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形成主要发生在《资本论》及其手稿阶段。在这一阶段,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经历了几次重要的逻辑推进。马克思将"一般劳动"从交换领域推进到生产领域,形成了价值实体的概念,又从这一"抽象同一"的实体性范畴推进到具有矛盾性内涵的"价值形式"概念,以辩证法的方式表征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历史矛盾。价值的本质既不能仅仅理解为交换所建构的抽象同一性(交换价值),也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所建构的抽象同一性(价值实体),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性。理解这一重要的思想史过程,对于我们澄清和批判诸多针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误解和曲解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价值 交换价值 价值形式
  • 简介:中国方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而使一个生产力落后的东方大国走向复兴之路的总结,是当代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完善全球治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结晶。其形成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其比较优势是后发国家稳步有效地推进现代化;其理论架构和内在逻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治理制度和政党制度协调发展、相互支撑、整体推进的有机统一的制度体系。这一方案进一步完善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式,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

  • 标签: 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 中国方案
  • 简介:范畴作为思想之网上的纽结,其内涵、结构与意义都是在历史中生成的。深入研究范畴形成史是任何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基础中的基础。在形成史的视域中理解“社会形态”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要坚持开放、动态、立体的联系论,而非封闭、静止、平面的要素论;要坚持抽象与具体、科学与价值的统一,而非各执一端。这对于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澄清各种对社会形态的误解和责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社会形态 范畴史 内涵 意义
  • 简介:邓小平理论精髓“实事求是”经历了形成和发展过程。“北方谈话”至党的十二大前,邓小平全面论述了实事求是思想的内涵与外延,实现了全面的拨乱反正,恢复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这是邓小平理论精髓的形成时期。从党的十二大到“南方谈话”,这是邓小平理论精髓成熟时期。邓小平灵活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来指导、处理中国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重大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倡导各国处理本国事务原则、提出解决祖国统一伟大构想、提出搞社会主义的根本方法论以及提出实事求是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在恢复、发展、坚持、运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客观事实出发,是邓小平理论精髓从初步形成到走向成熟的客观条件;坚持辩证思维方法,是邓小平理论精髓发展过程中一以贯之的主观思维方法原则;坚持群众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精髓能够得到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接受和认同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北方谈话” “南方谈话” 邓小平理论 “实事求是”思想
  • 简介:闻君宝、田克勤在《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9期撰文认为,回顾大革命失败后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并将之与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紧密地联系起来,深入探讨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与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 标签: 第一代领导集体 土地革命战争 毛泽东 思想理论教育 大革命失败 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