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镜像认同是拉康自我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拉康认为,人在婴儿时代的镜像认同就注定了人的自我异化与悲剧性存在,这是一种幻象中的认同。鲍德里亚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马克鲁兹、福柯等人对现代性的批判,并没有真正地超越现代性,而是对现代性的另一种认同。他们都陷入到现代性的生产、创造的理论镜像中。

  • 标签: 现代性 镜像认同 生产 欲望 权力
  • 简介:本文关注的问题是中国近代学者如何提及、论述、介绍、理解德国近代学者赫尔的美学思想,特别是其美学思想中的所谓移情说。通过梳理中国近代美学学者对赫尔的认识来看现代中西文化互相激荡的过程中德国哲学特别是美学思想如何进入中国美学话语圈。本文认为王国维在学习日本哲学著作过程首先接触到赫尔。但蔡元培首先讨论了感情移入理论。后来吕澄、黄忏华等人通过日本学术了解到赫尔的美学思想。而真正全面介绍移情思想和赫尔美学思想的学者是留学欧洲的学者如朱光潜、宗白华等学者。而赫尔的美学思想与其艺术史研究分不开,这一方面则反映在李长之的著述之中。

  • 标签: 赫尔德 浪漫主义美学 移情
  • 简介:吉尔·勒泽的“欲望哲学”是后结构主义的主要理论,其主要的理论来源是尼采主义,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对以“五月风暴”失败为标志的西方马克主义和弗洛伊主义失敗的反思,其实质是一种反对一切形式的法西斯主义的生活艺术。它对我们的价值是从一个特定的侧面提出了到底应该怎样看待人的欲望的问题。

  • 标签: 欲望 法西斯主义 新弗洛伊德主义 后结构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五月风暴
  • 简介:作为运气均等主义理论——当代平等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最为著名的代表,罗纳德·沃金将运气分为“原生运气”与“选项运气”,并认为可以通过虚拟保险市场这种思想试验将原生运气转化为选项运气。实际上,沃金对选项运气与原生运气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同时沃金通过虚拟保险市场将原生运气转化为选项运气的努力亦是不成功的。虽然如此,原生运气和选项运气仍是运气均等主义理论的重要分析概念。

  • 标签: 资源平等 运气均等主义 原生运气 选项运气 虚拟保险市场
  • 简介:1857年,马克应邀为《美国新百科全书》撰写关于玻利瓦尔的词条。在该词条中,马克基本否定了玻利瓦尔所领导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讨论为什么马克会如此贬低拉丁美洲。通常的解释是:在马克写作的时候,关于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资料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接触到的都是贬低拉丁美洲的资料,马克不自觉地接受了对拉丁美洲的偏见。但这个解释具有很大的缺陷,不符合以批判表象为基本职责的马克的思想。其原因可能在于,在马克那里还残留着来自黑格尔的欧洲中心主义立场。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马克认为拉丁美洲独立进程没有发挥释放革命潜能、推动历史前进的职能。

  • 标签: 马克思 玻利瓦尔 拉丁美洲
  • 简介:本文着重探讨了卢卡奇对于马克与黑格尔的解读。恩格斯对于马克的解读并不能减少黑格尔对于马克的影响,因为马克对于黑格尔的思想根本就不了解。由于恩格斯没有对黑格尔作出公道的评论,因此最终也就没有对马克作出公道的评论。卢卡奇的解读也没有对黑格尔给出公道的评论,这是因为,他仍然认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卢卡奇在解读黑格尔方面的贡献在于,他强调所谓的资产阶级哲学在黑格尔的思想当中达到了顶峰,并且,这种资产阶级哲学是具有内部矛盾的。同样地,卢卡奇也没有对马克作出公道的评论。第一,他只是暗示出了马克与德国哲学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但是却从来没有对其做出清晰的阐述。第二,虽然卢卡奇批评了恩格斯对于哲学的把握,但是,他从来没有明确地反驳马克与马克主义具有连续性这样一种马克主义教条。如果这样做的话,就会破坏他的马克主义信仰。因此,作为一个马克主义者,虽然他对于哲学有着很深的造诣,但是,他依然接受一种用政治学的方法去分析哲学问题的做法。现在,我们的问题已经不在于对正统马克主义进行保存,我们的任务是要重新发现马克主义之后的马克

