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西方文化是物质之实体系统,重于实存的解剖分析;中国文化是心性之功能系统,重于德性仁心之虚灵性。中西文化之异辙异途,皆源于根系之大别,与流向之不同。欲厘定中西文化形态之异,必须沉落到其深层源头发生之处,看其如何在求生活动中,怎样处理种种求生关系。人在世界中只有三种关系: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身。在一个民族或社会中,三种关系不能齐头并进,只能据一而兼二(这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显示了首出者之必然与神圣。据于物者,其兼性必本乎物(西方:化事为物);据于人者,其兼性必本乎人(中土:化物为事)。前者,属物之实体性文化,主于"买—卖"关系,遵奉因果律,严依数学·逻辑之精密计算与推演,达乎逻辑体系,成就了西方之科学、哲学与艺术,故有宇宙论、本体论等等之揽物弃性之诸多名目术语出场;后者,属心性道德功能性文化,主于中和关系,遵奉仁义道德律,严依"天人合一"中心性聚汇的生命空间之功能去组织、言说心性世界的活动与程序(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达乎纲目之网状形态,成就了中土文化的道德与艺术,故只有乾坤(阴阳)说、仁义说、纲目说、体用说等等之统摄心性而弃物性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只讲一个大道理的术语之产生。以上二者即是中西文化之本色本义。中西于文化的巅峰领域里,各有其突创性的成就与杰出的开拓者。故在研究《太极图说》中,有人说,中国的周敦颐,就是西方之康德,康德以先验理性超乎经验理性之上,成为西方哲学的巅峰;周敦颐以"无极而太极"之无极功能性(阴阳恒转)超乎一切粘上感性—物性的拖累、沉滞概念,成为儒道合璧的高峰。本文侧重于追溯、论述中国文化在发生源头上之特征,其"入头处",即是"天人合一"中之生命聚汇空间及其虚灵之体用论,而贯串其间的运转主轴即是中国文化

  • 标签: 物性 心性 实体 功能 无极
  • 简介:从毛泽东个人生活经历和共产党各个时期的妇女政策入手,不难发现毛泽东女性解放思想的形成过程和毛泽东思想对共产党妇女政策的深刻影响。毛泽东的个人生活经历与其妇女解放理论的形成,二者之间具有重要的逻辑关联。尽管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妇女政策,是面对不同历史境况下的选择,因而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与调整,但始终不变的是蕴含在其中的毛泽东女性解放思想。毛泽东的妇女理论和政策为女性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这也是当前重温毛泽东妇女观的重要意义所在。

  • 标签: 毛泽东 女性主义 妇女解放
  • 简介:20世纪60—70年代,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难以逾越的理论困境,到了80年代,则受到第三波女性主义运动中新的话语挑战。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在不断自我反思中发展。当前的许多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都倡导'回到马克思主义'和'重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产生这些趋势的前提是当代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发掘和重新解读。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回归的理论趋势、超越'二元论'困境和'建立在差异基础上的联合'的实践策略进行阐释,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在21世纪的新发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父权制 二元论
  • 简介:汤尼·白露(TaniE.Barlow)现任美国莱斯大学赵廷箴与怀芳亚洲学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教授。她的著作《中国女性主义思想史中的妇女问题》2012年被翻译成中文出版。该书论述了中国启蒙知识分子对妇女整体不断发展的描述。在论证几代理论家如何与国际思潮进行辩争的过程中,涵盖了优生学、社会性别、性意识、精神分析思想、文学批评、道德伦理以及革命政治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阐述了中国女性主义理论所关注的性别平等问题。围绕该书提出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王杰教授与汤尼白露教授进行了一次访谈,讨论了中国的女性主义、左翼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与未来。

  • 标签: 妇女 女性主义 左翼理论 马克思主义美学
  • 简介: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纪念始于1938年,主要纪念节点的选择经历了从'七七'纪念、'八一五'纪念到'九三'纪念的演变。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纪念对于保存历史记忆、实施政治动员、塑造国家形象、协调党派关系、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独特作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社会功能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 纪念活动 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