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自我决定是权利人针对自己具体人格要素进行自我决定和塑造的权利,其性质是对于具体人格权能进行抽象的一种相对独立的权利,以保护权利人的意志人格为目的。具体内容包括对于生命、身体、健康和姓名的塑造与决定。对于自我决定的侵害表现为欺诈、胁迫和未履行告知义务等,侵害自我决定产生实际损害的,要进行完全赔偿,未产生实际损害的,要对于权利人自我决定机会的丧失进行象征性赔偿。

  • 标签: 人格权 自我决定 意志人格 权能 抽象
  • 简介:文说”起源于孔子,孔子的文说主要是指道德的两个层面,但他已有把周代归为文家的思想倾向。孔子的文说对汉代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汉代政治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知识分子都把历史归结为一文一的循环发展过程,意在奉劝汉代统治者推行家之制。汉代的社会性质却与社会思潮相反,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汉代确立了文家之制,整个汉代都呈现出了文家特质。

  • 标签: 孔子 质文说 文家 质家 政治史观
  • 简介:本文以孔孟原典关于“”观念的论说和案例为基础,借用类型学的分析方法,对儒家重要范畴“”加以整体考察。本文探讨之“”观念,意指若干道德原则之间、规范之间、原则与规范之间的比较和评估。作为思维活动,“”包含三个预设和四个构成要素。行的内在准绳是“义”,可以分为具体规范的损益、角色转换、取大舍小、诉诸更高原则等运用模式。它在促进思想创造、观念更新、制度建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选择 孔子 孟子
  • 简介: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其理论旨趣在于探讨主体在伦理、政治活动中的自由及其实现方式。就“”的内涵而言,乃是主体对社会规范的变通甚至违背,其依据在于道,道的开放性使“”成为可能。就“”的目标而言。先秦儒家主张“时中”;就“”的方式而言,先秦儒家主张“时行”。“”作为价值创造活动中的自由,是通过人格境界提升的途径来实现的。对先秦儒家思想中的“”进行辨析厘定,有助于我们把握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也有助于我们从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汲取智慧。为我们构建现代伦理学、政治哲学思想体系积聚传统文化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先秦儒家把行权当否的标准内在化。又有可能导致规范意识的缺失。

  • 标签: 时中 时行 先秦儒家
  • 简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在法律上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土地承包经营的边际效用逐渐降低,需要合理的制度供给和相应的制度变迁。从制度供给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变迁主要经历了政策推动阶段、政策法律化开启阶段、政策法律化深入阶段和政策法律化完善阶段。通过对各阶段土地承包经营的产权结构和实施绩效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土地承包经营自下而上的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中,今后制度变迁的发展路径应更注重法律合理化、类型化变迁和政府守法等方面的改良。

  • 标签: 制度变迁 产权结构 政策法律化 发展路径
  • 简介:广大农民群众能否拥有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话语直接影响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进程和结果。“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是执政党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与之相适应的农村话语体系应是政府话语与农民群众民主话语衡平型话语体系,但长期以来广大农民群众几乎没有话语,处于一种集体“失语”状态,另一方面,基层政府对农村建设和发展拥有强势话语,或日“话语霸权”,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话语权 政府义务
  • 简介:"经济人"利己性并非理论假定,而是一个简单的事实;"经济人"利益最大化不是追求物质、金钱的最大化,是包括名誉、地位、良心以及长远利益的最大化;"经济人"涵盖十分广泛,不局限于经济领域,还涉及政府官员在内的所有劳动者;"经济人"出现利他行为时也不能排除其出于利已的动机;"经济人"的利己属性是人的基本权利,无善恶之分.对"经济人"必须设计和构建严格的制度,使正当的个人利益得到激励和保护,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得到抑制和禁止.制度安排必须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平等性、自主性、互利性原则,强化对权力约束原则,实现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趋于一致.

  • 标签: 经济人 权利 制度安排
  • 简介:<正>先秦至两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这时期的儒家婚姻礼制不仅对形成汉代共同婚俗和维护封建统治起了显著的作用,而且对汉以后整个封建社会的婚俗及封建统治的维护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讨儒学与汉代婚姻制度的关系,有助于了解汉代乃至整个封建时代的婚俗。本文拟从汉代婚姻意义、婚姻形态、结婚礼仪、离婚制度四个方面来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 标签: 汉代 婚姻观念 婚姻制度 儒家 离婚制度 儒学
  • 简介:人类最初的“审稿”活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但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审稿”主要是一种政治活动,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学术意义。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欧洲近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学术期刊应运而生,审稿活动的目的发生了根本变化,“同行评议”制度被引入稿件审查中,形成了现代学术期刊审稿制度——同行审稿制度,并且迅速被国际学术期刊界普遍采用。我国学术期刊审稿制度经历了从具有浓重行政色彩的编辑部内部的“三级审稿制”到包含同行审稿的、开放的“三级审稿制”的变化,目前,这种包含同行审稿的“三级审稿制”已经被国内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所采用。

