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管子·法禁》连续提到严禁臣属违犯法律、欺瞒君主、独断专权、结党营私的18种行为,称为"王之禁"。"王之禁"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统治,通过维护君臣"和同"、惩治官员犯罪以实现君威国安;"王之禁"是约束官吏的行为准则,严厉禁止和打击官员的不忠不义、欺君叛国、勾结拉拢、结党营私、滥用权力、不尽职责等行为;"王之禁"的最终实现需要通过法治手段。前提是要有法律制度,关键是要做到"禁必欲止",实现的保证在于君主自身的治国本领。

  • 标签: 圣王之禁 《管子》 法治思想
  • 简介:姜太公“”名之辩的历史文化蕴涵陈青荣一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圣人是指那些德智超群、出类拔萃者,他们都是历史上一些高不可攀的超凡人物.实际上,据学者考证金文、《尚书》、《诗经》、《左传》、《国语》中的""字,皆是普通的称美之词,毫无神秘意义.顾颉刚先生...

  • 标签: 姜太公 文化蕴涵 《六韬》 “圣” 尧舜禹 圣人
  • 简介:放眼民国年间之易学发展,其革新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的。传统易学研究,进入20世纪之后,研究流派虽然更为丰富,但却始终没有离开最为基础的"象数"与"义理"两派,尤其是对于传统继承者,象数派学者一般都承袭汉代今文易学者的做法,或致力于搜寻遗象,或用功于整理象数体例,而其核心观念在于坚持以象解释《易》,即所谓"观象系辞"、"由象明辞"。义理派学者则主要运用文字训诂、文献考证、文本整理的方法来注释、研究《易经》,其目的是恢复原典本义。从其根源而言,义理学主要受汉代古文易学者影响,继承了清代中期以来乾嘉学派治《易》的传统。在此将20世纪早期的几位继承者,就象数学而言,以徐昂与尚秉和为代表,义理派则以杨树达与高亨为例,通过对他们易学思想的梳理,来明示继承与发展之间相辅相成、不可轻离的关系。

  • 标签: 20世纪 象数 义理
  • 简介:“齐鲁十二”文化现象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必然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有其相应的文化底蕴和社会环境;“齐鲁十二”文化现象具有天下为公、厚德仁民、讲信修睦、经世致用、躬身实践、自强不息、勤勉睿智等丰富的精神表象和鲜明精神特质。

  • 标签: 齐鲁十二圣 自然基础 社会环境 文化条件 精神特质
  • 简介:先秦诸子在政治思想上各有自己的主张,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这就是"王".不过,他们对"王"涵义的解释又是相对的,各有自己的标准.其中,儒家王观对中国历代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作用与影响最为深远."哲学王"是柏拉图政治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观念,它与先秦诸子王观、特别是儒家王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 标签: 先秦诸子 哲学王 柏拉图 圣王 思想比较 政治思想
  • 简介:《周易》涵具着卓异的“的哲学”的智慧。《周易》“的哲学”发轫于古经而成熟于《易传》。这一哲学晓示人们,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象,都是的存在。人所值的与该时下所存在之一切,相对于人就具有了遇的意义;遇是人所不可自主选择的,但人却完全可以成为时遇的成功回应者与驾驭者;挺立人在遇中的主体性,应时因机适遇而同时遇脉动之流相偕成一体,凭借方法论上的“时中”,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创拓出自己人生德与业上的辉煌。自战国时代起,这一哲学又与孔子、孟子等的相关慧见渐次融而为一。从此,“的哲学”成了儒家的基本哲学;“的哲学”的精神,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华民族成为一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德业日新的伟大民族。

  • 标签: 周易 时遇 时的哲学
  • 简介:<正>王槐(1521—1605)是晚明江右著名王门学者。字子植,号塘南,吉安府安福(今江西省安福县)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等职,隆庆五年升任陕西参政,自请告退。万历十九年再次诏起贵州参政、南京鸿胪卿、太常卿等,皆未上任即请告退。八十四岁卒。著作有《论学书》、《语录》等。《明儒学案》中“江右王门学案”共九卷,立二十七人学案,附录六人,黄宗羲在卷首写道:

