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扮演上帝”是一个主要用来描述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发展并对其进行社会评价的习语。在生存与发展意义上,人类有充分的理由去扮演上帝。随着越来越多的生命秘密被揭示,人类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似神力量。人类应该扮演上帝,人类能够扮演上帝,人类不得不去扮演上帝,扮演上帝已成为人类的宿命。基于自然界和生命世界的复杂性以及知识的有限性,人们在扮演上帝时要有更多的耐心和责任。

  • 标签: 生命科学 扮演上帝 合理性 责任性
  • 简介:敬畏生命是人类创始成终的价值基准。但在启蒙时代,这一价值准则受到了理智启蒙的挑战,认识论的生命观和道德观掏空了伦理的生命内涵,导致了理性的道德冷漠和伦理实体的世俗回潮。随着黑格尔伦理化国家理论在历史实践中的失败,启蒙的道德辩证法暴露无遗。启蒙道德的失败,在于它祛魅了生命,导致了生命意义的脱落。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正是在反思启蒙道德的失败中诞生的,它重新将生命与伦理联合起来,让伦理回归到生命的价值本源。

  • 标签: 敬畏生命 启蒙道德 道德辩证法 生命伦理
  • 简介:自主原则的提出可以说是临床生命伦理学中最具重大意义的突破。从理论层面上来说,临床生命伦理学中的“自主”既然不同于康德的自主,也不必然是“个人原子主义”的体现。从实践层面上来看,由于医疗服务特殊,病人在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及医学知识上与医生存在差别,医生不仅应该在消极的意义上,也应该在积极意义上尊重病人的自主,因此通过有限的干预使病人获得较高程度的自我决定能力是可以得到辩护的。

  • 标签: 自主 最佳利益 有限干预
  • 简介: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在某种意义上亦可作为一种生命哲学和生命伦理学,它所阐明的精神运动的各个环节都饱含着对于生命的深度关切,毋宁说,《精神现象学》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精神表征,由此这种生命向度在其构筑的精神体系之中成为内在的伦理价值旨趣。在生命哲学与生命伦理学的语境下阐释《精神现象学》的生命向度,指明生命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中的各个环节及其辩证运动过程,可为当下生命伦理精神的构建提供一种可能的哲学基础和精神质料。

  • 标签: 精神现象学 生命伦理学 生命 向度
  • 简介:在孟子的思想中,生命的价值基础在于人的“不忍人之心”,但这并不是生命的最高价值。生命的价值提升集中体现在“舍生取义”的过程,可见“义”是生命的高级价值。孟子生命价值的思想启发我们:生命中的各种价值有高低之分,需认真权衡;舍生取义固然高尚,“不立危墙之下”同样重要;对待生命的紧要问题上,自我与他人要适当区别对待。

  • 标签: 孟子 不忍人之心 舍生取义 生命价值
  • 简介: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视阈透视生命伦理便形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命伦理之维。人与自然和谐具有三重内涵,一是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的自然界”与人的和谐;二是作为生成人身体的生物链的自然与人的和谐;三是“作为人自身身体的自然”与人的和谐。随着科学技术包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传统和谐状况遭到严峻的挑战,环境伦理问题日益凸显,进而导致大量的物种锐减,并且使得许多物种濒临灭亡;基因技术和人工生殖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也隐含双重悖论:为了彻底地提高人类生命和人类文明的质量,必须对“自然人”进行彻底的改良;而一旦对人实现彻底的改良,这是否蕴涵一种“善良的”强制和“德性的恐怖”?这样,人与自然和谐不仅具有生命伦理意蕴,而且具有生命伦理价值。

  • 标签: 人与自然 和谐 生命伦理
  • 简介:<正>从最终目标上看,伦理学的现实使命有三条:第一,为现行伦理文化的设计提供可资选择的思路和方案。习惯上将伦理学归为哲学一类,这从伦理学史上是有道理的,因为传统的伦理学大都喜欢在终极价值问题上做文章,而终极价值只能借助于哲学思辨的方法去挖掘和证明:在这个意义上,伦理学始终只是一门人文学科而非社会科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伦理学只能生存在哲学的襁褓里,并不意味着伦理学不能作出科学化的努力。伦理文化归根到底是一种满足预设目标的工具,工具的优劣只能依据它们各自的操作价值来测定,而它们在历史上各种实存的文化类型中都曾经显现出各自的效用,所以,注意历史的经验,注重对各种实存伦理文化的特征和操作效用作比较,便可以为现行伦理文化的设计提供实证的依据。

  • 标签: 伦理学 伦理文化 现实使命 人文学科 终极价值 社会科学
  • 简介:<正>当前,全国人民十分关注社会风气的改变。要改变社会风气,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广大人民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普及道德科学知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上海市伦理学研究会编写的《道德科学知识讲话》(简称《讲话》),就是普及道德科学知识的一本通俗读物。这本书的特点是:首先,重点地介绍了道德科学理论的基本常识。《讲话》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道德科学的基本原理,道德原则、规范体系,以及道德实践活动各个部分基本理论问题,特别突出了共产主义道

  • 标签: 科学知识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社会风气 广大人民 科学理论 讲话
  • 简介:荀子的生命观汲取道家及孔孟等先秦哲学家的思想,尊重生命的自然欲望、自然冲动;在价值层面更追求道义上的责任、精神上的超脱;否定了鬼神的存在而实现对死亡的超越。天、性、心的自然性决定了人之生命的本真;义、辨、群的本质决定了人之生命的向善;鬼、怪、神之消失奠定了生命的美感。苟子的生命观是先秦儒道生死观的批判性总结。

