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彻底的革命,法国大革命旨在建立全新的理想社会,但此种彻底革命从否定特权,发展到否定全部特权阶层,到否定所有旧制度,直至不停地否定自己,从而导致制度断裂,不能实现可持续治理。而对待旧制度更为宽容尊重的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虽然比法国革命不彻底,却能有效地立宪,实现制度的延续性。可见最好不要通过彻底割裂历史的革命进行立宪,否则极可能欲速则不达。

  • 标签: 立宪 法国革命 制度断裂 可持续治理
  • 简介:当我们把规范性关联于行动者时,我们就是在探讨有关行动的实践理由问题。一般来说,有关行动理由规范性的说明一方面要对行动的动机给予说明,另一方面要对行动理由的普遍客观性给予辩护。如果行动理由在根本上关联于行动主体,那么对行动理由主观动机的解释就总是具有相对容易的可理解性,而对于一个关联于主体的行动理由如何具有客观性的辩护却并不那么直观。

  • 标签: 行动主体 可理解性 主观动机 客观性 行动者 关联
  • 简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社会条件分析徐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中国未来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高决策层将关注的焦点从经济增长速度转向经济增长方式,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决策者在领导改革的过程中,已变得越来越清醒,越来越理性,正逐步摆脱急功近利的...

  • 标签: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增长方式转变 条件分析 科学技术 失业保险 社会管理制度
  • 简介:寻求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合理的理论方式必须立足于实践哲学的基本立场:实践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意义的范畴;理论思维只是实践的一种方式,并不能获得一个外在于实践的'阿基米德点'.因而,实践哲学的理论活动便只能是对生活世界内某些成为'问题'的有限方面进行批判.实践哲学的理论方式蕴涵着一种新的真理观,即批判的真理.这种真理源于生活世界存在的事实性,并作为理论哲学真理符合论的超越.

  • 标签: 理论方式 合理性 实践哲学 理论哲学 批判 真理观
  • 简介:<正>“侈靡”的真意到底是什么?巫宝三同志说:“侈靡就是奢侈,就是剥削阶级用豪华方式消费社会产品”(《〈侈靡篇〉的经济思想和写作时代》,《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5期)。姜旭朝同志进一步认为“侈靡”是中国消费思想史上的一种消费观,“从先秦时代起,侈靡消费观第一次在《管子》中得到阐述后,一直作为正统的消费观——崇俭观的‘异端’而存在着”(《〈管子〉侈靡观:中国传统崇俭消费观的“异端”》,《管子学刊》1988年,

  • 标签: 侈靡 消费观 经济思想 管子 高消费 商人
  • 简介:近年来的美学研究,时有新的学派与思潮出现,如环境美学、身体美学的探讨,美学日常生活化的导向等。然而,纵观2013年的美学研究,似乎少了一些思潮迭起的喧嚣,多了一些对问题的冷静探索与思考。这不仅体现在学者们对新的思潮与学派的反思中,也体现在对传统思想的重思与重构中。

  • 标签: 美学研究 国内 日常生活化 环境美学 身体美学 传统思想
  • 简介:马克思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论证了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阐述了“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考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和前提,揭示了人的实践活动的物质动因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分析了社会历史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相统一的过程。

  • 标签: 马克思 唯物史观 社会历史 个人全面发展
  • 简介:哲学发展的最终动源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物质实践活动,但不是这种物质实践活动本身,而是对这种活动经验的反思与体验.哲学发展过程往往表现为后人的生活体验与前人的生活体验交融、冲撞、整合、再造的过程,表现为后人与前人的心灵对话.在对话中后人总是以批判和诠释两种方式来对待前人的哲学遗产,建立自己时代的哲学.批判的重建和诠释的重建作为哲学发展的两种方式各自又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诠释有两种:一种是还原性阐释,一种是创造性阐释;批判也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批判,一种是消极的批判.中国哲学在其发展中侧重诠释,西方哲学在其发展中则侧重批判.

