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子曰:逆诈,亿不信。抑或先觉者,是贤乎!"(《论语·宪问》)这一儒家道德实践中的困境可称为"孔子难题"。从问题史出发,通过文献索引和历史勾稽,以孔子与宰我、孟子与万章、王阳明与欧阳德、梁漱溟与贺麟等人的论辩为基本材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可以发现,"孔子难题"在儒家思想史脉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难题"所折射的道德困境和历代儒者的解决之道,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普遍的意义,值得人们重视。

  • 标签: 儒家 孔子难题 “不逆诈 不亿不信” 先觉
  • 简介:<正>《杂卦》是《易大传》的最后一篇,从来不被人们重视,注解者皆以“杂”字说之。如虞翻说:《杂卦》者杂六十四卦以为义,其于《序卦》之外别言也。……于时王道踳驳,圣人之意或欲错综以济之,故此序卦以其杂也。(《周易正义》孔颖达疏引)韩康伯说:《杂卦》者,杂糅众卦,错综其义,或以同相类,或以异相明也。(《周易正

  • 标签: 杂卦 六十四卦 卦序 今本 易经 周易
  • 简介:明代“大礼议”围绕明世宗入继大统后的伦序安排问题进行了一系列争辩。清儒从礼学角度入手,不但彻底否定了张璁派“统嗣二分”原则,同时又批评杨廷和的伦序安排认为其会导致太庙“昭穆紊乱”。那么在清儒那里怎样的伦序安排才能使太庙“昭穆紊”?清儒对太庙昭穆的认识与其对整个宗法制度的理解密不可分。宗庙的昭穆之常为父子相继,昭穆之变则会出现“以弟后兄”“以孙后祖”的情况。本文正是希望在这一常一变之间梳理出清儒对于昭穆制度的认识,这也将有助于辨明清儒“大礼议非礼”一说的礼学基础。

  • 标签: 礼学 昭穆 大礼议
  • 简介: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是由历代”君子”所承担的。然而何谓“君子”,本文依据《论语》拟对这一问题予以探讨,包括“君子”的世界、“君子”的意义、“君子”的困惑及“君子”的本质四个方面。目的在于澄清“君子”的原始形态,为进一步探求传统文化的特征及与现代文化之关系做一点基础性工作。

  • 标签: 君子 境遇 不愠
  • 简介:知彼知己,百战殆──谈兵法与经营之一路若华孙武在《孙子兵法》(简称《孙子》一书中,用简洁的语言"知彼知己,百战殆"概括出一个唯物主义的普遍规律。这一思想的提出是前无古人的,它是《孙子》的精华。《孙子·用间》篇指出:"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

  • 标签: 《孙子》 《孙子兵法》 齐鲁石化公司 劳动保护服装 孙武 企业经营
  • 简介:《仪礼·丧服·大功章》有一段关于“始封之君臣诸父昆弟”的传文,与经文有关大夫降服的记述似有不合之处。自魏晋至清代,多位学者曾作出讨论,其间涉及诸侯、大夫降服原则的理解、门内门外亲亲尊尊关系的安顿。本文依据历代礼家的注释与讨论,尝试分析其间的礼制与礼义纠结,并给出一定解答。

  • 标签: 始封之君 诸侯 大夫 降服
  • 简介:“从心所欲,逾矩”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所达到的人生成就的最后评述,其真谛是“从心之仁,逾礼”,即自觉于规矩,这是真正的自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但绝不是牺牲内心去迎合不合理的社会规矩。孔子“从心所欲”所意味的自由,非随心所欲,而是自觉自愿行礼为仁、立德顺天,在此过程中“从心所欲,逾矩”,真正地达到了礼与仁的合一,达到人与天的合一;在这种天人合一中,人实现真正的自由,即无论人做什么,都符合天地的根本原则——德。

  • 标签: 从心所欲 礼仁 自觉 规矩
  • 简介:胡新和(1955-2013)男,中国共产党党员,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期刊出版管理中心主任、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自然辩证法通讯》主编,《工程研究》副主编,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理事会理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35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8岁。

  • 标签: 逝世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中国共产党党员 《自然辩证法通讯》 学者 政府特殊津贴
  • 简介:10月9—12日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召开。国际科学社会研究学会也称4S(SocietyforSocialStudiesofScience)。来自世界各地的一千多名学者参会,中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多位学者也应邀出席会议。由于视听媒介在学术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彰显,本届年会全体大会的主题即设定为“声音研究和科学技术研究”。

  • 标签: 自然科学史 社会研究 年会 学会 国际 中国科学院
  • 简介:1月11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会议宣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学部主席团主席王伟光的贺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哲学研究所原所长、学部委员汝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谢地坤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原所长陈筠泉,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原所长李景源,潘梓同志次子潘渝伯先后发言。座谈会由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吴尚民主持。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座谈会 潘梓年 学部委员 诞辰 纪念
  • 简介:数千的中华文明史,给人们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典兵法,而则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代表.它虽仅仅短短六千言,然而却和、、一样,是影响中国文化两千五百余年的不朽元典.它的伟大价值,在于它真正参悟了战争的禅机奥秘,揭示了军事斗争的内在一般规律,规范了中国古典军事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其主导倾向.因此,历来被列为我国兵书之首,享有"百世谈兵之祖"的美誉,并在世界军事学术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 标签: 《孙子兵法》 传统文化 研究成果 体裁 成书年代
  • 简介:4月12~13日在浙江大学召开,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古希腊罗马哲学专业委员会与浙江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来自海内外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讨论主题涵盖了自早期希腊至早期基督教哲学中的形而上学、知识论、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神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问题,体现了中国学者在西方古代哲学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与动态。

  • 标签: 古希腊罗马 学会 浙江大学 中国学者 专业委员会 基督教哲学
  • 简介:近三十来,《管子》法治思想研究出现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内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管子》法治思想内容阐释;二是《管子》法治思想特点研究;三是《管子》法治思想批判及其当代意义价值挖掘。不同角度与层面的探究,充实和完善了《管子》法治思想研究体系,并为当今法治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管子》 法治 依法治国
  • 简介:著书立言,既是“不朽之盛事”,也是不朽的成名之路。“岂有文章惊海内”,其实是杜甫极为自负的话。这种思想,反映了中国人对文化传承和流芳百世的重视,它不但成为铸就中华文明绵延和辉煌的一个动因,而且对今天仍在从事学术研究、学术整理和编辑出版的人,仍然是精神上的巨大鼓励和支撑。当他们通过努力而寂寞的工作,为人们奉献出一道道文化的盛宴,而自己的名字也与传世的煌煌巨著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心灵的满足、个中的滋味是难以言表的。他们的生命,也随着典籍的流传而得以延续。

  • 标签: 编辑出版 集成 道学 学术研究 文化传承 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