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磁泵的金属绝缘位于永磁连接离合器装置(一种具有抽壳结构的非旋转密封外壳)内外气缸之间的空气间隙上。当外缸通过电机驱动同步缸旋转时,冲击阻尼由旋转磁场交替切割,从而产生电感电流并转化为热量。准确计算电磁泵的电源故障,准确确定电磁泵的效率和性能性能,正确设计冷却系统,是高速、高压、高温、高性能电磁泵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一种基于电磁泵结构特性和电磁原理计算涡流损耗的简单、功能公式具有重要的技术意义。

  • 标签: 磁力泵 涡流损失 计算分析 应用
  • 简介:摘 要:为改善某燃烧室的出口温度场,设计了一种高剪切涡流器方案。利用高剪切涡流器匹配双油路离心喷嘴进行雾化性能试验、全环燃烧室地面点火与性能试验研究,并与基准涡流器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高剪切涡流器有效改善了喷嘴雾化性能;高剪切涡流器方案的燃烧室地面点火边界与基准涡流器方案相当;高剪切涡流器方案最大爬升和最大起飞状态的OTDF和RTDF值均满足总体要求,相比于基准涡流器方案,OTDF有较大提升。

  • 标签: 高剪切 涡流器 性能
  • 简介:摘要:针对目前建筑埋置缺陷在材料和构件中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导致质量无法保证,安全性较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脉冲激光的建筑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技术。根据脉冲激光原理获得材料缺陷部分,通过超声信号传播途径得到缺陷的参数,合理控制钢筋锚固段的体积,降低钢筋震动强度,通过固结波速的变化程度来确定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从而完成无损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此技术能够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特点。

  • 标签: 脉冲激光 建筑混凝土 混凝土结构 无损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PRF)治疗腰椎术后下肢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住院手术的58例腰椎术后下肢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30):超声及X线引导下在患侧腰椎脊神经给予标准脉冲射频治疗;试验组(n=28):超声及X线引导下在患侧腰椎脊神经给予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生活质量评分(SF-36)、抑郁量表评分(PHQ-9)、并发症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ODI、SF-36及PHQ-9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1);在术后1个月内,两组患者间的VAS、ODI、PHQ-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8.6%(22/28)、92.9%(26/28),高于对照组的60.0%(18/30)、83.3%(25/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有效缓解腰椎术后下肢神经痛。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较标准脉冲射频效果更好,持续时间更长。

  • 标签: 神经痛 脉冲射频 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3D打印个体化导航模板在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DRG-PRF)治疗中的精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63例接受DRG-PRF术的胸段PHN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32)。试验组利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背根神经节穿刺,对照组接受常规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穿刺。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3次穿刺发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手术并发症。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4.9%(79/93),高于对照组的30.2%(29/96)(P<0.001);试验组≥3次穿刺发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分别为4.3%(4/93)、1(1,1)次、2.9(2.8,3.0)min,均低于对照组的21.9%(21/96)、2(1,3)次、9.0(4.5,12.9)min(P<0.01);两组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有1例刺破胸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误入椎管、血肿、脊髓损伤、肢体运动障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是引导PHN患者行DRG-PRF治疗的有效手段,可显著提升DRG-PRF手术效率,但对手术效果并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神经节,脊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脉冲射频 3D打印技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