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兴起于19世纪的博物馆是与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紧密相联的。对于今天的博物馆而言,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思考它们在民族—国家认同面临挑战的世界中的作用,以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新的认同。作者对19世纪博物馆的认同作用做一个简要的概括,并分析社会理论家的一些观点和客观的现实,思考它们对博物馆的意义。作者还实地调查了英国卡特莱特霍尔的跨文化艺术馆的运作方式,并指出博物馆除了能够表达民族的、同质的和固有的身份之外,还适于表达其他类型的身份。

  • 标签: 博物馆 跨文化认同 民族—国家
  • 简介:以霍米·巴巴为代表的典型后殖民理论对民族主义认同进行了深刻解构。霍米·巴巴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对民族叙事的解构:其一,在总体上揭示民族认同的内部混杂与矛盾性;其二,揭示在民族叙事上富于差异性的表演性策略构成了对于寻求统一性的训导性策略的对抗;其三,进一步以后殖民少数族裔、移民的解构民族认同的同一性。但民族的想象建构及其认同心理都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渊源,绝不是单一的理性叙事拆解就能够破除得了的。

  • 标签: 民族认同 叙事 后殖民 解构
  • 简介:该厂是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所属的国家大型企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全国同行中居领先地位。该厂是以生产桑塔纳轿车、上海牌改型车和上海交通15吨载重汽车变速器为主导产品的专业厂,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单位配套,同时也生产各种汽车后桥螺旋伞齿轮、差速器齿轮和外贸出口锥齿轮传动箱,出口产品远销美国、

  • 标签: 上海汽车 齿轮厂 上海牌 专业厂 汽车变速器 出口产品
  • 简介:论弘扬民族主体性王锐生一、民族主体性:当代的潮流在所谓后冷战时代,与民族生存与发展有关的事务,愈益成为国际社会瞩目的现象。我把这种现象称为民族主体性的强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交通、信息通信技术的革新使世界日益一体化,从而各民族交往空前频繁起来;冷...

  • 标签: 民族主体性 亚洲价值观 西方价值观 个体主义 民族精神 民族主义
  • 简介:农村工业化是解决中国宏观经济中内需不足的根本途径。实现农村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标志。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和目的是通过发展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力大幅提升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农村工业化关乎中国工业化目标的实现。积极引导国内产业的梯度转移是推进农村工业化乃至整个中国工业化的战略路径。

  • 标签: 农村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 国内产业梯度转移
  • 简介:<正>"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当今时代的重大现实问题。全球化既是一种客观事实和发展趋势.又是一种价值判断。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同时.关于全球化的发展程度,即全球化是否已经或正在导致全球"一体化"格局的出现,以及全球化到底应该"化"什么和怎样"化"等等,都存在着复杂的争议。如果说全球化是一个蕴涵着内在矛盾的发展过程.或如有的学者所说,是一种"二

  • 标签: 政治全球化 反全球化运动 民族性 经济全球化 民族国家 西方哲学
  • 简介:胡为雄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撰文认为,毛泽东民族思想的形成有着宽广的理论来源。列宁的民族与殖民地理论及民族自决理论对他的影响最大,并对他在中国发起民族民主革命、革命胜利后做好民族工作、在国际上倡导广大的亚非拉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与压迫在思想上起着指导作用。

  • 标签: 民族思想 毛泽东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民族民主革命 反对帝国主义 殖民主义
  • 简介:1990年前后,邓小平从当时我国所处的特殊国际环境出发,系统论述了民族自尊自信的重要性,认为中国人民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有民族自信心,自卑没有出路;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立不起来;要实现民族自尊自信,必须实现民族自强。

  • 标签: 邓小平 民族自尊 民族自信 民族自强
  • 简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高擎文艺这个民族精神的火炬,大力表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生动表现人民大众丰富的精神世界,面向人民大众,倾听民众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真实记录亿万人民的伟大创造;要树立文艺创作上的社会主义和谐观和社会效益观,绝不迁就任何低级趣味,使人民大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处于不断上升的良性运动和良好氛围之中;要培养德艺双馨的民族文化建设大军,其关键是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使精神世界进一步丰富和高尚起来。

  • 标签: 文学艺术 民族精神 和谐文化
  • 简介:今天,中华民族的复兴正成为全体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并展现出光明前景。究竟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如何实现这样的伟大历史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有着怎样内在的必然的历史联系?这些问题是今天的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振兴所必须要清晰明了的。

  • 标签: 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三个问题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四次面临美国公开的核威胁、核讹诈。以毛泽东为核心的老一辈革命家在正确认识原子弹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全民族的力量,打破了核讹诈。在不同时期,在不同场合,毛泽东多次发表关于原子弹、核战争、核威胁的讲话,这些讲话一方面解放了中华民族受压抑的精神,激发了全民族与强敌战斗的自信;另一方面这些讲话又传承了中华民族“以战止战”的军事智慧和“以民为本”的人文思想,体现了毛泽东对外军事斗争中的民族品格。

  • 标签: 毛泽东 美国 核讹诈 品格
  • 简介:<正>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中,阿多尔诺被视为仅次于卢卡契的当代美学大师。他以社会批判理论著称于世,而文化工业作为他那个时期日趋泛滥的文化现象,自然就构成他艺术社会理论的重要研究对象。早在1938年,阿多尔诺就写出《论音乐的偶像性和欣赏力的退化》,开

  • 标签: 阿多尔诺 文化工业 西方马克思主义 社会批判理论 当代美学 论音乐
  • 简介: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研究经历了起步、推进、繁荣三个发展阶段,整体上呈现从学习宣传到学术自觉、从宏观探讨到细化研究、从单一方法到多元视角转换的学术特征。国内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工业化的主要内容、价值诉求、思想脉络、理论渊源、比较研究、历史评价等方面;海外学界研究则多从现代化理论、哲学以及思想史的解释路径,围绕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两大话语体系展开。在综合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拓宽学术视野,吸收新的理论方法,树立问题意识与现实关怀相结合的研究取向,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研究。

  • 标签: 毛泽东 工业化 现代化 综述
  • 简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邓小平形成了关于中华民族的一些重要思想。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主要包括: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捍卫中华民族独立;强调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础;坚决反对分裂国家,捍卫中华民族的统一,要通过现代化建设提升国家实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强自信的民族精神等方面。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对于当前中华民族的建设和复兴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中华民族 民族独立 民族精神
  • 简介:郑忆石在《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4期撰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理想主义、道德主义、民本主义是其主要内容。传统爱国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在为求民族独立解放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的价值指向,从认识论、方法论层面,是对传统哲学经世致用“求实之学”的新解,对传统伦理化认识论“知行之辩”的改造。

  • 标签: 民族文化传统 毛泽东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 省委党校
  • 简介:加强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值得理论界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深入探索和思考。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进行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的社会建设无疑应该成为我国政府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民族地区进行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深入思考:民生问题应该成为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的根本:民族地区的社会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民族特点:民族地区的社会建设必须注意充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民族地区的社会建设必须对少小民族予以重点关注。

  • 标签: 社会建设 民族地区 民生问题 民族特点 少数民族文化
  • 简介: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以争取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繁荣昌盛,始终是融汇于当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的重要内容。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它不能缺少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不能没有一个领路人,而邓小平所主张的民族政策正是从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出发,兼顾各民族的平等利益,并在实践中得以顺利实施的完备理论。正是有了这些精辟的论断,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得以顺利进行,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才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大团结局面。

  • 标签: 大团结 祖国统一 民族工作 社会主义建设 少数民族政策 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