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国内学界对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来华传教活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巴黎外方传教会在四川(含重庆)、云南、贵州传教活动的相关文献做一述评,以方便学界开展深入研究。内容包括中外档案、教会历史文献、资料汇编。结语中对中外文献的整理、翻译和利用发表了笔者的看法。

  • 标签: 巴黎外方传教会 天主教 西南地区 传教史
  • 简介:19世纪末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滇、黔、川边活动的传教士为了便于在少数民族中传播教义、教理,在少数民族信徒的帮助下,先后创制和推广了几种少数民族文字。英国循道公会传教士柏格理创制了老苗文;英藉内地会传教士富能仁和缅甸克伦族传教士巴东创制了老傈僳文;美国浸礼会传教士库森、欧.汉逊等创制了景颇文;美国浸信会传教士永文生创制了拉祜文、佤文;英籍澳大利亚传教士张尔昌等创制了黑彝文。这些文字对基督教的传播和少数民族的生活均产生了一定影响。

  • 标签: 基督教 西南 少数民族 文字
  • 简介: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历史过程。文章通过对广西近代民族地区圩镇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宗教因素进行探讨,认为宗教所具有的特殊感召力和聚集功能对于近代民族地区乡村市场的发育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同时宗教也从圩镇经济的发展中获得了更大的物质支撑,进一步扩展了其传播和影响范围,由此对民族地区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标签: 近代 民族地区 圩镇 宗教因素
  • 简介:道教音乐历史悠久、内含丰富,形式多样,向人们展示了它的道教文化、艺术方面的重要价值。道教音乐是由声乐和器乐两个部分组成,声乐:有诵咒、赞吟、表白、独唱及众道齐唱等。器乐:用于法事的开始、过门、队形变化、伴奏唱念等。声乐和器乐的灵活配合,是根据法事科仪的需要而决定。在过去有句话,叫无乐不成斋,无乐不成醮,有斋醮活动就必然有音乐。音乐在道教的斋醮科仪中是不可少的,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 标签: 道教音乐 声乐 器乐 伴奏 艺术 独唱
  • 简介:一、法王寺的历史沿革法王寺,位于四川泸州市合江县二里乡凤凰山风景区,距县城40公里,距贵州赤水市12公里,海拔820米。法王寺系清同治年间敕赐十方丛林,川南黔北著名古刹。据史料记载,法王寺始建于宋、元之际,兴于明、清。法王寺碑记载"欲知梵刹之因肇启兴,崇于宋元,历乎明,千有余岁。其香火无乏,而欣慕者岂胜言哉"。从这段碑文记载看,法王寺的初建年代应在唐朝中晚期,而发展于宋元,但历经战乱匪祸时毁时建。清初,佛教禅宗临济正宗破山大师高足丈雪禅师,选定法王寺为蜀南黔北传法布道寺院,以弘扬佛法。

  • 标签: 泸州市 西南 史料记载 同治年间 佛教禅宗 风景区
  • 简介:本文以新发现的史料《宝录》为中心,探讨晚清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道教的发展。在晚清的长阳,民间火居道士刘湛然成立了"道德堂"民间道教组织,出版道书、订立规则并建立法脉。这个民间教团以"正一"标榜,是道教在晚清时期民间化和世俗化的典型产物。其教团道士多火居,在世俗生活之外以乡村社会斋醮法事为主要宗教活动。这为了解晚清民间道教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个案。

  • 标签: 晚清 鄂西南 火居道 宝录 道德堂
  • 简介:在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有一座道教名山,名巍宝山。巍宝山在两汉时称巍山,取峰峦高耸,冠于群山之意。相传诸葛武侯曾以铁钉断其麓而造此山,巍山从此闻名。清初,每在夏秋之交,山中常有红光相荡,虽霖雨不灭,当地土著民族称之为龙戏珠,从此,巍山又以龙戏珠之意,称巍宝山。巍宝山由前山、后山和主峰组成,峰峦起伏,绵亘数十里。主峰陡峭入云,海拔2509米,和北面的大理点苍山遥望。山中气候温和,古树苍天,风光优美。据《新纂云南通志·释道传》载:“汉,孟优,蒙化(今巍山)人,居巍宝山,土帅孟获兄也。素怀道念,常

  • 标签: 巍宝山 道教名山 云南通志 孟优 峰峦起伏 蒙化
  • 简介:明代永乐年间,上海时任知县张守约将当时的金山庙改建为上海城隍庙,即今日上海老城隍庙。由于是改建的原因,故在前大殿仍兼祀原金山庙的金山神,即汉代的霍光大将神像,而在后大殿供奉、祭祀上海城隍,就是红面孔的明代秦裕伯神像,这便是上海的城隍庙

  • 标签: 上海 城隍庙 老街 建筑风格 修建工程
  • 简介: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有着丰富的神灵信仰与祭祀仪式.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的祭坛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坛场设置不同程度受到道教坛仪的影响,道教神灵在少数民族傩坛占据主导地位.认为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祭坛的道教意蕴,是历史上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所致,是华夏文化在多元一体的中国社会辐射的结果.

