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改造自然不能缺失道德考量,但道德考量又不能仅仅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为基本准则,必须另辟蹊径。改造自然是人的存在方式,其本质是不断超越现有而指向未来,直面人的理想价值追求,因而其道德属性不在于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实然性,而在于其本身内在蕴含的超越现实的人之为人的应然性。承认改造自然实践活动的道德本质是人存在本质和价值理想追求的呈现及证明,才能真正担保改造自然的道德合理性与生态正当性,既避免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不负责任,又防止人们对自然的滥用。

  • 标签: 改造自然界 实践 道德
  • 简介:传统价值是典型的建立在人类中心主义世界立场上的人种主义价值。它错误地理解了价值关系的本质并割裂了客观世界的事实关系与价值关系的统一,是极其片面、错误与不合理的价值。物道主义价值是建立在物道主义世界立场上的物道存在主义价值。它是正确地反映万物彼此之间的事实关系和价值关系及其二者统一关系的价值,是全面、正确与合理的价值,是对传统人种主义价值的颠覆和超越。

  • 标签: 价值观 物道主义 物道存在主义 物道-物种主义 人种主义 颠覆和超越
  • 简介:<正>由安徽省伦理学会、《江淮论坛》杂志社、安庆市委宣传部联合发起的“安徽省世界、人生价值讨论会”,于今年5月10日至11日在安庆市召开。参加讨论会的有省市有关部门、群众团体、大专院校、科研新闻单位以及部分企业的代表共40名。

  • 标签: 人生观 世界观 讨论会 价值观 “三观”教育 安徽省
  • 简介:关于亚洲价值的争论不是纯学术之争。亚洲价值不是所有亚洲人和亚洲国家一致认同的价值,而是起源于亚洲的并且可能对亚洲的未来发展有益的价值。亚洲人的需要就是亚洲价值存在的价值。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以国家为本的亚洲价值是否已经完成了由传统身份制国家向现代契约论国家的转变;亚洲价值中,与威权主义的肯定的国家相反相成的,无政府主义的否定的价值的强大作用力,是否被我们认识;在儒家传统伦理所维护的"三纲"秩序被打破以后,我们能否建立不同于"丛林法则"的"园林法则"伦理新秩序。认清和解决这些问题,亚洲价值才能成为亚洲发展的未来价值目标,反之则可能成为亚洲发展的障碍。

  • 标签: 亚洲价值观 国家观 伦理秩序 园林法则
  • 简介:西方民主核心价值生长于欧美资本主义文化,其实质是以"私"为核心的个人主义民主核心价值。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核心价值正在将个人引向精致的利己主义和理直气壮的个人主义,将国家引向碎片化、极端化、民粹化,将人类引向战争。然而,由于欧美资本主义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强势地位,西方民主核心价值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核心价值的践行和培育造成了语境之困。

  • 标签: 民主 资本主义民主 核心价值观
  • 简介:以人为本的道德价值,也就是以人的属性、人的思维和人的境界为理论出发点的道德价值。人的属性有主体性、社会性、自然性、精神性之分。人的思维具有个体本位、社群本位、自然本位、信仰本位四个维层。人的境界有伟人、英雄、模范、先进、普通之区别。

  • 标签: 以人为本 道德价值观 人的属性 人的思维 人的境界
  • 简介:价值是一个统摄各种价值观念的复杂体系,可以从不同维度来分析其结构。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出的背景及意义有助于把握其结构。从内容维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包括国家建设价值目标、社会秩序价值取向、公民道德价值准则三个方面的内容。从关系维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各层面内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三个层面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既继承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价值,又是人类文明共同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并与资本主义价值现有质的区别。

  • 标签: “三个倡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结构 内容维度 关系维度
  • 简介:伴随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其价值也在逐渐形成与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现实、具体的"人"出发,认为价值是在历史中形成的,要受到历史、社会实践的制约;价值的内涵、价值应该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客观性、阶级性、具体性等特征;价值的实现是现实的,价值的评判标准是社会实践。因此,对于价值的分析,我们应该采取历史、阶级和具体的分析方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价值观 特点 分析体系
  • 简介:"觉解"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密切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正是一种深入的当代中国人的"觉解"。同时,"觉解"思想将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做出积极的贡献。二者都体现着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结合着讲有相得益彰之妙。

