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韩愈强调孔墨相,建立新儒学,认为孔墨相同,直接利用,包括:爱的内涵、思想来源、圣人崇拜、贵王贱霸、尚贤、尚同、天神等七大方面;主张孔墨互补,甄别利用;同时注意孔墨不同,谨慎利用。韩愈的一生是对孔墨精神的践行,是孔墨互用的典范。历史上对韩愈孔墨互用进行了评说,认为孔墨互用很有必要,肯定了韩愈的积极贡献,其中有蔡元培、冯友兰、陈寅恪、英国著名汉学家葛瑞汉等。

  • 标签: 韩愈 孔子 墨子 相用
  • 简介:明万历十年赵贤本《管韩合刻》本《管子》,是在南宋浙刻本和明刻刘绩本《管子补注》基础上形成的新版本。此本补充浙本、刘本没有的文句,修订讹误之字,将刘绩本注释的精华部分刊印于上栏,并将赵贤本人补充的注释亦刊印于上栏,印刷精美。此本用字比较正规,影响很大,明清众多版本以此为母本,清代研究《管子》的学者亦多以此本为底本。

  • 标签: 南宋浙江刻本 刘绩《管子补注》本 赵用贤《管韩合刻》本 《管子》
  • 简介:绪论WernerMahrhalz尝于文艺史学与文艺科学(literargeschichteundliterarwissenschaft)一文中谓学术材料之处理,或出诸体系哲学之观点,或出诸历史实用之观点;以体系言,则即体知其;以史实言,则即用显其体;本文拟执体系以求诸数论(Samkhya)之说而非作史实变演之考证.

  • 标签: 栏目 数论 量论 价值
  • 简介:一、六经的知识类型中国最有权威的典籍是六经,中国古代的知识大量地保存在六经中。但六部经典各自性质不例,它们包含、承载的知识类型也不同。《庄子》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 标签: 六经 熊十力 量论 禅宗 知识类型 《庄子》
  • 简介:<正>汤彤先生(字锡予)生于1893年,今年恰好是他的百年诞辰。为纪念他,北京大学出版社将出版《国故新知——汤彤先生诞生百周年纪念文集》,季羡林先生为此文集写了一篇序。在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 标签: 汤用彤 两晋南北朝 季羡林 支那内学院 佛教史 中国佛教
  • 简介:经世思潮在晚清兴起的积极意义自不待言,但不能爱屋及乌,忽视其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张之洞从“经世致用”到“中体西”文化观的发展变化后认为,经世思想具有双重性,既蕴含着走向近代化的可能,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又承纳着卫护封建道统的本然,严守“中学为体”,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障碍。

  • 标签: 经世致用 中体西用 近代化儒学
  • 简介:《周易参同契》全书均为韵语。古无韵书,《三百篇》即为韵书。孔子传《易》,亦不能改方音。所以,通过韵来判断《周易参同契》作者的籍贯,是十分可靠的方法。为此,我们为传世本《周易参同契》作了厘定韵例、编制韵谱的工作,并从中分析出这部书用韵的特点。再根据已有的秦汉方音研究成果参校比勘,说明《周易参同契》一书具有十分明显的齐鲁方音的特点,进一步证明它应该是齐鲁作者所著。

  • 标签: 周易参同契 音韵 齐人 徐真人 淳于叔通 魏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