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经济人"利己性并非理论假定,而是一个简单的事实;"经济人"利益最大化不是追求物质、金钱的最大化,是包括名誉、地位、良心以及长远利益的最大化;"经济人"涵盖十分广泛,不局限于经济领域,还涉及政府官员在内的所有劳动者;"经济人"出现利他行为时也不能排除其出于利已的动机;"经济人"的利己属性是人的基本权利,无善恶之分.对"经济人"必须设计和构建严格的制度,使正当的个人利益得到激励和保护,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得到抑制和禁止.制度安排必须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平等性、自主性、互利性原则,强化对权力约束原则,实现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趋于一致.

  • 标签: 经济人 权利 制度安排
  • 简介:<正>先秦至两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这时期的儒家婚姻礼制不仅对形成汉代共同婚俗和维护封建统治起了显著的作用,而且对汉以后整个封建社会的婚俗及封建统治的维护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讨儒学与汉代婚姻制度的关系,有助于了解汉代乃至整个封建时代的婚俗。本文拟从汉代婚姻意义、婚姻形态、结婚礼仪、离婚制度四个方面来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 标签: 汉代 婚姻观念 婚姻制度 儒家 离婚制度 儒学
  • 简介:《孟子·告子下》篇"人恒过,然后能改"之"恒"当读为"极",是说人困于过,为过所困,才能改正错误;《离娄上》篇"思诚者,人之道也"之"思"当读为"使",是"做到"的意思,而不应该训为思想或追求;《尽心下》篇"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当作"仁也者,人也;义也者,路也:合而言之,道也","人也"下脱去"义也者,路也"5字。

  • 标签: 孟子 人恒过 思诚 脱简
  • 简介:《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道之源,是中国圣贤先哲应对世界千变万化事物规律的智慧结晶。《易经》翻译,长期以来就是中国对外交流、促进中华文明蓬勃发展的重要桥梁。探讨被称之为“译事难”的“信达雅”被很多学者认作是探究中国全部的翻译理论问题,对于《易经》翻译,这“难”更是如此。尽管研易的论著汗牛充栋,但从易学的角度谈《易经》翻译的却不多见。本文拟从《易经》“易”的角度,探究《易经》英译的“难”问题,即从《易经》的“不易”、“简易”、“变易”出发,探讨《易经》翻译的“信、达、雅”要素。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做一新的探讨,并以《易经》翻译的实际例证加以说明。

  • 标签: 《易经》 不易 简易 变易 翻译
  • 简介:人类最初的“审稿”活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但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审稿”主要是一种政治活动,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学术意义。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欧洲近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学术期刊应运而生,审稿活动的目的发生了根本变化,“同行评议”制度被引入稿件审查中,形成了现代学术期刊审稿制度——同行审稿制度,并且迅速被国际学术期刊界普遍采用。我国学术期刊审稿制度经历了从具有浓重行政色彩的编辑部内部的“级审稿制”到包含同行审稿的、开放的“级审稿制”的变化,目前,这种包含同行审稿的“级审稿制”已经被国内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所采用。

  • 标签: 学术期刊 同行评议 审稿制度 “三审制”
  • 简介:文庙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奉祀孔子及儒家代表人物以显示国家推行孔子思想的礼制庙宇,受中国的影响,中国的近邻朝鲜、越南、日本也修建了许多礼制文庙,但由于各国历史、政治、文化、经济各方面的差异,虽然同为奉祀孔子的庙宇,但在布局形式、建筑形制、建筑制度、奉祀人物、祭祀制度等方面都有许多差异。

  • 标签: 文庙 制度 比较 中国 海外近邻
  • 简介:中世纪的欧洲公地共同体公共事务的管理,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民主、平等和法治的精神:民主精神体现在共同体全体成员广泛直接参与庄园法庭和村民会议的立法、决策、司法活动以及选举和担任共同事务管理者;平等精神体现于共同体成员公共权利价值的平等、在村规面前的平等;在管理共同事务的资格方面的平等。法治精神体现于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视法律程序。民主平等法治精神,是公地制度留给后世的政治学遗产。

  • 标签: 欧洲公地共同体 政治学遗产 民主 平等 法治
  • 简介:杜维明先生认为:“儒学的长久之道,必须扎根学术,深入民间”。此话给我们以启发,我认为,经过当代实践检验的更生的儒学思想的积极因子,有可能而且有必要进入制度(法律、法规、政策等)层面。进入制度,才有力量,而且可以促进“扎根学术,深入民间”。

  • 标签: 进入制度 儒学思想 因子 实践检验 杜维明 学术
  • 简介:行政公开就是指政府向人民公开其信息的行为和制度,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普遍认可的理念。现代法治要求政府必须向人民负责,人民有权监督政府,行政公开是人民行使主权的必要手段,也是现代政府的一项基本义务。

