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姚民权同工的《我国神学思想建设刍议》一文,既强调了中国教会神学建设的重要性,又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教会神学思想建设"滞后"的原因,并就如何进行神学建设,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看法,虽为"刍议",但不失深刻。神学思想建设是"自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一个健康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神学思想的指导,要想"传好"、要想办好中国教会,可能并非易事。

  • 标签: 神学思想建设 国教会 神学院 基督教 社会主义社会 重要性
  • 简介:佛教传入我国之后,随之有大量佛教经典传入我国。为了使这些梵文经典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有很多国内外高僧花费了大量精力将梵文经典翻译成汉语佛经。但由于佛经常常晦涩难懂,于是就出现了很多专为佛经作注疏的高僧。经过高僧注疏之后的佛经,方便了学佛者的修学和理解。

  • 标签: 佛经 高僧 注疏 古代 佛教传入 佛教经典
  • 简介:1.乐山大石佛:位于四川乐山县凌云栖鸾峰监江的悬崖绝壁上。是一尊弥勒坐像,头与崖齐,脚踏大江,比例匀称,体态庄严,工程浩大,气魄雄伟。它开凿于唐开元元年(713),历时90年才完工。据有关资料记载:佛身高71米,头宽12米,耳长6米,肩宽28米,脚背可围坐100多人。2.甘谷大石佛:坐落在甘肃甘谷县城的大佛山石窟内。这尊石佛身高38米,胸间10.4米,袒胸赤足,面貌丰润,体躯宏伟。上着通身袈裟,下穿长裤短裙。据专家考证,为唐代所造。3.荣县大石佛:位于四川荣县城东南郊大佛山上,为佛陀坐像。大佛就石崖造像,高36.67米,宽12.76米,头盘螺髻,脸形长方,高鼻方口,双目平视,形态衣饰精雕细

  • 标签: 大石佛 螺髻 佛身 四川乐山 唐开元 甘谷县
  • 简介:所谓宗教财产,依据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的界定,是指由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依法使用的土地,依法所有或者管理、使用的房屋、构筑物、各类设施、用品、工艺品、文物、宗教收入、各类捐赠以及从事经营服务活动的合法收益和其他合法拥有的财产。

  • 标签: 宗教财产 法律保护 宗教活动场所 合法收益 法律法规 宗教团体
  • 简介:中国的许多街巷名,是以该街巷座落着的佛寺、佛塔而取的。这一取名的方式,现在在世界各地亦正在效仿,这亦反映了佛教文化在当地的影响在扩大。

  • 标签: 街巷 寺院 外国 佛教文化 佛寺
  • 简介:与近代中国学者崇尚“经世致用”、以求有功于救国济世一样,近代的宗教活动者也带有应和时世之需的特征,这与过去避世、远离政治的面貌有所不同。当时佛教界由杨文会提出了“人间佛教”的口号,得到了信众的广泛响应。道教界也有“生活道教”观念的提出,也是从某种角度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提供多样化世界观的表现。中国近代宗教的上述新贡献,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中国 宗教精神 伦理道德 民族文化
  • 简介:美国美东佛教总会朝山进香团一行十人,应中国佛教协会的邀请,于六月二十四日来华访问。该团由美国华侨总商会董事长应行久先生担任顾问,美国纽约世界佛教中心住持、美东佛教总会暨纽约大乘寺导师敏智法师任团长,美国大中企业公司总裁应立人博士任副团长。团员包括应先生的夫人、美国美东佛教总会暨纽约大乘寺创办人金玉堂居士,应先生暨金居士的儿媳翁美玉、孙子应大中等。

  • 标签: 中国佛教协会 副团长 大乘寺 大中企业 金玉堂 佛教事业
  • 简介:改革开放十年来,我国认真落实党的各项宗教政策,宗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各民族宗教界爱国统一战线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壮大,广大的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改革开放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佛教已有2000年的历史,道教有1700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教有1300多年历史,天主教和基督教主要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据统计,全国信教的群众,目前,伊斯兰教约有1000多万人,天主教约有300多万人,基督教约有400多万人;在藏、蒙古、傣等少数民族中几乎是全民信仰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佛教,汉语系佛教和道教在汉族中也还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宗教工作 宗教界人士 爱国统一战线 宗教团体 巴利语系佛教 藏语系
  • 简介:早在秦汉时期,儒家先贤就对什么人可以列入祀典制定了明确的原则。《礼记·祀法》日:“夫圣人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接下来进一步解释道,历山氏之子农,周人先祖弃,都能种植百谷,所以祀以为稷神。共工氏之子后土,能平定九州,所以祀以为社神“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舜勤众事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契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山谷、丘陵,民所取材用也。

  • 标签: 后土 武王 先祖 颛顼 九州 黄帝
  • 简介: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信仰不同宗教的各民族群众有1亿多人。他们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并不大,但绝对数不少,特别是20多个少数民族的大多数群众都信仰宗教,涉及3000多万人口。能否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的宗教问题,关系到社会

  • 标签: 21世纪 中国 宗教工作 发展趋势 宗教政策 宗教特点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今年“七一讲话”中深化了“三个代表”的理论,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还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对于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些理论,对于我们思考和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有极大的启迪作用和指导意义。

  • 标签: 宗教问题 七一讲话 世界眼光 江泽民同志 相适应 中国
  • 简介:民间信仰在我国社会根基深厚、影响广泛,近年来日益活跃,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深切关注和诸多思考。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民间信仰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做好民间信仰管理引导工作,是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的应有之义。

  • 标签: 民间信仰 信仰问题 政策思考 构建和谐社会 不和谐因素 以人为本
  • 简介:环境问题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地处贵州东北的梵净山,在现代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却始终保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楚净山这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形态,主要得益于佛教在该地区的兴起、传播与发展。它是我国佛教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存的重要典范之一。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佛教文化 梵净山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现代工业文明 社会协调发展
  • 简介:<正>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我国的思想史、文化史、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宗教的名胜古迹,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近半数为宗教名胜古迹。全面发掘和总结祖国的文比遗产,无疑应当加强对我国宗教名胜古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据此,由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卿希泰、曾召南先生审校,

  • 标签: 名胜古迹 文化史 中国宗教 历史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思想史
  • 简介:最近一个时期,我特别关心经典的翻译问题。我知道,近年来国内有关翻译研究的研讨会不少,但是以宗教经典翻译为专题、邀集不同学界的学者探讨多种宗教经典的翻译的研讨会并不多见。所以,当得知“宗教经典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穗成功举办的消息,我特别关注。据介绍,从会议的筹备过程、论文的质量以及现场研讨的情况来看.

  • 标签: 翻译研究 宗教经典 学术研讨会 理论与实践 翻译问题
  • 简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有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在我国,佛教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道教有1700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教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天主教和基督教则主要是鸦片战争后才在我国较快发展起来的。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信教群众已超过1亿人,有十多个少数民族几乎都是信教的。如何正确处理宗教问题,调动各种宗教徒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的稳定团结,以进一步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步伐,仍是摆在我们前面的一项重要任务。

  • 标签: 毛泽东 宗教观 宗教政策 宗教信仰 宗教问题 宗教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