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正>(一)《易》学源流《易》始于《墳》,《墳》是我国最早的萌芽《易》书。“墳”字之义,凡突出于地面的丘、陵、岗、垄,皆谓之“墳”。自有人类原始之初,面临着空濛天象,洪荒地险,紧迫人生,这三件大事,如“墳”底突出人世,须人认识、研究、利用、志之为书,故名《三墳》。按古史划分,在洪荒纪后,滋演纪初,天皇先灵氏,取天象以治人世,才演《象》。地皇后德氏,酌地形以谋地利,才演《形墳》。人皇居方氏,研气命以卫民生,才演《气墳》。三皇并用物体符号代文作记,成为肇始《初墳》。下传三帝,即《孔子家语》所说:自伏羲以下称帝。吴帝伏羲,观天象,画八

  • 标签: 学源流 易学 易源
  • 简介:  一、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缘起和经过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它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尤其是近百年来,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周易》越来越受到西方人的关注。而在今天,《周易》中的辩证法思想,《周易》的合和思想,《周易》的阴阳平衡互补思想,《周易》的人生观、价值观、宇宙观,以及《周易》的管理思想等等,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或借鉴意义。因此,自80年代初,我校在全国高校最早开设了《周易》选修课,并开始着手恢复中断近三十...……

  • 标签: 东流应到 周易学术 回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