  • 标签: 荀子 生命观
  • 简介:叔本华与尼采,作为悲观主义语境下不可分割的两个名字,在一次次被讨论、被分析、被注解之后,愈发地延展出更多有关生命价值的思考。尼采的悲观主义衍生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却在某一个岔路上与后者分道扬镳,本文援引了叔本华与尼采颇具代表性及标识性的原著以及众多相关学者对他们的思想及生平的剖析评述,旨在将二者对于生命价值的思想做粗略的分析与比较。

  • 标签: 悲观主义 强力意志 人生意义 生命价值
  • 简介:本文剖析了恩格尔哈特在生命伦理学转向的理论成因,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以恩氏为代表的当代基督教生命伦理学的学术状况。在将"门槛时代"概念介绍到生命伦理学领域之后,恩格尔哈特指出基督教神学—哲学史中存在的推论式理性是造成今日世俗化生命伦理学的原因,为了克服推论式理性并在一个后基督教世界恪守建构基督教生命伦理学,他转向具有礼仪、默想、思索性知识传统并强调与上帝神秘联合的东正教。

  • 标签: 门槛时代 推论式理性 基督教生命伦理学 转向
  • 简介:<正>基础科学研究作为心理过程的评价,它也作出价值判断。但是,后者完全是内在的:它们涉及科学研究的要素,诸如资料、假设和方法,而不涉及科学研究的对象。另一方面,工程技术专家不仅作出内在的价值判断,而且也作出外在的价值判断:他评价他能得手的每一事物。在他看来,每一事物、过程或概念就某种实际目的而言,是好的、坏的或中性的。必须区分两类技术评价:技术效应、经济效应的评价与社会价值的评估。一项人工制品可以既有技术效应,也有经济效应,但无社会

  • 标签: 科学技术的价值 道德判断 技术效应 工程技术专家 价值判断 经济效应
  • 简介:托伦斯神学的目标在于重新建立神学的客观性和实在性。托伦斯的"神学之科学性"的思想源自于他对科学本质的重新认识。在托伦斯看来,神学的客观性就如同科学的客观性一样,不但表现在其研究方法具有客观性,而且表现在其研究对象——上帝——也具有客观性。托伦斯认为,神学研究不但要注重理性的作用,还要强调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互动。在这其中,"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托伦斯 神学 科学性 客观性
  • 简介:现代科学已经走向了“后学院”时代,在应用语境下与社会之网紧密纠缠。然而,随着科学语境的变迁,科学道德问题却日趋复杂,不断凸显出科学共同体自由和自律缺失所带来的道德困境。反思之后的理性选择是:在科学与社会适度“亲和”下保持道德张力,积极培育具有道德自律精神和自治能力的科学共同体,以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的辩证融合促进科学和社会的创新进步。

  • 标签: 后学院科学 科学道德 科学共同体 自由 自律
  • 简介:生命教育是佛教教育的一个重要面向。作为当代一种重要的佛教形态,"人间佛教",尤其是星云大师所开创的台湾佛光山的"人间佛教",在生命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为有效解决当代人所面临的生命困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面对当代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大学生自杀问题,"人间佛教"理应在大学生生命教育领域有所作为,也能够有所作为。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他们对生命本身究竟为何缺乏正确的了解却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人间佛教"应该帮助大学生了解生命的"空性"见,从而激发生命的正能量,帮助他们度过生命的灰暗期,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 标签: 人间佛教 生命教育 大学生 自杀
  • 简介:科学家从事科学事业的动机,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二战作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标志着长期以来自由探索主导的科研时代的终结,小科学氛围下形成的职业操守难以应对战时以国家意志为转移的科研模式,科研伦理的失范使得身处其境的科学家们面临空前的道德困境。

  • 标签: 二战 科学家 道德
  • 简介:江苏宜兴"双独"夫妻身亡,通过试管婴儿遗留四枚冷冻胚胎应该如何处置引发争议。人的生育权应该是一种自然权利、人权和人格权,胚胎应该具有"准人格"道德地位。"宜兴案例"的判决启示我们,应该从生命伦理学的视角,反思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儒家家庭主义价值决定着生育主体具有家庭性。因此,应该赋予家庭处置遗留胚胎的权利。

  • 标签: 遗留胚胎 自然权利 人权和人格权 “准人格” 儒家家庭主义 处置权
  • 简介:企业发生,始于诚信;企业成长,基于诚信;企业长青,依靠诚信——诚信是企业生命力内生因子.市场竞争中,无数企业生命力或强或弱、或长或短,其分野之一在诚信之有无(质)和强弱深浅(量).若没诚信,企业必然衰落,若失信恶信,则自取灭亡,如近年国内外失信恶信者均自招重创乃至覆没;若有诚信,却没其他有关因子匹配尤其正式制度支持,企业仍未必有生命力,也难免危机甚至灭亡,如明清晋商徽商乘天时地利人和而兴,因诚信汇通天下,蔚为奇迹,却因有关因子变化或消失尤其缺乏正式制度支持而消失.因此,企业生命力无诚信必不然,有诚信却未必然——诚信对企业生命力仅为必要因子,不是充分必要因子或唯一因子,而须有关因子匹配尤其正式制度支持.

  • 标签: 诚信 内生 企业生命力 必要因子 晋商 徽商
  • 简介:康德从纯粹实践理性出发建构的伦理学存在着缺乏道德动机、德福矛盾等问题,其理论也因此而缺乏现实性。立足于神经伦理学这一视角,以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可以对康德伦理学进行“科学地”解读。

  • 标签: 康德 神经伦理学 认知神经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