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笔者旅印期间见到了《法显传》的印地和尼泊尔译本,觉得这不仅是中国与南亚文化交流史上一件值得记录的大事,也是佛学界和佛学研究中一件令人高兴的大事。

  • 标签: 《法显传》 尼泊尔 译本 佛学研究 文化交流史
  • 简介:有人对祷告不以为然,认为谁照着文章去祷告,那不是心灵的流露,是编的。可是,你知道吗?有的祷告是祷告时的记录(如诗篇),同时也是我们心中要祷告的心声。这样的祷告,你也会同心地说阿们的。请听以下的祷告。

  • 标签: 祷告 求爱者 重要的地位 居首位 准备好 诗篇
  • 简介:离开了生活过的峒唝已近30年了,可心里依然久久牵念着与教友们一起诵经的日子,虽然偶尔回去过,也与教友们一起做上一两次早晚祷。但只是偶尔,那是因为去的时日不会太多,经声暂停之后,人还是要离开那个地方,这样一来理所当然地增加许多思乡的情节了。

  • 标签: 怀念 教友 诵经
  • 简介:道教的艺术作用论,基于其"道艺"观,源于道家而逐渐超越道家。《太平经》明确艺术有"炼性"、"益世"的作用,脱离了道家与黄老排斥"五音"、"五色"的思路;葛洪论证"非余事",其目的是阐明道教"不得无";成玄英认为"乐音和性",且可"上调阴阳,下和时俗",作用非常广泛;谭峭论证音乐能以"感激之道"起作用,进而实现道教的"教化"目标。所以,后世道教总结艺术的核心作用和价值是"道门扶",反映了道教美学思想的发展与成熟。

  • 标签: 道教 艺术作用论 审美
  • 简介:美国著名的《今日基督教》刊物2008年4月号登载了富勒神学院毛瑞琪院长(RiChardMouW)的一篇文章——《张开双手的福音》。它是该刊物”2008年基督教前景”的栏目,关于“我们的福音是否太狭小“这个问题讨论的一部分。读后颇有启发.愿作些介绍。

  • 标签: 福音 问题讨论 基督教 神学院 刊物
  • 简介:寒梅初绽,枫叶飘香,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初冬季节,和熙的阳光普照神州大地,给我们带来祥和般的温暖。中泰两国的弟子们怀着无比感恩的心情,至诚顶礼膜拜在伟大佛陀的金莲花座下。让我们共同忆念生命中每一次的灵光乍现,让我们一起珍惜修行中每一滴的甘露醍醐。

  • 标签: 佛牙舍利 泰国 祈愿文 灵光寺
  • 简介:侗族是一个传统上长期只有语言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侗族社会历史、故事传说、产生、生活、习俗、信仰等,都是靠口头文化世代传承下来的。但在传承的过程中是不稳定的、易丢失和变异的,这些因素在一定意义上会影响和阻碍音乐文化的发展。而侗是基于侗语语音而形成的符号,它是侗语的载体,本文通过对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侗在音乐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

  • 标签: 音乐文化 侗族 文化传承 社会历史 口头文化 侗语
  • 简介:本文从宗教医疗的角度,探讨敦煌“患”所展现出来的佛教医疗观。“患”是佛教专为解除病患所举行坛法仪规中所念诵的应用文书,大约有一定的范文模式,经由建坛作法来启请诸佛,为患者解除病痛。“患”是一种讽诵的祷词,将佛教义理融入到坛场仪规中,在神圣的仪式操作下展现出语言的感染力量。这种倾向现世的大众化仪轨,是藉助佛

  • 标签: 敦煌写卷 “患文” 佛教医疗观 语言形式 礼仪文本 宗教文化
  • 简介:《太平经》从宗教神学的角度对“”进行义界和阐释,认为经籍、法典、科律之属谓之;浮华文饰之属谓之;记事稽核之属谓之,体现了汉代杂文学背景下的泛文章观念。特别是它在汉代“疾虚妄”的批判思潮影响下的对文章艺术特质的否定。一方面体现了淫辞丽赋的消极效应,另一方面反映了道教崇尚质朴的本质属性。至于《太平经》对文的起源的看法,表现了汉代宇宙发生论和认知的类推思维对它的影响。

  • 标签: 《太平经》 宗教神学 艺术特质 批判思潮 意识形态 道教
  • 简介:河南沁阳水南关村原是一个普通的回族村落。但由于其清真古寺的碑刻载有1563年9月21日,皇上给该寺掌教张颁发过“箭符”(委任状)的史料,村人向引以为荣。而真正令村人喜上眉梢的则是改革开放后,他们的村子异军突起,成为遐迩闻名的明星村。由于该村经济腾飞,加上主动带动周边汉族村庄共同致富,以及认真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先进事迹,