  • 标签: 学术期刊 同行评议 审稿制度 “三审制”
  • 简介:文庙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奉祀孔子及儒家代表人物以显示国家推行孔子思想的礼制庙宇,受中国的影响,中国的近邻朝鲜、越南、日本也修建了许多礼制文庙,但由于各国历史、政治、文化、经济各方面的差异,虽然同为奉祀孔子的庙宇,但在布局形式、建筑形制、建筑制度、奉祀人物、祭祀制度等方面都有许多差异。

  • 标签: 文庙 制度 比较 中国 海外近邻
  • 简介:中世纪的欧洲公地共同体公共事务的管理,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民主、平等和法治的精神:民主精神体现在共同体全体成员广泛直接参与庄园法庭和村民会议的立法、决策、司法活动以及选举和担任共同事务管理者;平等精神体现于共同体成员公共权利价值的平等、在村规面前的平等;在管理共同事务的资格方面的平等。法治精神体现于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视法律程序。民主平等法治精神,是公地制度留给后世的政治学遗产。

  • 标签: 欧洲公地共同体 政治学遗产 民主 平等 法治
  • 简介:杜维明先生认为:“儒学的长久之道,必须扎根学术,深入民间”。此话给我们以启发,我认为,经过当代实践检验的更生的儒学思想的积极因子,有可能而且有必要进入制度(法律、法规、政策等)层面。进入制度,才有力量,而且可以促进“扎根学术,深入民间”。

  • 标签: 进入制度 儒学思想 因子 实践检验 杜维明 学术
  • 简介:行政公开就是指政府向人民公开其信息的行为和制度,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普遍认可的理念。现代法治要求政府必须向人民负责,人民有权监督政府,行政公开是人民行使主权的必要手段,也是现代政府的一项基本义务。

  • 标签: 行政公开 基础 动力 制度 法治 现代政府
  • 简介:诉前保全制度若干问题探讨方明王玉琦我国的诉前保全制度是财产保全制度的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民事、经济纠纷的出现,民事、经济诉讼案件中案件执行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运用诉前保全制度已成为民事司法活动中一项重要的诉讼程序,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 标签: 诉前保全制度 被申请人 财产保全制度 若干问题 利害关系人 合法权益
  • 简介: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及重要发展趋势。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基于各国国际私法乃至民商法的国际化、趋同化发展,以及国际私法基本价值目标充分实现的内在要求。

  • 标签: 公共秩序保留 限制适用 国际化 趋同化 民商法 国际私法
  • 简介:企业所有权与控制协调问题是当前公司治理研究的前沿课题。转型期市场经济中的许多企业由于所有权与控制缺乏有效的平衡机制,难以实现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本文主要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分析了企业所有权与控制协调关系,探讨了构建企业所有权与控制协调机制的对策,这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企业所有权与控制协调机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所有权 控制权 协调机制 利益相关者
  • 简介:宪法解释制度是宪法学的又一个重要课题。在我国宪法体制中,宪法解释的涵义的限制使用是讨论宪法解释制度的前提。宪法解释在我国宪法体制中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条文的解答,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等国家机关均无此种权力。但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解释在实践中长期处于搁置状态。因此,我国宪法解释制度的合理构建既要在现实层面立足于宪法的规定,完善宪法解释制度的具体环节,又要在理想层面将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统一作为宪法解释制度发展的未来目标。

  • 标签: 宪法解释制度 违宪审查制度 中国 宪法学 合理构建
  • 简介:建基于对资本主义应得正义的制度前提批判,落实为对共产主义完全正义的图景构画,马克思在其全部著述的批判性话语和建构性话语中阐述了自己的正义思想。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并不是马克思有没有正义思想,而是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独特品格以及这种正义思想是如何得以构建的。

  • 标签: 前提批判 马克思 正义观 制度 正义思想 资本主义
  • 简介:道德两难是中西思想传统都曾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道德两难的情况可以分为虚假的、弱的、强的三类。先秦儒家创造了高明的经思想,并以之应对道德两难。如《春秋公羊传》提出了解决道德两难问题的三大法则,包括权衡法与两全法。中国传统的仁义冲突是“强的道德两难”,是先秦儒学着重思考和巧妙应对的难题。道德两难的解决有时必须以当事人的毁灭为代价。通过与康德伦理学、萨特的存在主义伦理学以及弗莱彻的境遇伦理学等的初步比较,先秦儒家经思想在对付和解决道德两难问题上的独特性或优越性得以凸显。

  • 标签: 先秦儒家 道德两难 经权 仁义 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