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代际正义是现代社会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由于后代人不在场,代际正义问题有其特殊性,这与代内正义不同,但代际正义问题思考的主体依然是当代人。在当代社会中,由于消费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生态帝国主义、环境殖民主义的盛行,代际之间不公正的问题日益凸显。代际正义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代内与代际资源公正分配的问题,确立代际经济公正的储存原则,提倡节约,进行以节约为核心的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代际正义。

  • 标签: 代际正义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
  • 简介:持续城市经营的概念是城市经营理念发展与丰富的产物,其含义是把城市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通过各种有效的管理或经济干预手段,促使城市各系统之间都能够协调稳定地发展,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整体效益,从而达到良性互动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这个意义上,城市经营具有多目标性,其中,良好的城市生态是城市经营的重要目标。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城市生产力的运行受到生态环境的恒定的制约。建设生态城市需要相关的配套政策,其中包括良好的政府管理体制、完善的政策环境体系和科学的消费结构等。

  • 标签: 城市经营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当今中国正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比较早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上,比较完整地提出了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概括起来,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可持续推进:加快改革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协调而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二是人口可持续控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三是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资源;开发利用资源必须加快开放,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新资源;把发展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四是生活可持续提高:逐步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五是社会可持续进步:坚持全面发展,推进两个文明。社会主义必须是富强、民主、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奠定了坚定的思想理论基础。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可持续发展思想 马克思主义 社会形态 经济体制
  • 简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他们提出了“两次提升”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预设、“两个和解”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践原则、“两种尺度”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等有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些思想是理解当代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理论的重要思想平台。

  • 标签: 马克思 思格斯 可持续发展思想 社会发展理论 实践原则 评价标准
  • 简介:“没有基本的社会公正作为社会利益协调整合的秩序基础,社会和谐就无从谈起。”。从“场论”知道:从根本上讲,这种“秩序基础”是由一个社会中的体制结构决定的,且常见的三类体制结构中,树结构最差,果结构最好,树一果结构接近果结果。而我国的体制内改革,正是从现行的树结构向树一果结转变,而大众股份制的确定,正是这种树一果结构的建立。这是中国走向稳定、持续发展的根基。

  • 标签: 持续发展 股份制 稳定 中国 大众 体制结构
  • 简介: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社会生态学的角度看,执政党建设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是一个孤立的政治行为,要受到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态变化的深刻影响。深刻分析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态环境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挑战,对于逐步从思想上、经济上、政治上形成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社会生态环境,推进制度改革,建立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效机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从严治党 生态环境 制度建设
  • 简介:邓小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资源环境领域中的重大实践活动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在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方面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邓小平发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的倡议,积极支持实施重大林业生态工程,提高了我国森林覆盖率,促使近代以来遭受严重损害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邓小平要求淘汰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老旧机器设备,重视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以防治工业污染的工作,使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污染治理问题逐渐得到重视并有效解决。邓小平强调要提升我国城市建筑环境美观度,推动城市生活空间美化与生态化的进程。邓小平提出现代化城市要解决好污染问题,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的城市污染治理工作。邓小平强调在旅游开发中要充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大众休闲生活空间的生态状况。

  • 标签: 邓小平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污染治理 绿化祖国 重大林业生态工程
  • 简介: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认为,我们必须真正从战略高度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理念,以改变城乡二元体制为突破口,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城乡社会治理建设,努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 标签: 统筹城乡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城乡二元体制 政府职能 中国
  • 简介:随着人类不断面临各种新的生态危机,包括能源、环保、气候变化等危机,有关生态治理与制度的关系的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生态议题的治理模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自由民主模式,二是统合主义模式。本文通过比较了两种模式在生态治理中的优劣,并以中国的个案说明国家在生态治理中的绩效,在统合主义模式下,国家对生态治理基本实行“包揽制”和责任制。两种模式在生态治理中各有优劣,两种模式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和借鉴来有效地面对生态危机的挑战。

