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大多数理论家都承认,实践规范性具有一个“可违反性”或者说“错误的可能性”的特征。不过,一些理论家认为,这个特征只是规范性概念的一个表面逻辑特征。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错误的可能性”特征实际上揭示了规范性概念所具有的规范律令性特征。进一步地,正是通过理解“错误的可能性”论证所蕴含的这个实质涵义,我们或许才有机会去进一步发现,康德主义构成论是存在内部一致性方面的问题的。

  • 标签: 错误的可能性 康德主义构成论 新休谟主义构成论 规范实在论
  • 简介:中国人对国际政治中的道德问题的普遍关注,是在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的暴行的激愤中产生的。随即《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开设的“中国对策与选择”栏目,围绕中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展开了专家与大众都积极参与的大讨论。讨论中出现的中心议题之一,就是中国在

  • 标签: 道德理论 国际法 国际道德规范 对外权力行为 对外政策 价值理论
  • 简介:从1947年到1950年,基于促推现实(土改生产)工作纠偏及实现党的意识形态主张国家化,中国共产党对新闻工作持续进行特定方向的整顿,使各地各级新闻工作的信息来源、口径准入、素材加工和用语范式均统一于中央意志,以此确保党对新闻(宣传)导向的定向发引.回顾这段历史,说明在现时推进新闻事业改革的过程中,仍应牢固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绝对领导并不断改善领导方式.

  • 标签: 中共中央 新闻纪律 意志 规范 导向
  • 简介:鲍德里亚秉持原始主义和精英主义的美学价值取向,因此,他对当代西方城市(与建筑)和空间作出了“过度”(excess)和“不及”的“病理”诊断。所谓“过度”,是指空间过满(人造空间过剩),技术过新(文明过剩,因此有仿真和代码过剩);所谓“不及”,是指空灵的诱惑空间或错觉空间的严重匮乏。故此,他设置了一系列关键词,包括空间与本源性、秘密与诱惑、错觉与诗意等,意欲在铲除一切他认为百无一用的空间理论和艺术理论的同时,使空间和建筑重返自身的本源性,走向总体的原始性(颇类席勒所描绘的素朴状态),挽救因“过度”而陷入堕落之境的空间的命运,重建城市的和谐与灵动,丰富与诗意。

  • 标签: 城市 建筑美学 鲍德里亚 诗意
  • 简介:辩证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方式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典建筑审美特征的形成,使其在有无相生、虚实相资,中庸为道、和关为贵,情理并重、礼乐相成三个方面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 标签: 辨证思维方式 中国古典建筑 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