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正压机械通气在临床应用中不断得到优化,显著提高了重症患者的生存率。但机械通气应用不当可导致损伤,成为撤机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重症患者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概况、机械通气导致功能障碍的机制和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

  • 标签: 机械通气 膈肌功能障碍 膈肌保护性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人机同步性以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8只新西兰大白兔,盐酸吸入法复制ARDS模型,氧合指数(PaO2/FiO2)<200 mmHg认为造模成功。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容量辅助控制通气组(A/C组)、压力支持通气组(PSV组)和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组(NAVA组)。目标潮气量(VT)初设设置为6 ml/kg,最佳氧合法选择呼气末正压(PEEP)。分组机械通气4 h,通气过程中监测呼吸力学、气体交换、人机同步性指标。4 h后处理动物取标本,测定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造模后分组机械通气1~4 h,3组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29,P>0.05);NAVA组VT较PSV组显著降低,RR、EAdi较A/C组显著增加(均P<0.05)。NAVA组吸气触发延迟时间、吸呼气转换延迟时间显著低于A/C组和PSV组(F=14.312、9.342,均P<0.05)。NAVA组人机不同步指数(3.1%±1.0%)显著低于A/C组(22.3%±5.2%)和PSV组(8.4%±2.3%)(F=7.192,P<0.05)。NAVA组气道峰压(Ppeak)与电活动峰值(EAdipeak)呈显著正相关(r=0.97±0.16,P<0.05);A/C组和PSV组Ppeak与EAdipeak间无相关性(r=0.38±0.13、0.46±0.15,均P>0.05)。NAVA组的匀浆中MDA水平显著低于A/C组(P<0.05);NAVA组的匀浆中SOD、GSH水平均显著高于A/C组(均P<0.05)。结论在轻中度ARDS机械通气时,NAVA通气模式保留自主呼吸,维持人机同步,有利于避偏心性收缩、减轻氧化应激,有望减轻呼吸机相关功能障碍。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膈肌功能 膈肌电活动 机械通气 人机同步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呼吸机撤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且接受机械通气时间≥48 h并已进入撤机前自主呼吸试验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撤机结果将其分为撤机成功组(83例)和撤机失败组(20例)。通过超声技术测定患者的增厚率(DTF)和移动度(DE),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TF和DE用于预测呼吸机撤机结果的价值。结果83例撤机成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52例,女性患者为31例,年龄为(56.5±5.5)岁;20例撤机失败组患者男性患者为12例,女性患者为8例,平均年龄为(57.3±6.2)岁。撤机成功组患者的左侧DTF、右侧DTF、左侧DE、右侧DE分别为(39.0±17.8)%、(57.7±1.2)%、(11.9±4.3)mm、(18.5±1.4)mm,均高于撤机失败组患者,分别为(18.1±4.5)%、(19.9±2.3)%、(6.2±2.8)mm、(11.9±1.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撤机成功患者左右侧DTF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1%和88%,敏感性分别为90.46%和96.07%,特异性分别为87.83%和89.67%;左右侧DE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1.3 mm和12.7 mm,敏感性分别为81.38%和85.56%,特异性分别为80.24%和87.23%。结论超声可较准确地预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呼吸机撤机的结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 膈肌 心脏瓣膜置换术 呼吸机撤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疝的超声诊断要点及注意事项,为临床处理提供更好的帮助。方法观察在我院确诊的19例胎儿疝超声图像特点,分析漏诊病例。结果19例胎儿疝,腹围均小于相应孕周;右侧疝2例,左侧疝17例,胃泡和肠管疝入者合并羊水多,1例肺/头比值为1.67的疝胎儿出生后存活。结论诊断疝应熟悉胸腔内结构回声特征,结合矢状面连续扫查法有助于减少疝的漏诊,超声结合核磁检查对胎儿疝的诊断更准确全面。

