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作为西方合唱艺术的分支,阿卡贝拉起源于中世纪的教会音乐,最大的特点为无伴奏的合唱形式。公元14世纪以后,阿卡贝拉合唱得到了新的发展,直至今日,演化成了其表演形式不断创新的现代版阿卡贝拉。如今,各种阿卡贝拉人声团,以及不少中高等院校的阿卡贝拉团体和课程在全球各地不约而同地兴起。本文通过笔者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并实地走访几个具有阿卡贝拉团体的学校,根据近些年阿卡贝拉的发展情况,将从阿卡贝拉的形态、历史、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作综述。

  • 标签: 阿卡贝拉 无伴奏 合唱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比较消化内科临床上对于胃溃疡患者分别采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以及雷贝拉唑进行治疗的效果,以便为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06月至2014年06月收治的66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3组,3组患者都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此外,奥美拉唑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泮托拉唑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雷贝拉唑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奥美拉唑组的总有效率为95.45%(21/22),泮托拉唑组的总有效率为95.45%(21/22),雷贝拉唑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20/22),三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组的不良反应率为4.54%(1/22),泮托拉唑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8.18%(4/22),雷贝拉唑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2.72%(5/22),奥美拉唑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消化内科临床上对于胃溃疡患者分别采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以及雷贝拉唑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相当,但是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时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显著要少,因此值得采用。

  • 标签: 胃溃疡 奥美拉唑 泮托拉唑 雷贝拉唑 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率本研究对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06月至2014年06月收治的66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和比较消化内科临床上对于胃溃疡患者分别采用奥美拉唑 泮托拉唑以及雷贝拉唑进行治疗的效果,以期为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疗法在胃溃疡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8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拉霉素加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加克拉霉素加阿莫西林治疗。结果观察组胃溃疡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7.81)%、疼痛缓解情况(93.75)%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疗法在胃溃疡治疗中的效果显著。

  • 标签: 雷贝拉唑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 胃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胃肠科收治的75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8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显示;1年内复发率5.26%(2/38)明显低于对照组16.22%(6/37)(P<0.05);不良反应率2.73%(1/38)明显低于对照组13.51%(5/37)(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较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奥美拉唑 雷贝拉唑 阿莫西林 胃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雷贝拉唑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以及Hp根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2.73%VS78.18%,90.91%VS7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8%,较对照组的20.00%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序贯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以及药物安全性较高,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雷贝拉唑 序贯疗法 Hp阳性 消化性溃疡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选择雷贝拉唑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5月~2018年02月收治的6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后进行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的研究;对照组(31例)选择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31例)选择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雷贝拉唑进行治疗;最终就两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用药总有效率以及Hp清除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用药总有效率(70.96%)对比,观察组(96.77%)提高程度极为显著(P<0.05);同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Hp清除率(70.97%)对比,观察组(96.77%)提高程度极为显著(P<0.05)。结论医疗人员选择雷贝拉唑药物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对于综合疗效以及Hp清除率提升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病情康复。

  • 标签: 雷贝拉唑 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 临床效果 药学分析
  • 作者: 张华英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8-06-16
  • 出处:《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6期
  • 机构:【摘要】目的:分析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钠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9例,数表法分成2组:39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治疗,40例研究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莫沙必利治疗,统计2组结果。结果:研究组控制率为92.5%,比对照组的71.8%高。复发率为2.5%,比对照组的15.4%低,统计有差别(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降低,组间比对统计有差别(P<0.05)。结论:给予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雷贝拉唑钠+莫沙必利治疗,能改善血清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作者: 李青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12-22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目的:研究雷贝拉唑与替普瑞酮联合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就诊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组方法:密封信封不透光法。100例患者分为T组和T+L组。T组仅用替普瑞酮进行治疗;T+L组给予雷贝拉唑与替普瑞酮联合治疗。比较(1)慢性胃炎缓解率;(2)复发率和副作用发生率;(3)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炎症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4)两组反酸症状、腹胀症状和上腹痛持续时间。结果:(1)T+L组对比T组慢性胃炎缓解率更高,P<0.05;(2)T+L组对比T组复发率明显较低,P<0.05;副作用发生率相似,P>0.05;(3)干预前两组炎症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相似,P>0.05;干预后T+L组对比T组炎症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4)T+L组反酸症状、腹胀症状和上腹痛持续时间短于T组,P<0.05。结论:雷贝拉唑与替普瑞酮联合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情,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炎症消退和生活质量提升,有助于减少复发,值得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三种药物在抗胃溃疡中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胃溃疡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奥美拉唑组、兰索拉唑组及雷贝拉唑组各40例。。结果(1)奥美拉唑组、兰索拉唑组及雷贝拉唑组Hp阳性率分别为12.50%、10.00%及12.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奥美拉唑组、兰索拉唑组及雷贝拉唑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92.50%及9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奥美拉唑组、兰索拉唑组及雷贝拉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0%、17.50%及7.50%,雷贝拉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三种药物治疗胃溃疡的疗效相当,但雷贝拉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作为抗胃溃疡的首选药物。

  • 标签: 胃溃疡 奥美拉唑 兰索拉唑 雷贝拉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