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指出教学中情感缺失、情知失衡是高校"两课"教学实效低、缺乏吸引力的重要症结,要优化"两课"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揭示了以情优的内涵和教育价值;分析了以情优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愉悦性原则、情感性原则、互动性原则、需要性原则.

  • 标签: 以情优教 教学设计 情知共茂
  • 简介:本文试图回到基督思想批判的角度来审视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从马克思家庭环境以及马克思青年时代在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活动出发,通过基督思想批判的视角,来重新反思马克思和黑格尔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马克思基于无神论的立场,对基督思想的批判中。当然,这种关系缺少足够的直接的文本材料来直接说明。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关系不存在,只是较为隐秘而已。如果从一个宏观的、系统的视角,不仅来审视马克思的著作体系,而且来审视黑格尔的著作体系,那么还是可以将其把握的。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基督教 思想 批判
  • 简介: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不足"等问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组多年以来积极探索"导客为主"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实效性。"导客为主"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以教导学、化为学;基本理念是教师实现"四个转变",即自觉地由"讲授者"向"引导者"转变,引导教学活动的中心由"教师如何"向"学生如何学"转变,引导学生由"教学对象"向"教学主体"转变,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实施方法是从"听、说、读、写、行"五个方面设置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动耳""动口""动目""动手""动足",其关键是进行考核方式改革。

  • 标签: 思想政治理论课 “导客为主” “主动性学习” “化目为手” 实效性
  • 简介: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对立同一"最初是黑格尔对基督核心理念"爱"的一种哲学阐释。随后黑格尔进一步论证爱和生命如何扬弃反思的知性而升华为辩证的理性。至《逻辑学》中,爱的哲学和辩证理性完全统一起来,表明辩证逻辑实质是一种情感逻辑。明确辩证法的基督神学起源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哲学与宗教的关系,意识到辩证法属于实践理性而不是理论理性,辩证法的实质是"爱"与"和"而不是"仇"与"斗"。

  • 标签: 辩证法 基督教 对立同一 知性 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