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欧阳军喜、张牧云在《党的文献》2018年第4期撰文认为,抗日战争时期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中日两国的互相认知某种程度上关系到各自对战争走向和结果的预判。全面抗战初期,日本出于其封建帝国主义的本质,忽视中国的实力和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叫嚣要三个月灭亡中国,最终却越陷越深。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观 毛泽东 《党的文献》 中国人民 抗战初期
  • 简介: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和陈云虽然不在一起共事,但却是他们革命历程中共同点较多的时期。他们都处在军事斗争第一线,这是邓小平和陈云少有的同时从事军事工作的时期。他们都在地方工作,邓小平从晋冀鲁豫中央局转战到中原局,后又到西南局并主政西南,而陈云除解放战争时期之外,其他时期基本在中央高层工作。这一时期他们都在党的建设、土地改革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可见,这是邓小平和陈云少有的都在地方工作的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陈云主动请缨去南满,坚决执行了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二人都表现出不畏艰险、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 标签: 邓小平 陈云 解放战争时期
  • 简介:建立在动员、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基础上的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也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毛泽东提出的“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等理论,不仅直接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成为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内容。把握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真学习“兵民是胜利之本”“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为自己为人民打仗”等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深刻领会习近平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坚持人民战争这一克敌制胜的法宝,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 标签: 毛泽东 唯物史观 人民战争
  • 简介:在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认为农村基层政权是我党抗日政权的地基,必须加强和巩固农村基层政权,锻造“地基中的钢筋”。他认为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厚植政权地基的关键,坚持人民民主是厚植政权大厦的基石,并在在农村基层政权构建过程中,采取了一系措施:组建村的最高权力机关——村民大会或村代表会;重视村带头人的选举,遏制流氓坏分子当权;发挥群众组织联系群众桥梁的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用先进文化引领广大人民群众,这些措施厚植了我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大厦地基,锻造了“地基中的钢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邓小平锻造“地基中的钢筋”思想对我们正确理解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思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农村基层政权 “地基中的钢筋”
  • 简介:毛泽东关于持久战的构想,比《论持久战》的演讲要更早些。《论持久战》是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学说和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与抗日战争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继续和发展。它客观全面地分析了中日双方战争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自觉的能动性在战争中的作用等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学说和哲学思想,对抗日持久战和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论持久战》既是一部经典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

  • 标签: 毛泽东 持久战 质和量的规定性 自觉的能动性
  • 简介:抗日战争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成熟及在多方面展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在深刻总结以往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大推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包括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宗旨观,坚决依靠人民群众的人民主体观,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人民动力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方法。党的七大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做出系统总结并使之得以确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确立,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重要思想,并为党通过群众路线凝聚人民和民族的力量、夺取抗日战争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 标签: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在国内外知名人士的支持和参与下,西北地区兴起了工业合作社运动,通过发动民众开展工业合作,以实现群众自救和支援前线。其中,英国人乔治·何克是这场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他先后作为战地记者、西北工合办事处观察员和工合直属机构培黎工艺学校的校长,以中国普通群众的抗战与生活为主要观察对象,撰写了许多报道和日记,为我们观察抗战时期中国的社会动向提供了一个微观的社会史视角。通过乔治·何克的系列纪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百姓在艰难的抗战环境中形成了齐心合力的工合精神,成为支持抗战、实现民主、建设一个新中国的希望。

  • 标签: 抗日战争 工合运动 乔治·何克 培黎工艺学校
  • 简介:闻君宝、田克勤在《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9期撰文认为,回顾大革命失败后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并将之与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紧密地联系起来,深入探讨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与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 标签: 第一代领导集体 土地革命战争 毛泽东 思想理论教育 大革命失败 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