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5 个结果
  • 简介:对哲学和现实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实质上是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各自立场和世界观的真实反映。汪信砚教授的《汪信砚论文选》充分彰显了他20年来哲学的方式关注现实、现实的情怀研究哲学的心路历程。该著作的出版必将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汪信砚论文选》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实
  • 简介:由陈晋撰写的《文人毛泽东》,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毛泽东的力作。本书三个方面丰富和深化了毛泽东研究:首先,视角独特,不同凡响。以往的毛泽东传,都是从政治、军事活动等方面来记述毛泽东的一生,或者截取毛泽东一生的某个横断面(如早年...

  • 标签: 毛泽东 文人 毛泽东研究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王实味 毛泽东文艺思想
  • 简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1844年发表在《德法年鉴》第1、2期合刊上的政论著作。其中首先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问题。他时代的高度揭露批判了德国现实社会制度的落后性和反动性,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局限性和虚伪性。阐述了人的解放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实现人的解放的前提和动力问题。论证了革命理论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了新哲学与无产阶级之间"头脑"和"心脏"相同一的密切关系。这部著作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观与政治观转向了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 标签: 法哲学 人的解放 现代国家 物质武器 精神武器
  • 简介:<正>不应该满足于感觉的确定性,而必须去理解。——黑格尔一、解中的一个盲区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是一场文艺论争的总结,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更是一部具有深广美学、历史根据和引导文艺开拓新天地的文艺论著,是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人民大众获得大解放的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也是一场更大范围内与更深刻程度上的论争的开始。矛盾不息,争议难

  • 标签: 《讲话》 艺术形象 现代中国 革命工作 历史根据 人民群众
  • 简介:毛泽东诗词是一个极富魅力的话题。数十年来,论者云集,著作如林,新论迭出。近中共长沙市委党校龚国基教授所著《毛泽东与诗》一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6月出版),深感这是一部毛泽东诗词研究佳作。《毛泽东与诗》一书的特点,可用新、全、深三字概括。所谓...

  • 标签: 毛泽东诗词研究 政治家 诗歌理论 诗词创作史 艺术特色 美学特征
  • 简介:调查研究是毛泽东思想的生命之根。毛泽东的《兴国调查》能成为调查史上的经典,皆因调查主体有求真务实精神,且方法技术到位,被调查者如实反映情况,主客体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然而,曾经保证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辉煌胜利的调查研究正在发生变异,它在某些场合甚至失效。昝其缘由。在于社会上和执政党内的某些不正之风致使调研主体和客体发生了变化,而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更使调研活动失去本来意义。认真研读《兴国调查》,大力弘扬毛泽东调查研究的理念和作风。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切实搞好调查研究。是当今时代的迫切需要。

  • 标签: 毛泽东 兴国调查 启示 调研主体 调研客体 方法技术
  • 简介:周奇志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年第5期撰文认为,中国共产党历来把认真学习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一向强调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马列著作。其中,毛泽东率先垂范,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他都始终极大热情和高度自觉研读马列著作。读书尤其是马列著作已成为毛泽东的生活方式。

  • 标签: 马列著作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理论 党员领导干部 中国共产党 率先垂范
  • 简介: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08年建院以来,一直致力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教改的一部分,经过课程组老师的不懈努力,在“因材施教”方面作出了形式各样的创新,效果良好,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各级教学主管部门的广泛认可与好评。“历史,搞创作”这一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形式,历经多年发展,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授课创新机制。对这一授课形式进行教学法的回顾与整理,能够为进一步深化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思想政治理论课 艺术创作 “纲要”课
  • 简介:《共产党宣言》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提供了无穷的精神滋养。今天重温《共产党宣言》,要深刻认识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深切体会共产主义的人文关怀,深入把握共产主义的内在要求,把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共产主义 理想信念
  • 简介:<正>正如费希特所说:"人们将选择哪一种哲学,就看他是哪一种人。"①没有耐心因而精神短路常常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出现思想与学术视点游移不定的基本原因,一些我们常常自以为是天经地义的真理,其实很可能仅仅是某种特殊文化时代的情绪反应,而那些通过不断更新的思潮引进产生出一知半解的所谓新学术、新思想,更似乎成了近年来中国美学界话语表意实践的生活常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坚守也是美学思考所不得不领纳的一种圣命、一种学术美德。

  • 标签: 新实践美学 美学界 费希特 美学思考 美学范畴 审美范畴
  • 简介: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剧本创作从2009年2月开始,到2013年春节后送审,用了整整四年时间。四年间,我们编剧团队不能说每天都在这个剧本,但确实是每天都在思考这个剧本,一天也不敢懈怠。就我个人而言,年近花甲,还能四年如一日地专心于一件事情,实乃平生头一回。何以如此?盖因此事诱惑力太大、挑战性太强、难度指数太高。这样一个特别重大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不仅政治把握上要求高、难度大,艺术创作上难题与挑战也是空前的。千难万难,莫过于人难。这个剧在人物创作上有三大难题:第一,角色中,真实的领袖人物众多,功能差别不大,怎样避免人物的雷同和脸谱化;第二,在这个剧中,我们破天荒地设计了一条与真实的历史人物并行的虚构人物线。既要写好众多的虚构人物,又要避免两张皮,这是一个新课题;第三,如何让一个不爱说话的主人翁形象活起来?为克服这些难题,我们编剧团队绞尽脑汁,费尽移山心计,做了种种大胆尝试。这些尝试的效果如何,当由观众评说。如今事过境迁,这些尝试留给我们的记忆,只有两个字:过瘾!可以说,这是我写字生涯中我最为过瘾的一次创作。

