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鲜明特色,其法律精神与法律艺术在世界上堪称独树一帜。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力量和社会历史惯性机制,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现代法律文化的历史根基,而现代法律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延续。有鉴于此,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价值进行深入观照和审视,进而进行创造性转换,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标签: 传统法律文化 价值 转换
  • 简介:"多元价值审视下的中国哲学"研讨会于2009年11月21至22日在苏州大学隆重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和苏州大学联合主办、苏州大学哲学系协办。来自国内30所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以及部分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0余篇。与会专家就相关论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本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和成果综述如下:

  • 标签: 中国哲学史 研讨会综述 价值审视 苏州大学 2009年 科研机构
  • 简介:国内学术界对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的研究大都是一种静力学的或日静态的考察。这种研究方式不符合马克思“历史地思”的运思特点,遮蔽了价值的历史展现性质,从而妨碍了对其本真性的揭示。按照马克思的运思方式,只有把价值范畴当作一种历史的规定加以追问才是恰当的。价值同理性的分裂不过是一个历史的现象或事实,它在本质上属于现代维度。“价值”被作为一个自觉的问题提出,意味着价值同理性的分裂及其对立已然在历史基础层面上实际地发生了。从历史上看,价值理想是一把“双刃剑”,它提供批判的尺度,要求“从后思索”,但若脱离了历史基础,就有可能沦为“乌托邦”,从而酿成历史悲剧。

  • 标签: 历史维度 价值范畴 哲学范畴 运思方式 历史基础 “双刃剑”
  • 简介: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协调问题是当前公司治理研究的前沿课题。转型期市场经济中的许多企业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缺乏有效的平衡机制,难以实现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本文主要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分析了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协调关系,探讨了构建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协调机制的对策,这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协调机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所有权 控制权 协调机制 利益相关者
  • 简介: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构成现阶段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有制经济是互为促进的;现在的个体私营企业主与传统意义上旧工商业者有显著的区别,也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客观地分析现有私营企业中的剩余价值问题.

  • 标签: 非公有制 民营经济 再认识
  • 简介:在多元交错的社会空间结构中,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获得关涉到自身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沉浮。执政合法性是中国共产党在当代文明社会中必须予以审慎思考的一个重大时代命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主要是从经济绩效的提升与宣展、意识形态的传承与超越、公平正义的坚守与追寻和民主模式的建构与拓展四个层面上展开的。本文意在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生成机理的多维审视,以期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探寻并积极拓展、开发和维护执政合法性资源,进一步夯实执政地位打开更为多元化的路径选择。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合法性 生成机理
  • 简介:通过与科学的比较,张东荪从普遍性的维度研究了形而上学的思想实质、概念特点、价值意义。他区分了“形而上学系统”中核心范畴的两种功能和抽象概念的两层涵义,论证了“形而上学知识”的合法性和必要性。进而,他依据形而上学的民族性和历史性特点,考察了汉语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结构,提出了中国哲学没有“本体论”。张东荪在重建新宇宙论时,遵循了这一理念,表现出了与现代本体论重建运动不同的实践方向,也显示了形而上学观念在中国发展演变的复杂性。

  • 标签: 张东荪 形而上学 知识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