  • 标签: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批判 诠释 人道主义 儒学
  • 简介:<正>在我国旧的传统思维中,孔子的周维方式和哲学观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今天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着巨大影响。现就孔子守旧的边际平衡的思维方式及其影响,谈点看法。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和守旧的边际平衡的思维方式对中华民族、特别是汉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一定历史时期,构成了民族的共同心理和主要的思维方法。现就这一问题作些分析。

  • 标签: 边际平衡 孔子 思维方式 现代社会 《论语》 王权主义
  • 简介:"复仇"本身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话题。《驳复仇议》一文借实际案例传达出柳宗元对"复仇"的深刻思考,且与陈子昂《复仇议》、韩愈《复仇状》遥相呼应。柳宗元深厚的公羊学修养,立论的高度与持论的魄力,以及唐代尚侠的社会氛围都是此议能够流传千古的原因所在。同时《驳复仇议》一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社会关于礼、法问题的热烈讨论,从中可以窥见士人法律意识的普遍觉醒,以及对于如何恰当地调解礼、法冲突,构建司法原则的大胆尝试,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十分丰富。

  • 标签: 复仇 柳宗元 公羊学 礼法 侠义
  • 简介:真实的记录 可贵的探索──评《吴仁宝评传》孙宅巍由江苏省委党校副教授冯治撰著的《吴仁宝评传》(以下简称《吴传》)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前,我们已经读到过冯治同志所写的《史来贺评传》、《果都春秋》两部反映农民代表和农村风貌的著作。吴仁宝是全国著名的...

  • 标签: 吴仁宝 共同富裕 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城市化 中国农村 华西村
  • 简介:<正>慧能,俗姓卢,父行瑫(或作滔),母李氏,传说原籍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宛平一带),生于广东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关于慧能的生卒年月,据题为法海撰的《六祖大法宝坛经略序》称:“诞师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戊戌二月八日子时”(《全唐文》卷九一五)这是佛经中传说的佛诞日(按照中国旧历换算,推定为四月初八),卒年按《坛经》以来的有关文献,都说“于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八月三日灭度”,“春秋七十有六.”慧能身后,被赐谥为大鉴禅师,为禅宗第六祖,亦有称之为南派禅宗即南禅的实际创始人.

  • 标签: 慧能禅 《坛经》 南宗 佛教 自性自度 顿悟成佛
  • 简介:<正>《周易》这部书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大约形成于殷周之际,《易传》则形成于战国后期。从《易经》到《易传》的历史发展长达七八百年之久。《易传》解经与《易经》原意往往相去很远,所以研究《易经》,应当以经解经,不是以传解经。《易经》可分为符号(卦画)与文字(卦辞、爻辞)两部分。符号部分又可分为二:一是“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

  • 标签: 六十四卦 八卦 易传 龟卜 周易 阴阳
  • 简介:阴阳五行说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结晶,对于秦汉及其以后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成为封建统治者建立政权的历史哲学。与西方文明的发展路径相比有所不同的是,阴阳五行说所体现出的关联思维方式,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古人对于天人之际这一问题加以思考所得出的结论。这一学说在《内经》医学哲学的思想框架中被采纳,并在现实的医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从而将精神与身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标签: 阴阳五行说 思维方式 《内经》医学
  • 简介:<正>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小平同志的这段话,对于如何搞好企业管理,提出了十分正确的指导思想。我们在这里评述的就是现代西方的管理理论之一:以人为中心的Z理论。笔者和李直主编的《企业与人》一书中作过系统介绍。为了节省篇幅,下面以述为主,少作评论。

  • 标签: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理论述评 当今世界 劳动生产率 社会主义 日本人
  • 简介:本研究以南京六城区市民为研究对象,采用"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研究框架,探讨了市民收视民生新闻的行为与动机,发现社会地位较低的受众较信任与依赖民生新闻,但其节目参与程度较小.研究认为这部分受众收视民生新闻的原因:获取人际交流的"亲切感"与社会的"尊重感",获取参与公共事务与拥有心理依靠的虚拟满足感,从而获得媒介抚慰以弥补社会心理层面上的缺失.因此本研究认为民生新闻促使社会地位较低的受众适应社会,具有促进社会阶层间的心理平衡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价值.

  • 标签: 民生新闻 收视行为 收视动机 媒介抚慰
  • 简介:无论是从近代科学革命还是从基督教神学内在蕴含的张力来看,现代性困境都是不可避免的。面对黑格尔哲学之困境,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表现为两次颠倒或翻转:一次是从黑格尔式的绝对精神那样的无限主体或绝对主体向人或现实的个人这样的有限主体的翻转;另一次则是从人出发的“人本主义”向从“自然规律”出发的“科学逻辑”的翻转。旁观者的理论哲学方式是传统形而上学的一般进路;行动者眼光的实践哲学方式则是在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哲学进路。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科学逻辑 张力 传统形而上学 黑格尔哲学 “人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