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前时治墨家学术思想,集得几点心得,就教于国内外学专家学者。一、墨子何以姓墨子姓名翟,我们从读《墨子》和先秦诸子著作,均可随时看到,应该是成为先秦学术思想史上一般常识了。但墨子何以姓?却可引起人们思考。

  • 标签: 墨子 墨家 墨经 孟子 学派 韩非子
  • 简介:<正>中华民族文化(广义华夏文化)是由多元文化所组成。这里所说“多元”,据我理解,一是指它包括多民族文化,二是指它包括多地区文化即包括多个不同地区文化圈,三是指在每一地区文化圈内又是由以某个或某几个学术派别为表征多个不同文化源所组成。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就是一个从多元走向一元过程,这也就是时下学术界所称道“多元一体”(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北京大学学报》1989年

  • 标签: 齐鲁文化 齐文化 墨学 地区文化 多元一体 文化源
  • 简介:由中国墨子学会、中国工程院、山东大学、枣庄学院、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办公厅承办,滕州市府置业有限公司协办第六届学国际研讨会暨首发式,于2004年12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墨学研究 首发式 第六届 先进文化 中国工程院
  • 简介:本文主旨在研究之思想.管法思想源流,在于形上学之道,改造儒之道统为社会道德礼义廉耻,效法阴阳家之天道,予人性基本需求;之法为战国田齐时代产物,是根据社会历史变迁和政治改革应运而生思潮;之意义之演变,从其字义,与刑、礼及其意义扩展为宪律(根本大法)、制度、法度、法律、法令、政策、方法意义;之体系建立,即是宪律制度(根本大法)的确立,法制设置,法度(法律)订定,法令推行,法禁设置,版(公布成文法)之公布,执法过程,建立法之体系;与权利、与经济、与道德关系;之特性为其精神公平无私、平等;其特质为绝对、恒常、超越;之推行过程要、重令、任.

  • 标签: 管子法源流 意义 体系特征
  • 简介:现代环境发展经历了两次大变化,度过了污染防治和环境保全两个阶段并已进入第三个阶段循环型社会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环境对比,可以发现循环型社会具有六个特点,即(1)注意到人类是自然组成部分,以生态文明基本理念,以环境友好为基本态度,以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价值取向:(2)以环境承载力为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关系基本依据和环境友好底线;(3)从生态高度看待环境。保护环境,承认环境保护优先地位;(4)以保护生态为环境保护重要任务。重视生态功能保护与恢复;(5)以环境保护为基本任务,注意运用规划、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实现环保目的;(6)按照物质闭路循环构想,促进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 标签: 环境保护 现代环境法 循环型社会法
  • 简介:<正>《孟子》一书中有数处提及助,如《公孙丑上》云:“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滕文公上》云:“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租税已经普遍采取实物形式,孟子却主张实行助及劳役形式。人们从已经熟悉“劳役—实物—货币地租”演进系列出发,是很容易对之作出“落后”、“倒退”甚至“反动”评价来

  • 标签: 孟子 评价 实物形式 思想 薄税敛 战国时期
  • 简介:时代不同观念也不同,古人在实际生活,对于应用有一些特殊习惯和习俗.古法多义,是古人观念多样性反映.学界认为商周人没有法观念值得商榷,本文认为周代'在军法'观念起源很早,由于军容不入国习俗,春秋以前古人只在军中使用法规范.

  • 标签: 法观念 习俗 军法
  • 简介:马王堆帛书《式夹杂着大量楚文字成分,考释难度较大,文字释读一直是研究重点之一。《式“晦”、“民”二字,研究者误释作“[黑臼]”和“耳”,遂致二字所在前后帛文无法读通。根据《式》抄本杂糅秦楚文字书写特点,通过对比战国楚简和秦至汉初简帛文字相关字形发现,“[黑臼]”、“耳”二字实当改释作“晦”和“民”。二字所在帛文“晦不可以北徙”、“民痺病嚣死”可以分别在同批帛书《阴阳五行乙篇》和孔家坡汉简《日书》中找到相似的记载。

  • 标签: 古文字 马王堆帛书 《式法》
  • 简介:文章简要论述了以“礼”为代表中国古代自然思想。首先肯定“礼”是中国古代典型自然思想,并追溯了“礼”起源,指出了礼自然特性:非绝对永恒性、与人定法融合性以及与道德交互性。最后说明了“礼”这一自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重要地位与作用——实践儒家治世方法理论指导。而主张只有道家思想是自然观点,显然缺乏对于儒家礼思想深入分析和研究。

  • 标签: 儒家 自然法 礼刑
  • 简介:荀子礼与法家看似接近,都具有制度化、成文化特征,实则非常不同。荀子礼治仍是在孔子思路上,即良治是按照周朝制度遗存进行改良,而且其礼学关注点是普遍的人。法家法治则认为周朝礼制已经不适合新政治形势,所以要用君主集权法治来统治社会,而其法学正是为此而进行特殊性思考。这种差异决定了法家之学具有的是特殊时代价值,而荀子礼学则更具有普遍性意义。