  • 标签: 历史题材电视剧 人物创作 邓小平 折中 剧本创作 虚构人物
  • 简介:<正>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下,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强调指出,当前应当对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逐步确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历史的教育是最有说服力的,它不仅应讲出历史的本然,而且应当讲出历史的所以然,在这方面,由马玉卿、张万禄同志所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最近推出的《毛泽东革命的道路》一书,是我们进行中国现代史教育的好材料,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同志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现代史 副主席 知识分子 政协 中国革命
  • 简介:李庆英在2016年10月13日《学习时报》撰文认为,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过程中发表过两次谈话,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国思想界“历史使命”问题的深刻思考,其中的一些独到见解对于当今中国思想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履行肩负的“历史使命”,仍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借鉴意义。

  • 标签: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毛泽东 创新思想 苏联 《学习时报》 哲学社会科学
  • 简介:<正>北京大学哲学系毛泽东哲学思想教研室宋一秀主编,田他和许全兴、张文儒等同志集体撰写的《毛泽东哲学思想概论》(1983年1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作者多年从事毛泽东哲学思想教学和科研的成果。该书《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指导,通过导论、毛泽东认识论思想、毛泽东辩证法思想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多方面展开等四章的论述,集中地反映了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关系,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毛泽

  • 标签: 毛泽东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相互关系 毛泽东同志 历史条件 辩证法思想
  • 简介:为深入批判巴枯宁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和反权威主义,科学阐明无产阶级政党的权威原则,并及时澄清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的种种质疑和误解,恩格斯写作《论权威》一文。在《论权威》中,针对无政府主义提出"一切权威都是有害的"谬论,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权威原则特别是维护中央权威的必要性;针对巴枯宁分子"权威意味着强制服从"的观点,恩格斯科学辨明强制服从与自觉服从的本质区别;面对"任何权威都束缚自由"的绝对自由主义观点,恩格斯全面阐明中央权威与地方自治的辩证关系;面对"强调权威就是鼓吹独裁"等对党中央权威的无端质疑和误解,恩格斯深入阐述维护党中央权威的科学内涵并澄清其中的理解误区。进入新时代,重读这部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典文献,对自觉维护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 标签: 恩格斯 巴枯宁 党中央权威
  • 简介:近年来,有关中国哲学传统与创新的讨论十分热烈,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但是,如何在新时代传承中国哲学传统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仍是当前理论界所需要面对和回答的重大问题.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长江学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汪信砚教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视角,对中国哲学传统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问题进行了全新的理解与阐释,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判断、新的论述和新的认识,实现了学术范式的变革与创新,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特色和优势,也突出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理论自觉和学术自信.汪教授对中国哲学传统与创新问题的深入思考,集中地反映在新近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与创新》(该著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列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2017年1月出版.为了行文简便,以下该著简称《传统与创新》)一著中.该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统与创新为主题,深入阐释了坚持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研究现代中国哲学范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的方法论等重大问题,这一研究不仅有力拓展了学界对现代中国哲学的认识,而且积极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实问题的研究.该著思想深刻、内容丰富、见解卓识、论述透彻、逻辑严密、语言精辟、体系严谨,是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陶德麟、何萍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陶德麟、何萍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之后,学界又一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代表�

  • 标签:
  • 简介:1983年,欧洲的核子研究中心在数十亿次质子对撞中又发现了中间玻色子W±和Z~0粒子。科学家们的这一轰动整个世界的重大发现,进一步证明了毛泽东的粒子无限可分预言的正确性,同时又进一步证明了毛泽东对粒子物理科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标签: 中间玻色子 研究中心 毛粒子 著名物理学家 工人代表 亚夸克
  • 简介:徐碧辉的《实践中的美学》系统总结了20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它以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中国古代美学为参照,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经验、学术个性和在新世纪的发展前景。学术史总结为基础,此著又提出一套由审美基础论、审美感性论、审美把握论和审美文化论四部分组成的、个性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体系。本著史论结合,既有个性化理论创见,又能体现平实、包容的健康学风。

  • 标签: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学术史总结 个性化理论建构 平实 包容的学风
  • 简介:在《物化与无产阶级意识》一文中,卢卡奇提出了他的物化概念。他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各个方面的物化现象,并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看成扬弃物化的动力,认为无产阶级必须总体性范畴来辩证地看待社会现实以对抗物化。卢卡奇的物化概念的理论成果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的,当然它也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我们注意。

  • 标签: 物化 表现形式 克服途径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