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学界期待已久的《罗莎·卢森堡全集》中文版编辑工作已经启动。编辑中文版的《罗莎·卢森堡全集》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如何利用已有的材料,二是采用何种方式,三是如何做出新意与特色。中文版的卢森堡全集应以德文版为基础,以英文版为参照,以波兰文版为补充,采用年代顺序,兼顾文献内容,全方位展示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卢森堡的风貌。

  • 标签: 卢森堡 全集 编辑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收入的是马克思亲自修订的《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是根据《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2版(1872—1873年)翻译的。它“在原本之外有独立的科学价值”。马克思对全书的篇章结构做了新的划分,对篇、章、节的名称也做了不少改动,在正文的论述中还做了许多有重要理论意义的修改和补充。马克思在修订《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以后,每当再出版《资本论》其他版本,他总是要求人们认真参考法文版中的修改,甚至亲自写出按照法文版修改的具体意见。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时,在法文版之后出版的《资本论》第1卷的几个主要版本都与法文版有关。《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中译本在198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过单行本。这次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时,又根据以原文发表这一卷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2部分第7卷对译文重新作了修订。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文 《资本论》 前言 科学价值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收入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的中文译本。《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包含《序言》、6章正文、《第1册注释的增补》以及《第1章第1节附录价值形式》。它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为《资本论》第1卷以后各版的结构打下了基础。其特有的科学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第1版中的某些论述在以后的版本中没有保留下来,但这些论述无论从理论内容来说还是从方法论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也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想深入了解《资本论》以后各版本中的理论结构和理论内容方面的不断演变和完善过程,也必须以这个最初版本为基础。《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中译本曾在1987年由经济科学出版社作为单行本出版。这次将其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时,我们根据1867年德国迈斯纳出版社出版的德文第1版的原文,同时参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2部分第5卷内容,对译文进行了修订。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文译本 经济科学出版社 《资本论》 前言 价值形式
  • 简介:在葛兰西的语境中,文化霸权的源头并非是经济基础,它本身有着一种自治的特征。文化霸权作为一种结构的要素,需要培育自己的有机知识分子进行文化的阵地战。而对于已经包含了经济要素的文化霸权,其首要的目标不是变革经济基础,而是意识形态的重新建构,以此来获得新的统治合法性。在这一意义上,经济基础不再构成基础,而是受文化霸权影响的一个要素,与政治、道德和法律一道共同发挥着作用。

  • 标签: 葛兰西 文化霸权 经济基础
  • 简介:《资本论》及其手稿在中国的翻译以及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和中文第二版的发表经历了艰难曲折而辉煌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为母本,因而框架结构、卷次划分、文献收录与其一致,中文第一版尽管第一次为中国读者提供了到当时为止最丰富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译本,但是它分为正卷和补卷的结构给阅读造成一定的困难,此外《资本论》手稿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收进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为基础,但是中文第二版原则上是自主编译,因而在框架结构、卷次划分、文献收录方面,与历史考证版有所不同。原则上中文第二版将收入历史考证版第二部分所发表的与《资本论》相关的全部文献,但是由于版本性质的差异和译本的特点,中文版没有必要也不大可能把这些文献全部收进来。由于中文第二版吸收了历史考证版的学术成果,因而出齐后有望成为世界上收文最丰富、结构较合理的翻译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标签: 马克思 经济学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
  • 简介:邓小平解决香港问题战略思想的整体性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国两制”是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好方案,稳港荣港是从各方根本利益方面考虑解决香港问题的利益交汇点和长期战略选择,港人治港是从地方治理方面解决香港问题的主体力量和力量使用方向,高度自治是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地方自治方面解决香港问题的制度空间选择,爱国爱港是从精神方面解决香港问题的价值引导。其内容呈现出交织关联的整体性:“一国两制”是枢纽点,稳港荣港是共同利益目标聚焦点,港人治港是香港治理的立足点,高度自治是香港自治制度空间的边界点,爱国爱港是港人价值观认同的制高点,而务实思维又横贯各项内容使战略思想更加具有整体性。整体性特征认识有助于当前认识香港回归历程的复杂性与曲折性,认清并完善香港“一国两制”实践的努力方向:中央政府坚定不移地支持香港的发展与繁荣稳定,香港特区政府从法治方面保障加强爱国爱港教育的机制,夯实爱国爱港的思想基础。

