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人性论是荀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存在着性恶、性朴之争,以及调和二者的观点。但以上做法均对《荀子》文本做静态的理解,往往取《荀子》某一篇作为立论的根据,而排斥观点相反的其他各篇,或将不同篇的内容强行统一在一起。其实荀子一生可分为居赵、游齐、退居兰陵三个阶段,其人性论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荀子》各篇也是在不同时期完成的,

  • 标签: 人性论思想 历时性 《荀子》 辨说 情性 王制
  • 简介:《周易同契》以《周易》卦爻象数作为符号,既说明外丹炉火,又隐含内丹修炼。“乾坤”多数学者认为就是比喻外丹炉鼎和内丹人身,本文认为还比喻金丹练就的形象以及阳极盛和阴极盛之时的火候。“坎离”主要指外丹的铅汞药物和内丹的元精(元气)、元神,而没有表示火候的涵义。“八卦”主要用于表示火候。实际上只用六卦(除去坎离二卦)。“十二消息卦”表示人身能量流的阴阳变化,即炼丹火候的阴阳消长变化。《同契》巧妙地借用了《周易》卦爻符号表示火候,从而解决了时空、质量、场的转换问题,构成时空统一的、可顺可逆的四维模式,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 标签: 卦爻 内丹 外丹 《周易参同契》
  • 简介:魏伯阳的运用西汉及东汉早期的象数易学,通过观象、立卦、"拟诸其形容",使无形的不易感触的微观的运动,摆脱感观的局限而诉诸于形容,将丹道与易道结合,以推阐还丹之理,使丹术得以升华,同时又引导道教完成了由外丹向内丹的转化.正是的丹术对原理的精妙运用,使它通过神仙方术和炼丹术的形式,接续了中国文化所固有的传统理念,承转了中国文化的慧命,故而使在中国道教史、易学史和科技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 标签: 参同契 周易 易学 道教 易道 内丹
  • 简介:《周易同契》全书均为韵语。古无韵书,《三百篇》即为韵书。孔子传《易》,亦不能改方音。所以,通过用韵来判断《周易同契》作者的籍贯,是十分可靠的方法。为此,我们为传世本《周易同契》作了厘定韵例、编制韵谱的工作,并从中分析出这部书用韵的特点。再根据已有的秦汉方音研究成果参校比勘,说明《周易同契》一书具有十分明显的齐鲁方音的特点,进一步证明它应该是齐鲁作者所著。

  • 标签: 周易参同契 音韵 齐人 徐真人 淳于叔通 魏伯阳
  • 简介:略论“证史事”的杨万里易学傅荣贤杨万里(1124~1206),南宋诗人,易学家。杨万里的易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其二十卷解易著作《诚斋易传》(简称《易传》)之中。此外,他的《庸言》、《诚斋集》对《周易》经传也有零星的解释和阐发。《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

  • 标签: 杨万里 《周易》 易学 形式化 “象” 《易传》
  • 简介:韩愈强调孔墨用,建立新儒学,认为孔墨相同,直接利用,包括:爱的内涵、思想来源、圣人崇拜、贵王贱霸、尚贤、尚同、天神等七大方面;主张孔墨互补,甄别利用;同时注意孔墨不同,谨慎利用。韩愈的一生是对孔墨精神的践行,是孔墨互用的典范。历史上对韩愈孔墨互用进行了评说,认为孔墨互用很有必要,肯定了韩愈的积极贡献,其中有蔡元培、冯友兰、陈寅恪、英国著名汉学家葛瑞汉等。

  • 标签: 韩愈 孔子 墨子 相用
  • 简介:思想以道德规范为主,核心是孝,实质是重视伦理,重视做人的责任。他认为人生责任多,处处时时有责任,责任是相互的;人的责任有先后、高低之分,家庭责任是首要的、基本的,社会行政责任是次要的。人们在尽到家庭责任以后,应自觉主动地承担并终生坚持不懈地履行对他人以至于天下人的责任;人们为尽到人生责任,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并提出了“省身”、“战战”、“慎独”等修身方法。

  • 标签: 曾参 责任
  • 简介:<正>一、《周易同契》的内容问题书名《周易同契》,相传为东汉魏伯阳所撰。据后蜀彭晓解释说:“,杂也;同,通也;契,合也。谓与《周易》理通而契合也。”但也有人解释为:“谓以《周易》、黄老、炉火三家同,以为本于大道。”明代的蒋一彪说得更简单一点。他只说:魏伯阳“约《周易》作《同契》而己”。宋代朱熹在《赞》《同契》之前,先

  • 标签: 周易参同契 魏伯阳 气功 导引图 阴阳 朱熹
  • 简介:对于《荀子·成》的文化渊源,全文试从三个层面加以考辨,一是乐器辨名:"拊"是以糠填充的鼓类乐器,因齐人称糠为,故又名""。""与"舂牍"是两类不同的器乐,在礼乐仪式中也承担着不同的作用;二是祝官文化:《成》并非单纯的瞽矇文化产物,其中经典的三言句式,出自周代祝官,功能重在训诫和宣教,后该句式为《成》沿用。由于礼乐仪式中文体形成的复杂性被忽视,从而导致《成》中的祝官文化隐而不彰;三是地域文化:《成》的源头是祝官制度,实为周文化的产物,在后来流变的过程中,又受到鲁国礼乐文化和齐国方言的影响,实与楚文化无关。