  • 标签: 马克思 卢卡奇 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
  • 简介:<正>70年代以来,在英美涌现出一批理论家,他们用当代分析哲学的原则和方法来澄清和解决马克主义内部的理论问题,被称为“分析的马克主义者”。这一倾向的主要代表有G·A柯亨、W·肖、J·埃尔斯特、J·罗默,PH·帕里伊斯、A·沃斯基、E·O·赖

  • 标签: 经典马克思主义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分析哲学 社会历史形态 理论问题
  • 简介:马克哲学智慧是在对传统西方哲学的颠覆和超越过程中得以突显出来的,而从马克哲学革命中把握马克哲学所开启的新的哲学范式,以此来寻求它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智慧资源和有益启示,这是马克哲学当代性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视角。就此而言可以看到:用理性和价值双重尺度考察并拓展时代生活;要立足现实社会关系的合理化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发展创新马克哲学要始终面向现实实践,这些或许是马克革命带给当代的重大启示。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当代启示 理性与价值 社会关系合理化 实践向度
  • 简介:作为市民社会的典型意识形态,黑格尔哲学有两重意境,一般唯心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物化意识,这使它成为显性的概念拜物教与隐性的资本拜物教的形而上学耦合体。马克对黑格尔的超越不能只在一重意境中进行,必须同时反对一般唯心主义与物化意识,既要反对概念拜物教,又要彻底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因而,马克对黑格尔的超越是全面、深刻、总体性的超越。既要超越哲学,又要超越市民社会,马克主义理论的根本特质在于改变世界。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超越 市民社会 概念拜物教 资本拜物教
  • 简介:中庸之道不可离,然而它又是不可能的,在《中庸》这种矛盾的叙述中打开了中庸的内在困厄。对于中庸而言,只有在智仁勇三达德中,中庸之道才能开启。为什么恰恰是,而不是其他,构成了进入中庸的惟一途径?文章试图追问此一问题,在更广泛的视野中对此加以逻辑地展开:中庸是性、道、教的相互通达构成的文化境域总体,而在个人的修道活动中打开这个境域总体,也就是在修道活动中挣脱已经现成化的文化境域、重新开启一个新的文化境域总体,而这正是中庸之道的内在困厄的实质。也只有德才提供了真正的可能性。

  • 标签: 中庸 性-道-教 德与文
  • 简介:在当下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争论中,“物象化”和“物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说明其真实含义,对“物象”和“物”的探讨十分必要。回到马克的文本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史语境,“物象”在财产关系中与“人格”相对应;虽然“物”本身有不同层次的用法,但从根本上延续了理论划界的作用。然而,从本文证据和逻辑分析出发,无论是“物象化”还是“物化”都尚不足以构成对马克哲学方法的科学界定。

  • 标签: 物象 私有财产 生产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马克《博士论文》附录中对普鲁塔克的宗教论战,在其《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2—3中有更加具体而详尽的展现。马克对普鲁塔克的批驳与他对伊壁鸠鲁反宗教立场的肯定相一致。本文旨在通过对《笔记》的研读,弄清楚马克如何就普鲁塔克的相关文本,有针对性地驳斥普鲁塔克对伊壁鸠鲁学说尤其宗教观的反驳,如何借此突显哲学与宗教的对立及其反对和战胜宗教的合理根据。

  • 标签: 马克思 普鲁塔克 宗教论战 《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
  • 简介:柏拉图《泰阿泰》的显白议题是"什么是知识?",这似乎意味着,苏格拉底和泰阿泰试图探究"知识的本性",即所谓的"知识论"问题。但柏拉图的"笔法"表明,苏格拉底并没让"哲学"和"泰阿泰"仅仅停留在试图发现"知识"是"什么",而是引导泰阿泰在探问"知识"的途中领悟一种政治性的探问:为何求知?换言之,单单追问所谓"知识论"问题,很可能就丢失了柏拉图更为紧迫的教诲。柏拉图精心设计的这个"开端",为我们理解《泰阿泰》提供了纲领性的线索:只有将一显一隐两个议题结合起来,我们才有可能领会,苏格拉底-柏拉图式的"灵魂学"所探问的"知识",究竟具有怎样的整全面相。