  • 标签: 中国 西南少数民族 神灵信仰 祭祀仪式 祭坛 文化内涵
  • 简介:面对卷帙浩繁的宗教典籍和资料,犹如置身源远流长的宗教博览馆。我且在“上海宗教”驻足逗留,对某些人和事作一番审视。前人已有很多论述,夫复何言?!可又想宗教多品性,是说不尽的话题,不必有“眼前有景道不得”的顾虑。遂将零星的思考记下来,敷衍成文。

  • 标签: 上海 宗教 历史发展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 简介:上海玉佛禅寺创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因供奉玉佛而得名,系中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玉佛禅寺以“文化建寺,教育兴寺”为发展理念;以“内抓素质,外树形象”为治寺方针;以创建“模范丛林”为寺院目标。寺院占地面积20亩,

  • 标签: 玉佛禅寺 上海 汉传佛教 占地面积 寺院 树形象
  • 简介:上海像镶嵌于东海边缘的一颗明珠,又像吾主耶稣显“五饼二鱼”圣迹后遗留下来的鱼首,天主的宠光也格外普照这块被西方人士称之为“东方的乐园”的土地。人类随着时代的演进,正不停地发掘真理的泉源,发展迅猛的上海也是同样。1993年12月12日是上海人大喜的日子,

  • 标签: 五饼二鱼 主耶稣 金鲁贤 西方人士 光启 张家树
  • 简介: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中,梅山教是巫术色彩浓郁的教派,其神灵和法术深受道教影响。本文考察梅山教的神灵和圣地崇拜,并分析梅山教、茅山教与西南各族群的关系,认为梅山教、茅山教的不同法术风格,是历史上道教传播影响的结果。梅山教在西南傩祭傩文化中的浸润影响,更反映其多元宗教文化的特征。对西南少数民族梅山教多维度的解析,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比较研究的新视角。

  • 标签: 梅山教 茅山教 闾山教 张五郎 道教
  • 简介:西南少数民族社会中药王信仰盛行,具有不同于中原地区的族群、地域特色。本文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传说和药王崇拜仪式的考察,认为西南各族群的药王信仰表现出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的信仰内涵。西南少数民族药王崇拜更渗入民俗活动之中,各族群药王信仰亦具有民间化的特色,从此侧面可认识西南少数民族多元宗教信仰的文化意义。

  • 标签: 西南少数民族 药王崇拜 信仰内涵
  • 简介:按照黔协办发(2006)6号文件《关于对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及调研方案要求,省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第3调研小组从3月21日至4月3日深人到毕节地区、黔西南州的15个村寨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专题调研 毕节地区 黔西南州 扶贫开发 自治州
  • 简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上海民族政策研究的实践和21世纪上海民族政策研究遇到的同题都显示:适合上海实际的民族政策是上海民族工作开拓创新之基、安身立命之本。上海民族政策研究工作是上海民族工作的重要部分。要使上海民族政策研究不断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提出新对策,解决新问题,求得新发展。

  • 标签: 民族政策 民族工作 民族理论 客观实际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 简介:去年冬季,参加一次采风活动,遇到阔别近三十年的文友老张,得知他在编辑《上海道教》,出于好奇,请他有便寄几本给我看看,不久就寄赠了四本。我是唯物主义者,对宗教不感兴趣,本人又是写手,赠阅的报刊书籍较多,写作看书都忙不过来,就更没有时间接触宗教书籍了。所以收到书后随手一搁,竟忘了书已存在。最近几天,受气候影响,诱发心血管疾病,身体欠佳,不宜写作,想找几本书解闷,于是想到《上海道教》,就把它从书架上捡出来,信手翻了起来,谁知看了二篇,就忍不住拍案赞叹,妙哉,妙哉,今日读书真不亦乐乎。起先我认为宗教杂志,呒啥看头,即使办的话,亦内容贫乏,滥宇充数。盖宗教兴旺,意味着国家兴旺,所谓穷算命,富烧香是也。哪里有啥文章可写?其实并非如此。

  • 标签: 《上海道教》 教书 写作 书籍 编辑 兴趣
  • 简介:中国和韩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从未中断过。虽然韩国与中国西南地区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多不相同之处,但两国的虎图腾崇拜文化却呈现出息息相通的局面。韩民族文化中的虎图腾崇拜现象,不仅反映了韩国土著文化之根的真正所在,也体现了韩民族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同源关系。

  • 标签: 中国西南 少数民族 虎图腾崇拜 韩民族 虎故事
  • 简介: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有着丰富的神灵信仰与祭祀仪式。在西南地区的瑶、壮、苗、白、土家、纳西、彝、羌、侗、水、布依、仡佬、仫佬、毛南、阿昌等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中,至今仍保持着浓厚的道教色彩。西南少数民族祭祀仪式中运用的道教法术,是历史上道教影响西南少数民族的结果。道教史上诸宗师致力于“道化四夷”,其弘扬大道济世度人的道家思想,在道教文化的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少数民族宗教 中国西南 道教史 法术 西南少数民族 传统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