  • 标签: 成相 三言句式 祝官 文化归属
  • 简介:<正>荀子在历史上是一位对奠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思想家。传统习惯都将其划为儒家学派,尊称为“儒学大师”。战国末期的韩非曾把他列为“儒学八派”之一,传统书目自《汉书·艺文志》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均将《荀子》一书列入“儒家类”。然而,综观荀子的思想学说,却与正宗儒学(孔孟学说)大相径庭,其历史命运也不能与孔孟

  • 标签: 荀子 黄老之学 汉书·艺文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黄老道家 孟子
  • 简介:<正>《盐铁论·论儒》云:“齐宣王褒儒尊学,孟子、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以孟子与淳于髡等同为稷下先生。钱穆先生撰《孟子不列稷下考》(载《先秦诸子系年》),对这一传统说法提出质疑,并举出三点理由论证孟子不列稷下。近年来许多人对钱穆先生的观点持否定态度,1982年在淄博市召开的稷下学讨论会上,孟子为稷下先生

  • 标签: 孟子 司马迁 稷下先生 钱穆 先秦诸子 客卿制
  • 简介:<正>一《禁藏》是一篇逻辑严密、首尾完整的经济论文。如同《牧民》、《五辅》、《侈靡》《轻重》诸篇《管子》书主要篇章一样,作者不是就经济谈经济,而是熔政治、经济于一炉,同时阐释了自己观察、分析政治、经济问题的世界观——哲学基础。作者以这样两句颇富哲理性的两段话开篇:

  • 标签: 管子 侈靡 哲学基础 经济论文 经济生活 作者
  • 简介:目前通行的王弼本《老子》,经文业已经过大幅度的改动,并非王弼所依据的文本。通过考察王弼注直接引用以及间接表述的经文,可以发现其中与王弼今本经文相异的句例基本可以在简帛文本以及其他传世本中找到依据。王弼注所引述的经文,与楚筒本、汉简本、帛书本以及傅奕本最为契合,而与河上公本距离最远。王弼今本的经文与河上公本最为接近,当受到以河上公本为代表的通行本的大面积同化。

  • 标签: 王弼 《老子》 经注 简帛
  • 简介:《周易》作为五经之首,对于中华民族性格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通过诠释古老的天圆地方宇宙观,塑造了中华民族外圆内方的理想人格模式:效法天道,刚健自强,圆转不穷;效法地道,守正固本,崇德广业;刚柔立本,变通趋时,方智圆神。但是,中国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实现外圆内方、圆神方智的理想,总是处于圆即方的状态:多数人却走向了世故圆滑,那些始终坚持内在品质和理想的少数人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 标签: 《周易》 天圆地方 外圆内方 刚柔相济 理想人格
  • 简介:一代贤相万古流芳──齐晏婴评传景以恩春秋时代,齐国值得大书特书的政治家莫过于管仲、晏婴。从建勋立业讲,晏子不如管子,从节操人品讲,晏子似又胜过管子。太史公曰:"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可见其人格力量感人之深。研究晏子一生处世为人,对...

  • 标签: 晏子 晏婴 《晏子春秋》 《史记》 齐国 忿然作色
  •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国家的发展和壮大,政体先后向中央集权方向演变,围绕着中央权力机构的系统分化和进一步完善,其人才体制出现了新的特点,重视“中央之人”的选任,尤重的任置。本文试以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为例,来分析任的人才理念的形成、贯彻及社会影响等。

  • 标签: 春秋战国时期 齐国 人才思想
  • 简介:期权波动预测是期权风险预警管理的关键问题,传统方法采取GARCH等时间序列模型。与传统方法不同,本文创建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SKRG递进集成”新预警体系,体系以中国波指为对象,采取48个相关指标作为对中国波指预测的特征(Feature),依次引入SVM机器学习、KNN样本不平衡机器学习、RF划分、GBDT优化完成机器学习建模过程,逐步提高预测精准。测试样本显示,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效果好于传统的GARCH模型。本文的理论价值在于丰富了期权随机波动预测领域的相关文献,应用价值在于为波动的预测进而期权风险预警提供了新的方法。

  • 标签: 机器学习 期权交易 波动率预测
  • 简介:“何为知识”,“知识为何具有确定性”,“我们如何知道、相信和理解”知识,这些都是西方哲学古老却又常新的问题。其内在核心就是“知识确证”问题。在现当代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中,这个问题有语境论与语境论两个主要立场。后者还包括了怀疑论、常识实在论、可错论、比较论、不变论和相对主义之间的争论。概言之,语境论主张知识在特定语境中是意义明确的,人们通过语境就可以理解知识,这也是正统知识论的主张;怀疑论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这种知识是不确定、不必然的;常识实在论认为常识直觉就可驳倒怀疑论;比较论认为知识是通过命题比较来阐明的;不变论认为知识不随语境变化;相对主义强调知识语句是在语境中被评价的,而不是在语境中被说出的。

  • 标签: 知识论 语境论 确证问题 决策 相对主义 怀疑论
  • 简介:虽然国际社会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了相关的立法,但是由于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特性和各国立法理念的差异,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国保护一直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以至于出现了跨国侵犯物质文化遗产权益的现象。我国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收集、保护的传统,同样面临着不断被外国组织或团体侵犯物质文化遗产权益的现状。我国应当借鉴他国立法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提升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国保护水平。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跨国保护 法律对策
  • 简介:邹忌是田齐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任封君,辅助国君称“强于天下”。根据相关史料对这一人物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战国时期齐国人才思想的鲜明特点:德才兼备而更重才,与才相比,德的要求大降。这既富有战国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带有齐国社会风俗的一些印痕。

  • 标签: 邹忌 封君 战国时期 人才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