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李材的心性论是对阳明良知说的修正,奠定了中晚明重性思想的理论基础。然而论者大多只关注李材的心性之辨,而对其统合心性所作的努力缺少注意。本文在“回归性体”这条线索下,从“心性之辨”和“统合心性”两个方面探讨李材的心性论,力求更为全面地对其心性论和意义予以定位。尽管李材的心性论离开王学,但与朱子学尚有距离,其学说在融合朱王的基础上发展出自身的特点,足以成为晚明哲学天地的一个重要资源。

  • 标签: 李材 心性论 性体 定位
  • 简介:<正>一、引言中国人讲时间与空间,一向很少作抽象的运思,而习惯于扣紧现实的人事界说话。早期的资料除《墨经》、《尸子》、《庄子》偶而提到“大宇宙”的观念外(注1),其他书中涉及“时、空”的问题时,往往把人的主客观才质条件一并纳入考虑,并以寻索“如何应时守”为其目标。故与“时间”相关的观念,有指四时、节气、时辰,更有指时机、时会、时用、时宜等;与“空间”有关的观念,则多偏指“人之所立”的处所、场合、位置,或地位、阶、分等,而未尝涉及点、线、面、体的关系讨论。此一思维走向,实与西方数学或物理学对“时、空”观

  • 标签: 周易 发展方向 王弼 时间观念 易传 朱熹
  • 简介:文王卦是以中国原有的时空观念为基础,适应占筮需要形成的.最迟在西周之时,先后形成了四时与四方相配的时空统一观念,以及五行顺次相生观念.文王卦的安排,首先是将四时与四方相配延展为八个时段与八方一一相配,然后据八卦的卦象、卦德排定其时与方位,理解时是理解卦的关键.在卦的安排中,很可能已考虑到五行的循环相生.这种卦说形成于古经成书前,在观象系辞中利用了这种卦说.

  • 标签: 易经 八卦 文王卦位 四时 五行
  • 简介:庄学家们或将《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理解为庄子笔下象征最高精神境界的逍遥者形象,或将其理解为系列有待者中的一个阶梯,这些分歧的解决端赖于《逍遥游》各环节结构关系的理解和鲲鹏寓言在《逍遥游》中地位的界定。本文即由此争议出发,分析了种种分歧背后的根源,讨论了这种种理解的误区所在。文章进而提出了一种不同以往的文献理解方式,将鲲鹏寓言重新定位为《逍遥游》的引言,其意义在于兴发出“小大之辨”。在具体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条阅读《庄子》内七篇的义法:在注重获得庄子整体理解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各个不同语义层次文献的相对独立性。每一语义系统的意义应该首先在其系统内部推敲、寻求;任何来自此系统之外的意义要想安放到此系统的理解中,都必须和系统的语义无矛盾;一旦发生矛盾,首先应该作出调整的是来自系统外的理解。

  • 标签: 大鹏的象征意义 引言 语义层次 读《庄》义法
  • 简介:王阳明的《朱子晚年定论》,是王阳明与两京程朱派进行朱陆之学异同论战的产物。此书在借用程敏政的"朱子晚年定论"说的掩盖下以陆学攻朱学,以陆化朱学消解朱学。要彻底解开《朱子晚年定论》这一以陆化朱学消解朱学的秘密,必须把《朱子晚年定论》同王阳明与两京程朱派的朱陆之学论战的大背景结合起来考察。这场论战,是正德以来重新崛起的心学派向官方程朱理学发起的第一次挑战,王阳明用"朱子晚年定论"的反讽武器对官方程朱理学的挑战虽然失败,却为他后来用"良知"说挑战官方程朱理学准备了条件。

  • 标签: 朱子晚年定论 朱陆之学论战 陆化朱学 消解朱学
  • 简介:本文以华北太行山东麓某县某镇郄家庄一并不复杂的婚变个案为对象,采用社会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家族干预与社区舆论对乡村私人生活的双重制约,揭示了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与舆论力量的张力。

  • 标签: 家族干预 社区舆论 私人生活
  • 简介:"两"出台的关于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的司法解释,将明星代言假药、劣药的行为纳入刑事法规制范围。基于正当性和合理性两方面的考虑,对代言行为科处刑罚确有必要。代言行为作为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的帮助犯,应具有帮助的故意与帮助的行为,还要以正犯成立犯罪为前提。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认定代言行为人的"明知"及"宣传行为",对其处罚宜以财产刑为主、自由刑为辅。

  • 标签: 代言行为 共同犯罪 帮助犯 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