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经学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经过中央王室“法定”的儒家经典的阐发和议论。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历代经学家对于儒家经典发表许多不同的见解,因而形成为不同的流派。透过这些学派的对立和争论,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是在借经学来发挥自己的思想,以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同时,也反映出封建文化的千姿百态。

  • 标签: 儒家经学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经典 孔子
  • 简介:自王阳明提出良知之说,其后学形成了“现成”和“工夫”两大系统,包含五个流派。在“现成”一系中,有以王畿为代表的主张本体虚无说的“虚无派”,有以王艮的泰州学派为代表主张“百姓日用即是道”的“日用派”。这二派的差异只是对体用关系的不同解释和发挥,本质上都信任现成良知、取消修养工夫,但又体现了人的觉醒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否定。在“工夫”一系中,“主静派”以聂豹为代表创归寂之说。“主敬派”以邹守益等为代表,主张“以敬事为纲领”而“戒惧慎独”,以程朱的“主敬”救正阳明后学之偏,对顾宪成,高攀龙、刘崇周、黄宗羲都有影响。“主事派”以钱德洪、欧阳德等为代表,倾向于王阳明晚年的“事上磨炼”说,且以工夫取代本体,为后来的经世之学奠定基础。五派之中,唯“主事派”与“主敬派”尚能跟上时代步伐。以上的各种现实主义倾向到清初渐渐汇合成一大思潮,形成了中国思想启蒙的第一个高潮。

  • 标签: 主静 罗汝芳 归寂 王阳明 黄宗羲 百姓日用
  • 简介:清代中期易学流派众多,宋易学继续存在,汉易学得到复兴,兼采汉宋的易学出现,又有构建易学的新尝试。诸如此类,使这一时期的易学呈现出广博及多元化的趋向,可谓进入了对传统易学的整理与总结时期,也可以说是集传统易学之大成。因此研究清代中期易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标签: 清代中期 宋易学 汉易学 汉宋兼采之易 新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