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历史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法治的不确定性、“一手硬、一手软”、分配不公与监督体制不适应等等,为产生腐败的条件或原因。治腐对策有: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法制建设;采取措施解决分配不公问题;提高领导认识,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改革监督体制,加强监督力量。

  • 标签: 腐败成因 治腐 党政机关干部 分配不公 监督队伍 监督机构
  • 简介:本文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例介绍了MEGA2即历史上第二次启动的马恩全集历史考证版的编纂工作和特征。作者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差异,以及马克思研究工作方式的开放性,是MEGA2这一历史考证版力图展现的两个重点,这一全集版本将开启通向马克思与恩格斯及其浩瀚著作的新入口。文章主体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写作过程为例考察了马克思的工作方式,即他在研究写作中体现出的作为修改者和收集者的特征;第二部分以MEGA2中《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编纂为例,介绍了这一历史考证版是如何展现马克思的工作方式,以及作者马克思和编者恩格斯之间差异的;第三部分介绍了目前网络空间里MEGA2的发布情况。(摘要为译者补充)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历史考证版 MEGA2 资本论及其手稿 马克思 恩格斯
  • 简介:<正>经济改革中“短周期”的成因何在?治理经济“短周期”有何对策?根据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约三至六年出现一次经济危机的现象,国内有学者提出了“关于我国经济周期性规律”的观点。这一观点认为,自1952年以来,大约五年左右,我国经济即出现一个“短周期”。其间经济波动,呈现萧条景象。

  • 标签: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两权分离 市场机制 周期性波动 计划与市场 短周期
  • 简介:该文考察了海德格尔与德里达对阿那克西曼德的一条箴言的两种不同解读。海氏从其存在论视野出发,认为该箴言所传达的是古希腊人对于在场与在场者的基本经验。海氏的解读赋予了“聚集”、“嵌合”、“一”以优先性,认为开端处的“裂缝”是消极的、派生的,必须要被克服。但德里达认为海氏的解读错失了另一种本源意义上的“裂缝”。这种“裂缝”不仅不应当被克服,反而应当在开端处就予以保持,如此才能给他者、未来和正义的到来保有一线机会。这两种不同的解读实质上反映了关于开端、历史与未来的两种不同思想。

  • 标签: 海德格尔 德里达 开端 裂缝 未来
  • 简介:《一九五六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以下简称《农业四十条》)是农业集体化时代毛泽东领导制订的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这一公共政策在农村的具体传播与执行情况进行梳理和研究,对了解历史、戒鉴现实和丰富学术都有一定的意义.《农业四十条》在农村的传播、讨论方式及途径,反映了国家话语对民间表达的借用及国家权力与村庄权利的关系;而《农业四十条》在基层执行中的实际地位和作用,则可纠正学术界既往对有关问题认识方面存在的偏差.

  • 标签: 《农业四十条》 农村 传播 讨论 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