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简介:仁爱之神迦南仁爱是实现天主救赎工程的有效方法。因为一方面在世上建立的天主教会需要由仁爱去见证,另一方面是为在人心里所化育的天主的生命而作见证。但对于这些如果没有圣神的参与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圣神的德能是“仁爱”(迦5:22)的最好的见证。仁爱之...

  • 标签: 圣神 生命之源 天主教会 追随基督 世界终结 超性
  • 简介:2003年11月。我走访了位于北京东郊平房的天主教北京教区天颐安老院,在那里见到了几位仁爱修女会的老修女。她们当中最年长的是肖姑奶奶^①(本名肖佩哲,领洗圣名玛利亚,修会名加辣^②),她已经是101岁的老寿星了。^③最年轻的是朱大姑(本名朱玉贞,领洗圣名方济

  • 标签: 仁爱修女会 北京 天主教 修女
  • 简介:一就古典释义学及一般释义学而言,释义学既是方法论问题,也是认识论问题,即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楚研究对象(文本)的意义。但哲学释义学与之不同,将本体论问题,即文本的信息与真理如何影响、改变、同化或内化研究者本身,作为最主要的理论目标。利科认为:"文本解释

  • 标签: 哲学释义学 仁爱 道德行为 信心 本体论 因信称义
  • 简介: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分析和它们在现代化中的经历一百年来中国的历史大变动,对它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严酷的考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自己不同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特点。这种特点,照我的看法,就是始终贯穿其中的"人伦"性质,或者说,它主要是沿着对人的人伦本性的自觉来发展和展开的。这种对人伦的自觉,至少可追溯到舜的时代,到了春秋末年孔子、老子、墨子时,开始形成为系统的思想学说,分别代表

  • 标签: 基督教 仁爱观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 现代化 宗法制度
  • 简介:五、儒家仁爱观念的真实内容在简要讨论了儒家和基督教仁爱的形式之后,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它们各自的真实内容。本节先论儒家。"亲亲为仁",儒家的仁叫做"人伦之爱"。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离娄下)意思是说,人与禽兽之别只在于人有人伦并能察于人伦,仁义不是为行而行的,它不过是人对人伦的

  • 标签: 基督教 仁爱观 儒家 人伦文化 宗法人伦 现代化
  • 简介:六、七、八月是西藏旅游的黄金季节,全世界的游客纷拥而至,给拉萨这座寂静的高原古城带来了不少凡间的热闹,房价一路攀升还不好找,各条线路上全都是旅游车鼓足劲在奔跑,高原反应加上马不停蹄,往往还没韵过神,人们迷迷糊糊就告别了西藏,如果不是有一卷胶卷提醒你曾去过世界屋脊,也许都会怀疑,我去过吗?

  • 标签: 西藏 民族文化 天葬 藏传佛教
  • 简介:元阳为茅山名观之一,历史悠久。唐代诗人顾况(727—815)曾寓居此读书多年,后作有《题元阳旧读书房赠李范》诗云:“此十年游,此房千里宿,还来旧窗下,更取君书读。”该观后毁于战乱,南宋时复建。据《金坛县志》和元代刘大彬《茅山志》记载,南宋隆兴初(1163),吴兴道人沈善智穴居于此,自称洞主。时有黑虎随之出入,

  • 标签: 《茅山志》 元阳 唐代诗人 南宋 道人
  • 简介:原始佛教“空”作为一种认识论,建立在缘起论基础之上,服务于解脱论。部派佛教思想开始出现由“空”向“有”的转变,呈现出实体化趋势。中观学派继承和发展了缘起理论,提出色空不二的思想,将佛教空发展到新的高度。

  • 标签: 佛教 空观理论 中观 般若学空观 缘起理论 佛法
  • 简介:当代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生哲学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人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人们的人生、价值都在转型、改变。许多青年人因而感到困惑、迷茫,无所适从,我们作为基督徒、传道人,在这样缤纷的世界中该如何看待人生?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呢?为了激发广大同学更好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坚定奉献的心志,金陵协和神学院神学研究室暨学生会于1997年11月15日联合举办关于基督徒的人生、价值研讨会。研讨会由孙家骥老师

