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发源于中世纪的西欧,但学者们认为:“中世纪欧洲学习机构的名称和发展都是穆斯林学校的仿制品,伊斯兰宗教学校是欧洲学习机构的原型,被教皇和王室授权后成为欧洲大学。”[1]这说明,中世纪西欧大学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了伊斯兰大学的影响和推动。本文就这一问题做初步探讨。一、世界最早的大学—伊斯兰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在伊斯兰教出现以前,阿拉伯人的基础教育主要在特定季节里进行,

  • 标签: 伊斯兰世界 欧洲大学 宗教学校 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宗教 中世纪欧洲
  • 简介:20世纪20年代,在民族主义压力下,华西协合大学开始向政府立案,以期获得社会认可。由于南、北政府都颁行了立案法规,鉴于其时四川所处的特殊处境,华西协合大学决定率先得到四川地方当局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华西协合大学在1926、1927年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满足立案要求,并于1927年底在省教育厅获准立案。华西协合大学的立案过程清晰展现了华大在具体的地方处境中对立案这一“国家”规定的地方响应。同时,它也为20年代“国家政治”在“地方”的运作实践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 标签: 华西协合大学 收回教育权运动 民族主义
  • 简介:1992年4月27日至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伊斯兰教第二次代表会议在桂林隆重召开。来自全区各地的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和各界穆斯林代表67人出席;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伊里亚斯·沈遐熙,自治区宗教局廖庆文局长,唐熙渊副局长,桂林地委统

  • 标签: 代表会议 沈遐熙 教职人员 宗教局 唐熙 庆文
  • 简介:鸦片战争爆发后,随着巴黎外方传教会大规模进入广西,天主教各教会在广西境内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传教活动,慈善救助和赈济活动就是其中之一。广西地处西南边陲,地瘠民贫,历来被人视为穷山恶水之地,蛮烟瘴疬之乡。近代以降广西更是灾害频发,战争连绵,民众深受其害。每逢重大灾害,在桂天主教徒都会本着博爱之心竭尽所能地对灾民、难民予以救助和赈济,尤以对兵灾、蝗灾、饥荒及水旱各灾的救济为主。本文从整理档案、地方志、文史资料、回忆录等相关资料入手,以天主教在广西的传教活动为切入点,重点阐述和分析其在近代广西灾荒中的赈济救助行为及其原因,并评价其成效,借以为当今民族地区宗教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天主教 近代广西 灾荒 赈济
  • 简介:王文东在2007年第4期《西北民族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文章《论民族宗教伦理学学科的确立》。文章提出,民族宗教伦理学是跨界于民族宗教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具有应用性质的人文学科,旨在研究和解释民族宗教伦理现象和规律的本质,并且根据民族宗教伦理提供认识和反思民族社会善、恶价值的标准和基本方法,因此它既是民族宗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伦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宗教伦理学包含对民族宗教伦理的实体结构、主体结构、价值结构和规范结构四个方面的研究。

  • 标签: 宗教伦理学 民族社会 人文学科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主体结构 价值结构
  • 简介:印顺法师的《修身之道》形成了对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系统看法。与传统儒家将三纲领视为由内向外的推展不同,印顺法师将三纲领视为由外而内的落实,与大乘“三心”相近;致知就是止于至善,如同佛教的“续善根”一样,其意义与佛教的正见相似,但远不如佛教的正见更为究竟、彻底和殊胜;格物是儒家致知的手段,不如佛教修得正见的方式来得真实;他对大学的诚意慎独非常欣赏,比之于佛法的戒学修行,但认为佛法的理论和方法也更有效率;正心就是定,孟子的“养气”就是定的一种境界;儒佛二家都以修身为本,儒家的修身,等于佛法的修慧,只有大乘佛法,才开显了究竞的修身之道;在印顺法师看来,儒佛二家都以利他作为出发点,但利他的方式则有区别。印顺法师的大学纲目是从佛教立场理解和审视儒家经典的范例。

