签: 风格特点 宋代 江西 佛塔 浙江 解析
  • 简介:面对孩子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我们越是站在外面指责与要求,孩子们越是在里面忙得不亦乐乎或更加找不到东南西北。“只缘身在此山中”,做母亲,有时候可以试着把徘徊在山中的孩子引到山顶,在他看清楚的时候,一点也不比我们的决策与定力差。

  • 标签: 孩子 教育子女 电脑游戏 抗体 故事 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