  • 标签: 生态治理 生态统合主义 模式重构
  • 简介: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分别从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实施保障等方面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可见,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协同治理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中共中央国务院 社会主义制度 治理能力
  • 简介:基于明确界定的“城市可持续性”概念,本文在对英国部分城市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其做了三种具体类型的分类:可持续性城市、传统工商业城市和向可持续性转型城市,并进一步阐述了欧洲国家城市的这种可持续性与未来生态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它的基本观点是,欧洲城市整体形象中“灰色的建筑”、“懒散的工作心态”、“接近零增长的经济”、“静滞的社会”和“稳态的政治”等侧面,的确包含着某些绿色文明的元素,尽管这并不意味着欧洲国家已经是或必定会走向激进生态主义者所设想或认可意义上的“生态文明”。

  • 标签: 城市可持续性 生态文明 英国 欧洲
  • 简介:<正>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今天人们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可以说,可持续性已经成为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的一种发展观.然而,如果我们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伦理思考,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审视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也许可以说,可持续性不仅是一种新的发展观,而且是一种新的文明观.可持续性,是人类在工业文明走向新的文明转型期中的价值的基础.

  • 标签: 可持续性发展 “可持续性” 制度文明 文明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 精神文明建设
  • 简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与传统发展观相比,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型的综合发展观。它既是发展观,也是一种生态伦理观,“以人为本”蕴涵了生态伦理的人本精神,“协调发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伦理有着趋同性。科学发展观中折射出的生态伦理精神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人与自然 生态伦理
  • 简介:在我国社会转型和向市场经济体制快速过渡的过程中,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有其明显的缺陷和负面影响,推进既能适应农村需求又能与城镇社会保障有效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势在必行,这无论对于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转变二元结构、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是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统筹城乡 社会保障 和谐社会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于19世纪40—50年代,集中体现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及二人合著的《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伴随着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思想体系的日渐成熟,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也逐步走向成熟。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集中体现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之中。在《人类学笔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及若干书信中,晚年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多样性,进一步贯彻并丰富发展了他们先前的生态文明思想。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生态文明思想 形成发展轨迹
  • 简介:“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提出的推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重大倡议。从经济发展意义上讲,就是以各国政策与规划的对接实现发展的国际协同;从全球治理意义上讲,就是合作路径与方式的创新推进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建设是世界协同发展机制的创新和国际合作模式的创新,是推动合作共赢、破解世界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案。阐明其创新意义将有利于各国深化合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 标签: “一带一路”建设 国际发展协同 全球治理创新
  • 简介:发展理念集结了我们党经济新常态视域下发展新思路,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我国发展理论与时俱进的重大创新。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所蕴含的生态取向,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坚持绿色创新、绿色协调、绿色发展、绿色开放、绿色共享,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进展,加快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 标签: 新发展理念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 简介:透过佩珀的论述可见,他十分正确地认识到,以深生态学为主要代表的生态中心主义旨在维护自然的"生态正义"是不成立的。"环境正义"本质上就是"社会正义"。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目标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即社会正义与生态健康,且社会正义是生态健康的前提和保证。而因为深生态学无以实现真正的社会正义,也就无以实现生态健康,所以,必须从"深生态学"转向"社会正义"。这种转变有两种意义:一是在"目的"上从"生态正义"转向"社会正义";二是在"手段"上从"深生态学"转向"生态社会主义"。

  • 标签: 环境正义 生态正义 社会正义 深生态学 生态社会主义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领导人面对生态经济问题逐步形成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思想,他们就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基本内涵、重要意义及对策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学习和研究这些思想,对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促进我国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 生态经济 协调发展
  • 简介:曹前发在《学习与探索》2017年第9期撰文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无论是革命战争岁月,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都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强调绿化事业和注意水土保持。今天,我们追忆他的绿化祖国和注意水土保持的思想,研究他的生态观,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美丽家园,有着巨大的历史启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生态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 《学习与探索》 建设生态文明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