  • 标签: 人生观 价值观 基督徒 研讨会 生活方式 价值取向
  • 简介:辽宁省天主教社会服务中心为沈阳圣母圣心修女会举办的这次培训活动,得到省宗教局的重视,我们深受鼓舞。也感谢省宗教局一如既往地对教会和本中心的大力支持。当辽宁教区派出的五位修女和一位平信徒于今年2月到泰国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回国后,每个人都深深感到我国对预防宣传艾滋病知识的重视。以及教会在回应时代讯息中所起的作用。

  • 标签: 金沛献 沈阳圣母圣心修女会 “艾滋病知识”培训活动 开幕式 社会服务 天主教
  • 简介:土族的“经”活动在民间也被称为“跳欠”、“跳神”等,寺院僧人称为“金刚舞”,是一种在寺院中由戴面具的僧人表演以表达宗教奥义的神舞,它也是土族地区藏传佛教祈愿法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土族地区各大寺院中大都有这一活动,但以佑宁寺的经规模最大,并且在每年的正月十四和六月初八分别举行一次,

  • 标签: 法会 僧人 寺院 藏传佛教 跳神 宗教
  • 简介:苦行,梵语tapas。是为了断除欲望,净化身心,根据佛陀的教义,践行种种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之事的统称。而它的原意,是指古印度诸外道以种种惨痛的修行方法,肆意折磨肉体,以求得心灵的净化,并为生天铺平道路。佛陀坚决地反对诸外道的无益苦行,并为弟子教导了既有益于现在,又利于永恒生命的苦行方法。本文试图简单扼要地介绍佛教苦行的渊源,以及佛陀教导的苦行

  • 标签: 佛陀 佛教 修行方法 教义 肉体 永恒
  • 简介:林语堂(1895年10月-1976年3月),福建人,出生于传教士家庭。国际知名学者,文学家、哲学家。“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是他的座右铭。

  • 标签: 林语堂 道家观 中国 宗教信仰 生活方式
  • 简介:在禅宗盛行的中唐时代,柳宗元反对禅教相隔,认为理事相须、体用一如,主张禅律并重、定慧双修,体现了佛教戒、定、慧三学齐修的意趣和解行相应的宗旨。他的这种禅主要来源于天台宗的止学说。

  • 标签: 禅观 禅律并重 定慧 双修 止观 中道
  • 简介:“湟水又东,径土楼南,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这是北魏伟大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的古湟中八最之一“北山烟雨”——今西宁土楼。土楼,位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城北的土楼山(现习惯叫北山)。土楼山形状奇异,水绕山环,四川烘托,一关东峙,显得格外钟毓而灵秀。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当地群众为河湟名人——汉朝护羌校尉邓训在北山修建了“贤圣之祠”,最早称为“土楼山寺”,俗称北山寺,后改称“永兴寺”,又因与城

  • 标签: 土楼观 北山寺 土楼山 邓训 东峙 护羌校尉
  • 简介:葛仙原名叫“青元”,始建于宋皇佑二年,由葛玄、葛洪的故宅改建而成,主要供奉葛玄、葛洪二位真人,原内建有紫微、北极、三官、东岳四房道院,并有葛玄炼丹井一口即“青元丹井”。2002年9月,经句容市委市政府批准,茅山道院耗资1300万元。在句容市葛仙湖公园内易地重建了全新的葛仙

  • 标签: 葛洪 供奉 真人 茅山 重建
  • 简介: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发展到消亡,都是因缘条件组合、安住与分离的过程。从时间上看是因果序列、前后相续的必然性;从空间上看即表现为彼此相即不离、对立统一的因待性:从存在于时空的运动来看即是刹那不住、无常变异的空寂性;这是佛陀观察宇宙人生所得出的结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说明了世间相待而存在的法则。若遵循着佛陀揭示的因果法则来理解人类的相依共存,

  • 标签: 和平观 佛教 对立统一 因果 佛陀 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