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张全景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1期撰文认为,三线建设是1964年由毛泽东和党中央决策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战略,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改变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布局。在西部地区建成了一大批工业交通基础设施,新增了一大批科技力量,提高了西部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二是在西部建成了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如攀枝花、六盘水、十堰、金昌过去都是山沟野岭,现在成为世界著名的钢城、煤都、汽车城、镍都,带动了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繁荣。

  • 标签: 三线建设 毛泽东 西部地区经济 社会主义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建设
  • 简介:<正>遵义会议以后,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红军长征在四川所经历的时间最长,活动的范围最广,发生的重大事件和著名战斗最多;一、二、四方面军的三大主力红军先后在四川会合,聚集了强大的革命力量;党中央在四川境内召开过四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机会主义,同张国焘的错误作了坚决的斗争。五十年前,毛泽东长征在四川的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为党史和军史谱写了极其重要的光辉篇章。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以毛泽东的发言为基础,写成《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系统地解决了党的军事路线问题,集中地体现了遵义会议的成果。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九日,红一方面军自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赤水河挺进,准备渡过赤水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实现党中央在川西或川西北开创革命根据地的新的战略方针。一月二十九日拂晓前,红军在川、黔交界的土城、猿猴一带第一次渡过赤水河,进入四川的古蔺县。这是红军长征途中第一次进入四川境内。

  • 标签: 毛泽东 红军长征 赤水河 中央军委 红一方面军 五十年
  • 简介: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梅白发表回忆文章,说毛泽东视察三峡修改过自己的“夜登重庆枇杷山”诗。在流传过程中,一些毛泽东诗词爱好者将梅自的这首诗收编入书,进而变成了毛泽东的诗。但梅白1958年发表的诗本身证明毛泽东并未为他修改。毛泽东乘江峡轮视察三峡,梅白只是众多的普通随员之一。从毛泽东在江峡轮上的具体活动情况看,梅白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毛泽东并请他改诗,故毛泽东为梅白改诗一事不实。而把梅白的诗收编入毛泽东诗词集更属不当。

  • 标签: 毛泽东 梅白 改诗 质疑
  • 简介:2016年是《乌托邦》发表500周年。比利(荷语)鲁汶大学(KUL)和(法语)鲁汶大学(UCL)共同举办了'我们时代的乌托邦'会议,讨论'乌托邦精神'在当代的意义,以及我们怎样促成乌托邦的构建。

  • 标签: 乌托邦 鲁汶大学 理性与想象 乌托邦未来
  • 简介:<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题中之义。中国共产党人在漫长的历程中,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人民解放和国家独立,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并在这个进程中,创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根本任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

  • 标签: 资本主义 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思想
  • 简介:比利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工人党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群众实际相结合,以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并在宣传主体的影响力、受众群体的数量、思想行为等方面获得了显著成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宣传主体的培养培训、传播方式等方面深入挖掘比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经验,对当前我国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比利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启示
  • 简介:毛泽东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结合政治经济地理要素去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战略策略,正确地为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特殊的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特点的内外政策,由此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政治地理思想,并成为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今天,认真研究毛泽东的政治地理思想,特别是他关于"三线"建设和西部开发的思考与探索,对于我们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吸取"三线"建设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发挥区域优势,搞好西部大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三线”建设 中国 抓住机遇 经验教训 区域优势 西部大开发战略
  • 简介: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是在起伏的阶级斗争中形成的科学方法体系。1840年,恩格斯在《唯理论和虔诚主义》中最早提出了“统一战线”的概念。此后,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斗争和实践斗争中,统一战线思想从萌芽逐步走向了成熟。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统一战线思想成熟的标志。统一战线思想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中间阶级指明了政治方向,初步认识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问题,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统一战线思想 形成历程 历史意义
  • 简介: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经历了四年多时间,才逐步形成,其本质是群众路线,其精髓是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是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初步形成的代表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是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 标签: 毛泽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理论贡献
  • 简介:党的七大在中共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95年在纪念七大召开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集中展示了七大的精神,是研究七大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策略的整体材料。

  • 标签: 毛泽东 党的七大 报告 讲话
  • 简介: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对如何做好统一战线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了一些符合西南实际的工作思路和理论认识。主要包括:统一战线是克服西南工作困难的三个法宝之一;只做工农群众的工作解决不了全部问题;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统一战线的基本形式;统一战线不仅仅是统战部门的事;统战工作一直要做到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等。这些思考和认识涉及到为什么要搞好统一战线、工作对象是谁、主要方式是什么、由谁来做和做多久这五个问题。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统一战线工作思路,为西南地区和全国中心工作的完成减少了困难,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态度,是新时期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来源之一。

  • 标签: 邓小平 统一战线 工作思路
  • 简介:统一战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有力武器.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中,十分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并根据国内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点的转移,创造性地对统一战线理论作了多方面的阐述,直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创立了独具特色的统战理论.邓小平统战理论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结合.

  • 标签: 统一战线理论 江泽民同志 统一战线思想 继承和发展 统战理论 邓小平
  • 简介: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新华社记者孙本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振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李瑞环今天在同出席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干部哲学教育研讨会全体代表座谈强调指出,全党都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党巩固和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进一步

  • 标签: 哲学教育 刘振英 十一届三中全会 理论联系实际 真理标准讨论 哲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