  • 标签: 胎儿膈疝 超声诊断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起搏器(EDP)联合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对辅助重症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MV)患者脱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需行MV的神外重症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123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NC组(n=63)和HFNC+EDP组(n=60)。HFNC组在患者脱离呼吸机后序贯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EDP组:在HFNC组基础上加用EDP治疗,1次/d,每次30 min。结果与HFNC组相比,HFNC+EDP组患者脱机后1、12、24及48 h的氧合指数较高[(209±15)mmHg比(218±18)mmHg,(215±14)mmHg比(222±17)mmHg,(223±13)mmHg比(235±15)mmHg,(236±7)mmHg比(257±12)mmHg;均P<0.05]、脱机时间较短[(13±3)d比(12±3)d,P<0.05]、移动度增加[(1.94±0.08)cm比(2.91±0.11)cm,P<0.05]、住NICU时间较短[(33±14)d比(28±9)d,P<0.05]、出NICU时格拉斯哥评分(GCS)(5.9±2.1比7.8±0.4,P<0.05)及出院GCS较高(9.9±2.1比11.0±2.0,P<0.05)。结论EDP联合HFNC能增加神外重症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移动度,缩短脱机时间和入住NICU的时间,从而早日康复,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出血 体外膈肌起搏器 经鼻高流量氧疗 机械通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25例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加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2。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发作性躯干性及双上下肢性软瘫,其中,最为常见的为双下肢瘫痪,发作时血清钾均低于3.1mmol/L(正常值为3.5~5.5mmol/L)。结论青壮年男性是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好发人群,患者在接受补钾后治疗后症状可得到迅速缓解。另外要降低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病率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控制甲亢。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周期性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59例患者急性期浅刺面部阳白、丝竹空、攒竹、四白、地仓、颊车、迎香,进针1分,不求针感,直刺合谷、风池、外关、得气后患侧面部用TDP神灯照射,留针15分钟,取针时不压闭针孔。恢复期用透穴法,酌情选用以下几组穴位阳白透鱼腰、攒竹透睛明、四白透巨髎、颊车透地仓、地仓透迎香。合谷、翳风、牵正直刺,患侧面部接电针仪,TDP神灯照射,留针25分钟,针后于额部及面部闪罐。结果1个疗程治愈42例,2个疗程治愈28例,总有效率98%。结论分期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急性期 恢复期 浅刺 透刺 闪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5例麻痹性痴呆的病人的心理压力原因分析,探讨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病人心理压力的影响。方法针对麻痹性痴呆病人特殊性,给予病人个性化护理及健康教育,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病人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及健康教育后HAMA评分降低,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认为通过健康教育及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能正确认识麻痹性痴呆,减轻心理压力,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 标签: 麻痹性痴呆 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86例于我院就诊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对其进行针灸治疗与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4,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显著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采用。

  • 标签: 针灸 中药辨证加减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改良牛津力分级(MOS)和基于Glazer评估的盆底表面电(sEMG)参数的特征,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2019年5月社区查体人群共212例,基于国际上常用的尿失禁简易诊断问卷,将受试者分为SUI组(n=61)和非SUI组(n=151)。由同一名康复师进行MOS测试以及sEMG参数检测,评估参数包括前静息阶段电均值和变异性、5次快速收缩阶段电最大值和放松时间、10 s持续收缩阶段电均值和变异性、60 s耐力收缩阶段电均值和变异性、后静息阶段电均值和变异性。比较SUI组和非SUI组上述参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法和Spearman法进行MOS和sEMG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社区人群中SUI患病率为28.8%(61/212),其中体质指数和分娩方式为SUI的危险因素(均P<0.05)。SUI组和非SUI组MOS分别为3(2,3)、3(3,4)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P=0.010)。SUI组和非SUI组sEMG参数中,快速收缩阶段最大值分别为23.12(13.65,37.89)、30.68(20.28,47.02)μV,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分别为14.32(9.62,21.49)、17.65(12.05,26.35)μV,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分别为12.78(7.88,18.76)、16.55(11.13,22.40)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4、-2.37、-3.2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紧张收缩阶段变异性(OR=157.86,95%CI:1.99~12 595.51,P<0.05)以及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OR=1.11,95%CI:1.03~1.19,P<0.05)与SUI相关,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与SUI也有相关趋势(OR=0.95,95%CI:0.09~1.00,P<0.05)。在全部受试者中,MOS和快速收缩阶段最大值、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以及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存在相关性(r=0.516、0.503、0.464,均P<0.05)。在SUI组(r=0.510、0.442、0.385,均P<0.05)、非SUI组(r=0.495、0.524、0.488,均P<0.05),MOS与上述参数均存在相关性。结论MOS和基于Glazer评估的sEMG均提示SUI患者盆底收缩力下降。sEMG与MOS结果一致,可用于SUI患者盆底功能的量化评估。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肌电描记术 肌力 骨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