  • 标签: 荀子 法家
  • 简介:法学家们在运用传统“种加属差”方式定义公共利益时遭遇了概念不确定性强烈冲击,迫使一部分入转向对公共利益描述而非界定。维特根斯坦“家族类似”与韦伯“理想类型”认为概念形成对对象要一定有所取舍,这种取舍只能采取对核心特征强调来进行,于是一定典型便成为人们观察问题焦点。现代经济产生及变迁轨迹无不表明其利益观毋庸置疑定格在公共利益本位上,将经济以经济自由和经济秩序为表征公共利益观上升为公共利益典型和理想类型也是方法论上必然。

  • 标签: 公共利益 家族相似 理想类型 经济法 哲学 方法论
  • 简介:试论管子"三分损益"罗天全"三分损益"见载于《管子·地员篇》。它采用数学方法计算五声音阶各音之长比例,是我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记载最早一种求律方法。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粗浅探讨。一、关于《管子·地员篇》记载"三分损益"《管子·...

  • 标签: 三分损益法 《管子·地员》 五度相生律 吕氏春秋 十二律 音乐实践活动
  • 简介:《汉语拼音方案》标调直接来源于注音字母。注音字母标调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次设定声调表示延续了历史习惯;中间不顾客观规律地取消了声调表示;最后在传统和科研联合作用下,注音字母标调被最终确定并沿用至今。

  • 标签: 语文规范化 汉语拼音方案 标调法 沿革 思考
  • 简介:<正>在齐国历史上,司马穰苴是一个近乎传奇式的人物,他身份、时代、官职、活动,曾引起过许多争论;在齐国文化典籍,《司马》又是一部问题颇多著作,它作者、真伪、内容、流传,也曾经众说纷纭,难于被人确信。因此,有必要对司马穰苴其人和《司马》其书,进行一番考实,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并进而论述其思想、主张,给予恰如其分

  • 标签: 左传 史记 考论 齐国 齐景公 战国策
  • 简介:虽然现代意义上中国冲突是舶来品,但通过与古希腊、古罗马冲突思想起源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冲突思想和中华文明一样源远流长,最早能够追溯到夏、商、周三代时期,并且经过历代积淀逐渐成熟和完善。

  • 标签: 冲突法 起源 比较
  • 简介:儒家思想因其能够为传统社会提供稳定精神基础而成为被“显性宣扬”官方意识形态。但权力私产化诱发残酷争夺及儒家与专制政治某些理论冲突,使后者需要通过法家思想“匿名运用”为其提供非德性方法论。“家天下”作为政治运行基轴,使维系专制政权稳固才是唯一“里”,儒两道只是作为手段而分别予以“显性宣扬”与“匿名运用”“表”,它们之间虽存在运用方式差异,却都被“买椟还珠”。

  • 标签: 儒表法里 家天下 显性宣扬 匿名运用
  • 简介:“境遇学”是如何应对境遇“学问”,其着眼点在于提升个体生命“境界”。《周易》是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境遇学”一部代表性著作。《周易·大象传》所预设境遇是方方面面的,其应对之方也是随宜变化,其中体现着非凡道德智慧。但它属于“不占之易”,可操作性不强。当代西方SWOT分析(又称“态势分析”)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作企业战略研究与个人生涯规划分析,与《周易》境遇学有很强互补性。本文尝试将中国古老“《周易》境遇学”与当代西方“SWOT分析”相结合,提出“《周易》境遇学SWOT分析”。

  • 标签: 《周易》 境遇学 SWOT分析法
  • 简介:摘要:索隐原本是指在《旧约》中找到耶稣基督显灵及其意义线索,后来被来华耶稣会士借指在中国古代典籍尤其是《易经》寻找《圣经》和基督印证。索隐派成员通过分析汉字来进行基督教化解读,把中国典籍的人物与基督教人物进行类比,将《易经》卦象与上帝神圣启示结合起来,同时还把《易经》编年史归于《圣经》编年史之下,确立中国经学与基督教关系,由此确立了《易经》乃至中国文化对外诠释和传播一种富有创意和成效方式方法。

  • 标签: 耶稣会传教士 《易经》 索隐法 诠释
  • 简介:在学术界畅行不衰“二重证据”是由王国维先生率先提出.该“二重证据”在古史研究领域迄今仍然颇具影响力.实际上“二重证据”既包括狭义历史学者用考古资料来补正历史文献,亦包括考古学者通过运用历史典籍来解读和印证考古发掘资料.例如:久负盛名临淄齐国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是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出,年代是春秋晚期,关于该墓墓主认定便是借助了传世历史文献.伴随着各学科不断发展和相互渗透,以“二重证据”为基础,出现了“多重证据”.“多重证据”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多学科合成作战,联合攻关,形成多重证据,是在新时代对“二重证据新发展.通过对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殉马数量研究及骨骼等鉴定,不仅能识别这些殉马马龄并发现体质变化,甚至能够揭示出其品种来源和饲养方式及养马业发展规模等多方面的情况,而这就得通过兽医学、生物学乃至统计学等多学科介入以获得多重证据、进行全方位研究.运用由“二重证据”发展而来“多重证据”,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就能够深入地揭示东周时期齐文化,对东周齐文化深入探讨应该是由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多学科来共同进行.

  • 标签: 二重证据法 多重证据法 东周齐国殉马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