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国家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国高等院校纷纷成立,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在表面上也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于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被提了出来。然而,与这种表面上热闹的景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真正从心灵深处认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并不很多。这种悖论式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而言,必须对眼前令人眼花缭乱的马克思主义“热”进行“冷”思考,就是说,必须认真地、郑重地提出并弄清这样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就其本义而言,是站在大众立场、为大众立言、为大众提供现世智慧并极力维护大众利益的学说,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世界中,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却与大众渐行渐远呢?原因很多,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我们没有完整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没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进而导致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误解,把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变得支离破碎。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 理解马克思主义 大众立场 体性
  • 简介:关于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础,各种教科书都归之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殊不知,这一提法的首倡者恩格斯只是在举例子的语境中才这样说的。因为,马克思自我认定的一大发现——“无产阶级专政”,就没有在恩格斯的“两个伟大发现”说中占有位置。所以,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对马克思盖棺论定的评价是,有“永垂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相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而言,马克思至少有七个伟大发现:(一)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研究路径;(二)劳动;(三)人类社会历史的工艺学基础;(四)无产阶级专政;(五)劳动人道主义;(六)剩余价值;(七)唯物史观。这七个伟大发现的实现,有着历时性先后顺序,在内容也存在着逻辑层次关系。而在七个伟大发现中,处于核心、基础和本质地位的,是马克思对“劳动”的发现。

  • 标签: 伟大发现 研究路径 劳动 工艺学基础 无产阶级专政 劳动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