  • 标签: 邓小平 香港问题 战略思想 整体性
  • 简介:《资本论》是马克思倾尽毕生精力完成的宏篇巨著,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奠定了牢固的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1867年,《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在德国汉堡正式出版。它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历经一个半世纪,经久不衰,在人类思想史上不断创造着奇迹。今年是《资本论》正式出版150周年,值此之际,中央编译局推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和第43卷(《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第42卷以《资本论》第1卷1867年德文版为底本,同时参考收录该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第2部分第5卷,而MEGA共收录《资本论》第1卷的6个不同版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在收入《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时,对该版1987年以单行本形式印行的中译文作了全面仔细的修订,并编写了翔实可靠的资料。

  • 标签: 《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 150周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
  • 简介:价值自觉是主体对价值及其价值观高度省思基础上,认同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自觉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念、正确处理价值关系的活动与状态。培养大学生价值自觉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效,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当前大学生价值自觉面临工具理性的负面冲击、价值虚无的裂变式传播、价值交锋激烈且隐蔽等现实困境。破解现实困境,培养大学生价值自觉要从激发主体意识、夯实理论基础、深化社会实践、厚植文化沃土、健全制度环境五个方面协调推进。

  • 标签: 大学生 价值自觉 实现路径
  • 简介:'服部文库'建立于2011年,是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特藏文库。它是由已故日本经济学家服部文男教授捐赠的。'服部文库'所收录的各种图书和杂志高达20609册,不仅完整地收藏了包括新MEGA在内的各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而且还系统地收藏了《资本论》及其手稿、国际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重点期刊和年鉴以及'日本马克思主义'文献,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该领域最为基础和最为核心的文献,堪称'经典文库'的典范。它的出现,使清华大学的马恩文献馆藏水平进入国内高校前列。

  • 标签: 服部文库 新MEGA 经典
  • 简介: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在国外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具有很强的影响作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学者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了争论和研究,他们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和社会价值,促进了国外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发展和繁荣。

  • 标签: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国外毛泽东思想研究 《中国季刊》
  • 简介:<正>为了推进当代中国对欧洲的整体文化研究,努力建设成为关于欧洲事务的国家智库,9月24日上午,上海交大在徐汇校区老图书馆礼堂成立了"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校长张杰出席成立典礼并致辞。仪式由副校长郑成良主持。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希腊、挪威驻沪领馆总领事,前中国驻瑞士大使、

  • 标签: 欧洲文化 郑成良 上海交通大学 整体文化 学术研究机构 人文学科
  • 简介: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到来的'微时代'成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媒介环境。'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价值行为和价值取向呈现复杂性、多样性和模糊性,凸显出新的价值问题和价值困境。文化、社会、技术、教育等因素叠合交织在一起,影响、塑造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根据新环境的要求,进行理论反思与实践探索,实现价值观教育的创新发展。

  • 标签: 微时代 大学生 价值观
  • 简介: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在大学生中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切实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途经.

  • 标签: 大学生 民族精神教育 弘扬和培育 途经 中华民族精神 意义
  • 简介:2016年是《乌托邦》发表500周年。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KUL)和(法语)鲁汶大学(UCL)共同举办了'我们时代的乌托邦'会议,讨论'乌托邦精神'在当代的意义,以及我们怎样促成乌托邦的构建。

  • 标签: 乌托邦 鲁汶大学 理性与想象 乌托邦未来
  • 简介:“空心病”的出现,表明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不能回避亟待解决的精神生活问题。关注大学生精神生活发展,治理大学生精神生活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任务。坚持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l领大学生成长的正确方向,引导大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精神力量,在参与大众文化建设过程中丰富精神内涵,防止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异化,是BI领大学生健康成长、治理大学生精神生活中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育人 精神生活 大学生
  • 简介:王炳林,男,1961年lO月19日出生。1983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马列所,获法学硕士学位;199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法政所在职攻读博士,2000年1月获法学博士学位。1986年7月起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991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法政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 标签: 法学 党史 党委 青年 政治 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