  • 标签: 行政公开 基础 动力 制度 法治 现代政府
  • 简介:诉前保全制度若干问题探讨方明王玉琦我国的诉前保全制度是财产保全制度的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民事、经济纠纷的出现,民事、经济诉讼案件中案件执行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运用诉前保全制度已成为民事司法活动中一项重要的诉讼程序,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 标签: 诉前保全制度 被申请人 财产保全制度 若干问题 利害关系人 合法权益
  • 简介:<正>一《论语·学而》:“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句中的“易”字大多释为“改变”。朱熹注:“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杨伯峻《论语译注》云:“易,有交换、改变的意义,也有轻视简慢的意义。”并把“易色”译为“不重容貌”。私以为欠妥。“贤贤易色”中的前一个“贤”用作动词,“爱好”之义。后一个“贤”是指“贤人”,“贤

  • 标签: 论语 杨伯峻 贤人 朱熹 王念孙 孔子
  • 简介:<正>所谓《易》,即《周礼·太卜》最先揭举的《连山》、《归藏》、《周易》。这里所说的《周易》,就是今本《周易》中的《易经》部分。《易》名义乃千古聚讼疑案,历代学者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直接影响着人们从本源的角度对易事易理的理解和认识。阐明《易》名义,是弘扬易学精蕴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就此问题探理如下。

  • 标签: 周易 归藏 周代 坤乾 渊源关系 周礼
  • 简介: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及重要发展趋势。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基于各国国际私法乃至民商法的国际化、趋同化发展,以及国际私法基本价值目标充分实现的内在要求。

  • 标签: 公共秩序保留 限制适用 国际化 趋同化 民商法 国际私法
  • 简介:《周易》“驱”礼即西周蔸狩礼,蔸狩礼集“田猎”、“习兵”于一体。“驱”为西周苋狩礼之“习兵”即讲武活动中参加演习的战车和士兵(徒)在特定区域(防)内3次前进及“表”的行为,具有“教人战”的性质。只是在随后的历史时期,由于兵种、战争形式、军事训练方式的变化,蓖狩礼“教人战”的功用消退,而田猎的游逸性质与日俱增,“驱”礼本源渐遭湮没,“驱”遂成为“田猎之仪”的一部分,后世关于“驱”的诠释,因此无不着眼于田猎。

  • 标签: 军事训练 狩猎 蒐狩礼 三驱 《周礼》 《周易》
  • 简介:孔门十哲,出类拔萃者莫若颜回、子贡、子路,且此人之身世、性情、才具、道德修为和成就各有风华,但又殊途同归:共同维护了孔门。光大了儒家。孔子称得上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为伟大的教育家,颜回、子贡、子路人各方面的修为和成就,莫不大大受惠于夫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卓越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式。人也没有辜负孔子的教导,以身垂范,较好地诠释了孔子儒家所宣扬的“仁、智、勇”;并与其师一道,在乱世中矢志不渝,坚守道义,追求理想,为儒学的传播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标签: 颜回 子贡 子路 才具性情 道德修为
  • 简介:<正>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这是自古以来的思想家、政治家竭虑殚思的一个中心问题。生活于战国末期的荀子,目睹“亡国乱君相属”的状况,深感治国之道的重要。他长期游学于“稷下学宫”,融汇综合儒、墨、道、法、阴阳诸家思想,形成了博大精深、逻辑严密的治国学说。《荀子》一书就是代表了当时认识高度的一部治国的百科全书。凡治国中的重要问题,如天、地、君、臣、兵、民、修身、治学等或今人所谓之政治、经济、生态环境、思想

  • 标签: 荀子 治国之道 思想方法 治国思想 长治久安 法先王
  • 简介:宪法解释制度是宪法学的又一个重要课题。在我国宪法体制中,宪法解释的涵义的限制使用是讨论宪法解释制度的前提。宪法解释在我国宪法体制中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条文的解答,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等国家机关均无此种权力。但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解释权在实践中长期处于搁置状态。因此,我国宪法解释制度的合理构建既要在现实层面立足于宪法的规定,完善宪法解释制度的具体环节,又要在理想层面将宪法解释权与违宪审查权统一作为宪法解释制度发展的未来目标。

  • 标签: 宪法解释制度 违宪审查制度 中国 宪法学 合理构建
  • 简介:建基于对资本主义应得正义的制度前提批判,落实为对共产主义完全正义的图景构画,马克思在其全部著述的批判性话语和建构性话语中阐述了自己的正义思想。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并不是马克思有没有正义思想,而是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独特品格以及这种正义思想是如何得以构建的。

  • 标签: 前提批判 马克思 正义观 制度 正义思想 资本主义
  • 简介:《周易》成词例说()徐传武三十一、咸卦咸,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其义为感应、感化。《咸·》:“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因以“咸感”为阴阳相感,夫妇相和。唐杨钜《册淑妃何氏为皇后文》:“观柔刚咸...

  • 标签: 《周易》 六十四卦 孔颖达 损上益下 羝羊触藩 家人卦
  • 简介:明代礼类著作较易、诗、书类著作为少,其中关于《仪礼》的著作尤少。礼之属,《四库》分周礼、仪礼、礼记、礼总义、通礼、杂记分述,重点在前类。本文就前类中较为重要者概述如下。

  • 标签: 明代 礼学 《仪礼》 著作 三礼 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