  • 标签: 印顺法师 《大学》 三纲领 八条目
  • 简介:本刊讯5月9日,广西佛教协会第四次代表会议在南宁饭店隆重召开。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卢浔、教务部主任宏度法师莅会指导,广西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部长范晓莉会前与全体代表合影留念,并在会后亲切接见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刘流副巡视员,自治区宗教局林东昭局长、梁柳宁副局长等领导.以及来自广西14个地级市的代表、特邀代表和嘉宾共约140人出席了会议。

  • 标签: 中国佛教协会 广西自治区 代表会议 南宁 领导班子成员 副秘书长
  • 简介: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历史过程。文章通过对广西近代民族地区圩镇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宗教因素进行探讨,认为宗教所具有的特殊感召力和聚集功能对于近代民族地区乡村市场的发育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同时宗教也从圩镇经济的发展中获得了更大的物质支撑,进一步扩展了其传播和影响范围,由此对民族地区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标签: 近代 民族地区 圩镇 宗教因素
  • 简介:本文考察了广西中越边境壮族地区J县“念经”、扶乩活动的概况及劝善经文,并梳理了其历史源流;纪录了超荐祖宗的扶乩活动,分析其与当地人群祖先记忆建构之间的关系;还考察了扶乩活动与当地村落权力、村落精英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对于民间信仰的理解应置于区域社会的历史进程之中。

  • 标签: 扶乩 祖先记忆 村落权力
  • 简介:每逢双月的农历初一至初八,广西马山县古零镇灵阳寺都要举行“佛七法会”。在持续7天的法会中,“六字洪名咒”一“南无阿弥陀佛”拉开了仪式的帷幕,聚焦在此的数千信徒虔诚向佛、皈依佛教,都自发并且严格地参与法会中的每一个仪式。2010年11月5—10日,我们对“佛七法会”仪式作了深入调查,试图通过对法会中的仪式进行解读、剖析仪式背后存在的不由自主的行为认同,以及这种通过仪式构拟出来的情境所具备的无形力量。

  • 标签: 佛七法会 念佛 仪式
  • 简介: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活跃着一支特殊的义工团队,队中成员皆是年轻优秀、品尝兼优的在校大学生,他们朝气蓬勃的笑脸为孤寡弱势群体带来一丝温暖的慰藉,为家贫寒的高考中榜学生带来继续求学的勇气和希望。

  • 标签: 学生义工 善行 在校大学生 弱势群体 咸安区 咸宁市
  • 简介:2008年11月6日至7日,由广西贵港高政府举办,桂平市政府协办,西山龙华寺承办的"西山论坛·佛教文化暨巨赞大师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在广西桂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佛教学者黄心川、楼宇烈、杨曾文、陈兵等知名学者6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0余篇.与会代表围绕巨赞法师与佛教和广西佛教两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 标签: 佛教文化巨赞 大师诞辰 学术研讨会
  • 简介:会议于2004年12月11日举行。来自广东、云南、湖南、贵州、广西的民(宗)委、古籍办、民研所的三十多位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广西区民委副主任黄苹主持,区民委主任罗黎明致欢迎辞。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副主任李晓东、全国人大常委、原广西区政府副主席奉恒高到会指导,

  • 标签: 少数民族古籍 协作会议 编纂工作 总目提要 2004年12月11日 南宁
  • 简介:2005年春季,笔者在美国哈佛大学做“伊斯兰教与儒教比较研究”的客访研究项目时,通过图书馆专家林希文博士的帮助,查看了图书馆收藏的美国传教士克劳德·毕敬士先生(ClaudePickens)捐赠的有关中国伊斯兰教的资料。其中有一张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中国穆斯林先贤、云南伊斯兰大学者马注的墓地。原照是10×12.5厘米大小,经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处理、扫描和放大,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 美国哈佛大学 穆斯林 学者 大学图书馆 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