  • 标签: 苏格拉底 柏拉图 泰阿泰德 麦加拉学派 知识
  • 简介:在《神谱》和《劳作与时日》中,古希腊诗人赫西俄最早讲述了普罗米修斯挑战神王宙斯为人类盗火的神话。他还讲到,作为还击,宙斯送给厄庇米修斯一件礼物:潘多拉。一直以来,普罗米修斯的启蒙斗士形象深入人心。本文通过细致阅读和分析文本,揭示普罗米修斯和厄庇米修斯这两个神话形象的辩证关系,领会赫西俄隐藏于神话诗歌背后的对人类生存处境的哲学沉思,同时考察普罗米修斯形象从古至今的嬗变。

  • 标签: 赫西俄德 普罗米修斯 厄庇米修斯
  • 简介:重申他先前论文的观点——“对马克思来说,经济交易或社会制度中的正义与否依赖于其与既定的生产方式的关系”,认为胡萨米将“正义不仅受生产方式所决定且受阶级立场所决定”的观点归于马克是一种误解,认为马克是从一种资本主义之后的正义标准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更是对马克文本的误读。在他看来,马克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基于对社会生产分析的总体批判,其批判是基于自由、共同体和自我实现等非道德的善的批判,而不是基于权利或正义的道德的善的批判。

  • 标签: 马克思 权利 正义 胡萨米
  • 简介: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图书馆位于德国波恩,是德国境内研究德国历史及国际工人运动的最大的专业图书馆。该图书馆馆藏包括设立在特里尔市卡尔·马克故居的前研究中心图书馆。在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不得不关闭该研究中心之后,该图书馆馆藏中有关卡尔·马克生活和著作的大量珍贵研究资料在本馆(位于波恩)找到了新的储藏之所。而位于卡尔·马克出生地特里尔的卡尔·马克故居博物馆,依然是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该研究图书馆的历史,它不仅是许多马克研究者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收藏了卡尔·马克自有藏书的稀有珍本。

  • 标签: 马克思故居 图书馆藏 卡尔 德国历史 专业图书馆 中心图书馆
  • 简介:文章从翻译的视角入手,探讨了马克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接受,指出马克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译介,经由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摘译、节译特别是转译值得细致考察。翻译发挥了历史规划和主体召唤的巨大作用。从对等词的选择和思想的把握等方面来看,马克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是晚清以来西学东渐过程的有机组成和延续。

  • 标签: 翻译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历史 主体
  • 简介:2003年12月20-22日,由中山大学马克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研究所和哲学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全国"马克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研讨会于广州隆重召开.研讨会中,与会代表基本上都认同"实践"是马克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视角,在如今西方实践哲学复兴和中国自身现代化进程的双重背景下,应该对马克主义的实践问题给予重新的审视和探讨.积极的探讨使问题的展开不断深化,和清晰化,会议讨论气氛热烈,思想精彩纷呈现就会议的主要内容从四个方面予以综述:

  • 标签: 实践哲学 马克思主义 实践理论 理论哲学
  • 简介:为进一步促进广东马克主义理论研究在广东省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开展,加强广东省马克主义思想理论界的联系与学术交流,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社科联的直接领导下,由中山大学、广东省委党校、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大学、深圳大学和肇庆学院七个单位共同发起组建的广东马克主义学会于2009年3月18日在中山大学南校区小礼堂隆重举行成立大会。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广东省 学会 马克思主义思想 华南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 简介:从2005年开始,国内马克与浪漫主义传统的学术研究从文艺美学更多地转向哲学,将马克的唯物论、人性论、异化论、辩证法、历史观、现代性理论,与广义的浪漫主义思潮和狭义的浪漫派联系起来,发掘出马克哲学对浪漫主义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在国内学界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

  • 标签: 浪漫主义 超验 人性 反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