  • 标签: 清真寺 沁阳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纪实 考证 古碑
  • 简介:如何处理《马太福音》19a中的分词πορ∈υθ'∈ντ∈ζ与命令语气的主要动词“你们要使万民作门徒(μαθητ∈úσατ∈)”之间的关系,影响到教会对于大使命的理解。本文从希腊语的分词的普通功能重审《马太福音》28:18-20的内容,认为“你们要使万民作门徒”应当构成理解教会大使命的核心经文。不过,在该分词与主要动词“你们要使……作门徒(μαθητ∈úσατ∈)”之间的关系上,较早的英文译本作为底本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不少译本对于大使命的表述,从而使今天作为社会组织的教会相对忽视了“你们要使万民作门徒”的根本责任。

  • 标签: 大使命 马太福音 门徒
  • 简介:偶然一个机会,得知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管委会聘请专业人员用烟墨和朱砂拓印寺内的石刻碑文,我立即托人找寺管会主任商议借来几幅拓片。其中一篇以“小儿锦”形式署名但通篇却是用流畅的阿拉伯文书写的碑记引起了我一种特别的兴趣,在认真细致通读了几番之后,从其后跋年款(伊历740年)上,猛然觉得这似应是操汉语的中国穆斯林用阿拉伯撰写的比较早的碑记。

  • 标签: 阿拉伯文 清真寺 穆斯林 碑记 学习 西安
  • 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传播日益多元化,具有轻便、环保、易于查阅等优点的电子书得到了很多读者的青睐。在当今教会中,不少弟兄姊妹在聚会、查经、灵修时,也纷纷使用电子版圣经、神学书籍、灵修著作等。电子书也改变了基督徒聚会的方式,十几年前,主日崇拜中,信徒翻着圣经,捧着《赞美诗》,而现在,很多人拿着手机(平板电脑),低着头,指尖划过屏幕。这种现象引发了教会内部的一些争论,不少牧者同工思考、

  • 标签: 电子书 日崇拜 纸质阅读 平板电脑 纸质书 上主
  • 简介: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之一,创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麦积山文书是指包括麦积山瑞应寺及其周围寺院历代僧众所遗留的文字资料,还有一部分出土于麦积山石窟及其附近的其它地区,为干余件纸质文书。以往一直不为世人所知,而由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收藏。为了将这批宝藏公布于众,文书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从今年起全面展开。研究所副所长魏斌说,整理和研究工作有望在3年内完成。文书编目工作目前已基本结束。同敦煌文书一样,

  • 标签: 麦积山石窟文书 文字资料 中国 文物考古 佛教
  • 简介:最近因为上课之故,我带着学生用六节课的时间重温了一遍周一良先生的名著TantrisminChina(中国的怛特罗教),自已也在课余用了四整天的时间对之作了粗略的校读.此文乃是周先生的博士论文,1945年发表在哈佛燕京学社的刊物《哈佛亚洲学刊》第8卷第3/4号上(合刊,页241-332).它在研究中国汉地密教发展史中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即使在今天依然可以说是此一领域之中难以避开的重要拓荒之作.这一点只需要用谷歌学术搜索来核实一下其引用数就一目了然.而且我们不能不说,在某些领域之中,即使在此文发表数十年之后还有学界中的文章在炒周先生的冷饭,这不仅是在唐代密宗重要人物的考订上,也包括中晚唐制度史中诸多重要问题的阐述.

  • 标签: 中的翻译 唐代密宗 密宗中的
  • 简介:1984年北京智化寺文物保管所从如来殿佛身内找到三种元代佛经。其中有杭州大寿圣寺的僧人崇权印制的《妙法莲花经合论》,分三本七卷,经折装,藏经纸书高29.5厘米,宽11厘米。卷首书名下注日:“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论,宋宝觉圆明禅师惠洪造;附论,宋丞相无尽居士张商英撰”。其下注小字“武林徐远山刊”及刻工名字。

  • 标签: 佛教文化 骈体文 宗教文学 佛经 史学角度 《印经记》
  • 简介:本文对宋代临济宗黄龙派二世——真净克其生平事迹进行考察,以对克文生平有个全面的认识。文中通过大量有关真净克文文献进行的对克的出生地、出生年、出家参学、悟道经过全面考察研究,对克所住持过寺院的历史及与其交往的士大夫的地位进行介绍,可以了解到克在禅宗史的地位。

  • 标签: 克文 出家 住持 士大夫 临济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