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思想。这一思想的逻辑理路,主要把握了政党政治的普遍规律与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双重逻辑的统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双重要求的统一,实现执政党价值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双重目标的统一。这一思想的内容思路,主要依循了立规与改革统一、依规与尚德并举、施规与监督同行、重规与全面兼顾、常规与问责齐驱等五个方面。这一思想的时代新路,主要体现在党的政治意识的新觉醒、党的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和党的自身建设的新发展三个方面。

  • 标签: 习近平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依规治党
  • 简介: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改革思想全面而深入,干部制度改革思想亦是其改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从长远着想,认为:解决好交接班的问题是保持党和政府正确领导的连续性、稳定性的重大战略措施,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是制度创新的根本,造就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是社会主义优越性之所在。邓小平干部制度改革思想主线清晰而突出,在价值理念上,组织路线要解放思想,这是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在干部队伍建设上,要解决选择和培养接班人的标准问题,这是保证党的路线贯彻执行的中心问题;在制度建设上,着重研究年轻干部的选拔制度,这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具体措施上,认为提拔干部不能太急,但太慢了也不行,要有步骤地进行,列出工作时间表。邓小平干部制度改革最大的成效就是激发了组织路线的活力,为党的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重执政党思维,树党章党规权威;重问题导向,破干部终身制,立干部任期制;重国际视角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定"德才兼备"干部选拔新标准。邓小平干部制度改革思想为我们今天干部队伍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化基础,如何做到既破又立,这是当前我们要深入开展干部队伍建设的主题,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干部制度改革需要借鉴和创新的政治遗产。

  • 标签: 邓小平 干部制度 思想遗产
  • 简介:针对党内监督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若干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遵循"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的改革理念,以坚持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始终把党委监督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纪委作为党内专责监督机构的执纪监督问责职能,协调推进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高度创造了条件和基础。在落实党内监督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准确认识和把握党内监督在形成和演变中的两种关系;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必须以更为宽广的视角评价党内监督成效。

  • 标签: 党的十八大 党内监督 全面从严治党
  • 简介:古田会议作为党的历史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其决议蕴含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古田会议对党内错误思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纠正办法,阐明了党内教育的意义方法,明确了把制度治党作为从严治党的保障和把严明纪律作为从严治党的要求。进一步挖掘古田会议决议中的从严治党思想内涵,将为我们今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益启示。

  • 标签: 古田会议 思想建党 制度治党
  • 简介: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并协同互进。在政党制度层面上,多党合作制度有着独特优势与特殊价值:凭借广泛的代表性和极大的包容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协调问题、化解矛盾,实现了政治稳定基础上的政治发展;以其独具特色的制度模式和强大的政治整合功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多党合作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多党合作制度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形成,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外延和现实形态,并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未来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规定了多党合作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并引领着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进程。

  • 标签: 多党合作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 辩证关系
  • 简介:"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能否保证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内在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与制度体系的完善发展是并行不悖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理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完善发展的理念,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最终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和运行有效。

  • 标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制度体系 成熟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