  • 标签: 觉解 核心价值观
  • 简介:康德的自然一直受到广泛误解,“人是创造的终极目的”这一命题被认为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典型代表,他的二元论哲学框架也被指责为人与自然对立的罪魁祸首。然而人们只注意到康德对理性主体的高举,却忽视了他在美学和历史哲学中关于“自然主体性”的阐发;在其中,自然不但不是僵死的、对象性的东西,而且被认为在人之成为人的过程中以及在人类历史进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康德所努力探索的是一种现代版的“天人合一”蓝图,使得自然科学和人类自由都得以保全。

  • 标签: 康德 自然观 现代 天人合一
  • 简介:传统的心灵哲学只关注对心灵的求真性研究,而不关注对心灵的价值性研究。美国哲学家弗拉纳根打破常规,基于自己对心灵哲学元哲学问题的反思和理解,把幸福等价值性问题纳入到心灵哲学的研究视野当中,发起并推进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哲学"转向"。弗拉纳根把他对幸福的自然化研究称作"幸福学",幸福学的研究方法是他所谓的"神经现象学"的方法。他利用"幸福学"和"神经现象学"对当前幸福的脑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反思,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形而上学问题。弗拉纳根的工作是一次"将幸福自然化"的尝试,这既为我们理解幸福提供了新的维度,也为当前陷入困境的自然主义注入了新的动力。

  • 标签: 幸福 自然主义 心灵哲学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发生了深刻变迁,主要表现为从一元价值向多元价值、从整体价值向个体价值、从理想价值向世俗价值、从精神价值向物质价值的转变,这种转变同时反映了价值解构与建构的辩证运动。可以将改革开放以来价值的演变轨迹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价值的反思与博弈;20世纪90年代价值的多元化、个体化、世俗化和物质化的深刻嬗变;新世纪以来价值嬗变的延续与新的发展价值和核心价值的重构。

  • 标签: 改革开放 价值观 演变轨迹
  • 简介:笔者有幸拜读了由田海舰、邹卫撰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纲》(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版,以下简称《论纲》)这部新作,其理论视角、思路方法、观点理念不仅独具匠心,而且有着很强的学术性、系统性和时代性。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0年 人民出版社 独具匠心 学术性 时代性
  • 简介: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状况、社会阅历、生活期望、外出动因、行为方式等方面较第一代农民工有着明显差异,他们的价值受到了城市文明更深刻的冲击和振荡,因此呈现出矛盾的整体特征,这种价值现状与新生代农民工所处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自体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社会应该从制度变革、组织引导、培养提升三方面入手,缓解并消除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矛盾现状,引导他们完成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渐近和归依。

  • 标签: 新生代农民工 价值观 矛盾
  • 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这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如今已经从各个渠道向受众渗透,但要真正入耳入心,还要进一步创新传播艺术。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艺术创新 传播艺术 教育实践 党中央 总书记
  • 简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价值较量的新态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以避免社会价值观念的混乱。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有效培育社会成员的诚信价值,使其获得人们的确信和忠诚,需要系统阐明诚信价值原则的正当性,全面理解和把握诚信的科学内涵,确立诚信价值培育的原则及其着力点。

  • 标签: 诚信 价值观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价值的相似相融是中国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因,它增进了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心理相容、情感共鸣,而关注这种相似相融的宗旨却在于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价值进行深刻改造和现代提升。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传统价值现代转换确立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也在价值层面上直接改造和提升中国传统价值,赋予中国传统价值现代内涵、先进性和无产阶级属性,促进了中国传统价值从传统走向现代。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传统价值观 现代转换
  • 简介:中国文化的传播力与中国文化的影响力相关,中国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纠绞与较量中显示出自己独特的可持续性。中国文化价值的早期传播是全方位的:从日常生活、居住园林到政治制度、伦理美学、哲学经济等。但是,中国文化的内敛性决定了中国文化价值的早期世界影响具有非主动性、非侵略性。中国文化绵延至今取决于中国文化的独特个性,个性文化是影响中国文化传播的关键。

  • 标签: 文化 传播 中国文化价值观
  • 简介:墨子的政治伦理是先秦思想界的一种独特存在。他从自然哲学入手,最后又回到自然哲学。这是先秦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其主要内容包括:以“天志”和“明鬼”为自然哲学基础;以泛道德主义“兼爱”和“非攻”为社会道德规范;以“尚贤”和“尚同”为政治伦理制度保障原则。墨子的政治伦理一直强调无差别、无等级的功利主义,没有实现个体道德价值的突破,也没有实现政治伦理的超越,最终走向了式微和衰落。

  • 标签: 墨子 政治伦理 自然意志 伦理秩序
  • 简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与中国的传统价值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现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导价值观日趋弱化,这是由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应当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主导价值,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时效性;实施全方位引导的有效机制。

  • 标签: 大学生 价值观 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