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在20世纪80年代,王青山、赵天成与孙运福曾就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否同义的问题展开争论。近年来,张奎在多篇论文中提出,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在学科性质、理论前提、基本问题、研究对象和适用域、研究目的和路径方面都存在区别。他没有看到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其实是同义词,是两个只具有表面上的区别而实质上同一的概念,因而不恰当地夸大了两者的区别。

  • 标签: 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实证科学 意识形态
  • 简介:赫勒认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现代美学,是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美学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成为一种普遍哲学,并根据自身的体系推论出来的普遍意识形态和普遍理论的偏爱来评价和阐释'审美领域'、'审美'、'客观化的美'以及在这个框架之内的艺术。在现代社会,美学是必要的和不可改革的。赫勒在总体上肯定现代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不可否定的地位,同时也认识到,美学本身又存在难以根除的悖论:赫勒认为,现代美学的合法性基于一种价值'共通感';然而以'共通感'作为基础的美学却受到质疑——现代社会的'共通感'属于历史哲学范畴,是前设的,不具有绝对普遍性,它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同时也是变动不居的。赫勒承认这是产生美学自身悖论的根源,是不可消除的,但它也不成为取消美学的理由。

  • 标签: 阿格妮丝·赫勒 现代美学 历史哲学美学 共通感 合法性
  • 简介:格里塔从劳资之间的阶级斗争的角度,探讨了资本主义积累模式或调节模式的演变过程。在他看来,不管是泰勒制、福特制还是后福特制积累模式,都是为了以资本主义的方式来解决前一个积累模式中的阶级斗争而产生的。在对福特主义积累模式的形成与危机的解读中,格里塔不仅很好地贯彻了上述思路,而且还仔细地探讨了这一积累模式把劳动过程与消费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特点。应该说,格里塔的调节理论体现了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不同的新的左派理论思路,但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这种阶级斗争线索,不是以历史观尤其是唯物史观为基础的阶级斗争,而只是经验政治层面上的阶级斗争。他的调节理论所具有的理论局限从根本上说是与此相关的。

  • 标签: 阿格里塔 福特主义 调节
  • 简介:在《平等与效率》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瑟·奥肯以超越经济领域的视角对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及抉择问题进行价值分析和判断,从而形成了其颇具特色的抉择理论。本文认为,平等与效率的关系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奥肯所提出的解决平等与效率问题的策略、建议对我们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维护人民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平等 效率 抉择理论 阿瑟·奥肯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把阿富汗当作睦邻外交的重要对象,从而使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地缘环境下,中关系不可避免地受到两国自身因素、美苏大国因素和印巴邻国因素的影响。中关系的演变历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阿关系 睦邻外交 历史经验
  • 简介:资本主义身上一直长着两只最有思想的眼睛,时刻注视着自身机体的变化。从政治倾向来说,一只是右翼学者的眼睛,他们从积极的和肯定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的变化作出解释和论证;另一只就是左翼学者的眼睛,他们从否定和批判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的变化作出分析和评论。对于全面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新变化来说,这两只眼睛都是同等重要而不可偏废的。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开辟观察当代资本主义的另一只眼睛的专栏,特邀请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授陈学明先生提供西方左翼对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最新信息和理论观点。

  • 标签: 阿尔贝尔 “新美国模式” 法国 当代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研究
  • 简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 标签: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委员会 顾海良 副主任
  • 简介:作为“科学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对重大时代课题的探索中,创造性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全面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作为“人民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至上论”“人民幸福论”等重要观点。

  • 标签: 中国特色 纪检监察 人类社会 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