  • 标签: 性命兼修 非有非无 归寂 主静 神秘色彩 宇宙
  • 简介:程门弟子杨承洛南传,开拓了洛学在南方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为南宋朱熹闽学的诞生并上承二程洛学为儒学正脉提供了必要的学脉渊源。杨的理学思想即是以洛学为宗,在洛学的论域内所作的阐释与发挥,他强调理本气化,重视分殊之用,主张反身格物,关注静中体验未发等,这些观点虽不为后学朱熹完全泥守,但却有开启闽学端绪之意义。杨的理学思想在程朱理学的传衍中起上承下启的作用。

  • 标签: 杨时 洛学 闽学
  • 简介:<正>一、引言中国人讲时间与空间,一向很少作抽象的运思,而习惯于扣紧现实的人事界说话。早期的资料除《墨经》、《尸子》、《庄子》偶而提到“大宇宙”的观念外(注1),其他书中涉及“、空”的问题,往往把人的主客观才质条件一并纳入考虑,并以寻索“如何应时守位”为其目标。故与“时间”相关的观念,有指四、节气、时辰,更有指时机、时会、用、时宜等;与“空间”有关的观念,则多偏指“人之所立”的处所、场合、位置,或地位、位阶、位分等,而未尝涉及点、线、面、体的关系讨论。此一思维走向,实与西方数学或物理学对“、空”观

  • 标签: 周易 发展方向 王弼 时间观念 易传 朱熹
  • 简介:王艮作为阳明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对人格理想的理解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基于特殊身份与经历的开新。主要表现为:在承继“万物一体”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对“位”的有意忽略,突出个体生命的社会担当感,将现实中呈现的达路向的士人阶层的格限向平民敞开,将践行圣人情怀的现实领域由庙堂转向了在野修身讲学;同时,恢复了原始儒家鲜活的人生智慧,突出了圣人人格“智”的内在规定,使其展现为“仁且智”相统一的人格模式。

  • 标签: 王艮 万物一体 为天下万世师 仁且智
  • 简介:多数学者相信,天是儒学的神圣性价值之源.郝伯特·芬格莱特一书提出一个独特观点,中孔子并不重视天,却特别重视礼,礼具有神圣价值.本文同意芬格莱特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中礼观念的神圣性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形成的,这个历史情境与春秋中后期贵族社会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夷狄入侵的压力有关.

  • 标签: 儒学 礼观念 神圣性价值 郝伯特·芬格莱特 《孔子:即凡而圣》
  • 简介:《周易时论合编》是方孔熠易学思想的结晶。本文以这部著作为中心,阐发了方孔熠对“”的形而上意义的理解。首先,他增加了“”的内容,将其扩展到一切知识领域;其次,他依靠“中统有无”、“中五”等范畴,揭示了事物的三层本质规定.以作为“”的形而上意义;景后,他还利厢“格物”说表达了本体和认知统一的思想,实现了本体之“”和价值之“”的沟通。

  • 标签: 中五 中统有无 格物
  • 简介:<正>《管子》一书中有《幼官》和《幼官图》两篇。这两篇的题目,经学者考证,原先应作《玄宫》和《玄宫图》,现已成为定论,但它们的内容到底是讲什么,这在很长时间里却一直是个谜。1980年,我在一本研究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的小书中曾对这两篇的图式结构和读图顺序试作复原。经过反复研究,最后确认:《玄宫图》所记乃是布图顺序,即从西开始,然后到

  • 标签: 二十四节气 玄宫 管子 十月历 吕氏春秋 时令
  • 简介:《吕氏春秋》之《上农》四篇是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农学著作。《上农》篇集中论述了先秦农家的重农治国主张,《任地》《辩土》《审》-篇主要总结了先秦农业生产经验。对《任地》《辩土》《审》三篇的内容体系问题农史学界有争议。本文认为《任地》《辩土》《审》三篇既不像夏纬瑛所说具有完整的逻辑体系,也不像许富宏所说“没有逻辑的必然联系”。

  • 标签: 《吕氏春秋》 《上农》四篇 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