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170例,将其设定为耐药组,并取同期收治的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188例,将其设定为敏感组,对两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相较于敏感组,耐药组的神经外科以及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占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敏感组,耐药组的脑外伤以及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更高,且复数均感染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耐药组,敏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病情恶化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先前应用青霉烯类、留置鼻饲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以及机械通气为导致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并不具备特异临床表现,同时治疗难度大,预后差,临床治疗需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选用,并控制好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碳青霉烯类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成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CRE)感染和感染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8年北京地区18家二级或三级甲等临床医院共482例住院患者进行病例对照分析,以感染CRE的患者为病例组(n=247),以感染青霉烯类敏感的肠杆菌目细菌(CSE)的患者为对照组(n=235)。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E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临床预后。结果CRE菌株对大多数的抗菌药物耐药,但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4.0%和99.5%。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前30 d内气管插管(OR=2.607,95%CI:1.655~4.108,P<0.001),以及使用过三/四代头孢菌素(OR=2.339,95%CI:1.438~3.803,P=0.001)、青霉烯类(OR=2.468,95%CI:1.610~3.782,P<0.001)和喹诺酮类药物(OR=2.042,95%CI:1.268~3.289,P=0.003)是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机械通气(OR=3.390,95%CI:1.454~7.904,P=0.005)、心力衰竭(OR=4.679,95%CI:1.975~11.083,P<0.001)、中重度肝病(OR=3.057,95%CI:1.061~8.806,P=0.038)、感染前30 d内使用喹诺酮类药物(OR=2.882,95%CI:1.241~6.691,P=0.014)以及发生感染性休克(OR=7.772,95%CI:3.505~17.233,P<0.001)是CRE感染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减少感染前30 d内抗菌药物使用和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可能会降低患者感染CRE的概率。依据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对CRE感染患者进行分级治疗,预测和预防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将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 标签: 感染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出现及全球范围内快速播散,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CRE感染多发生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和(或)长期反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感染后病情相对较重,治疗药物有限,因此CRE感染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如何诊治和防控CRE感染已成为当前细菌感染领域最为棘手的问题,为规范我国CRE感染诊治方案和防控策略,邀请了此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进行讨论,就CRE流行概况,CRE实验室检测,CRE感染治疗原则,主要治疗药物和给药方案,CRE感染及定植危险因素,CRE各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医院感染防控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 标签: 肠杆菌科 细菌感染 碳青霉烯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株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及毒力特征。方法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粪便中分离到的1株CRKP命名为肺炎克雷伯菌C35,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分析确定菌株所携带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分析CRKP菌株之间的同源性关系;采用接合试验评估耐药基因的转移能力和效率;采用大蜡螟毒力实验测定菌株的毒力表型。结果肺炎克雷伯菌C35对大多数受试药物耐药,尤其青霉烯类、舒巴坦和多黏菌素。SNP分型显示肺炎克雷伯菌C35与多株分离自本院不同病房的CRKP菌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该菌属于ST11型,携带包括blaKPC-2、blaCTX-M-199、mcr-1和tet(A)变异体等在内的13种耐药基因。blaKPC-2基因位于>69 800 bp的IncFⅡ型质粒上,blaCTX-M-199和mcr-1基因共同位于>64 800 bp的IncI2型质粒上,tet(A)变异体位于83 628 bp的不可分型质粒上,3种质粒均为可接合性质粒。肺炎克雷伯菌C35还携带rmpA和rmpA2毒力基因以及气杆菌素(aerobactin)相关基因iucABCD,为典型的青霉烯耐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该菌在大蜡螟感染模型中也显示了较强的毒力表型,感染肺炎克雷伯菌C35菌株48 h后大蜡螟幼虫存活率仅为16.7%,明显低于无毒力对照菌株的80.0%。结论本研究在1株肠道定植CR-hvKP中检测到多个可接合性耐药质粒,包括同时携带blaCTX-M-199和mcr-1基因的IncI2质粒,需引起警惕,并对此类菌株进行主动监测。

  • 标签: 克雷伯菌,肺炎 毒力 多重耐药
  • 简介:石墨烯主要由一个原子层厚的C原子组成,属于一种二维材料,具有光学、电学等特征,在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得到了重要应用。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石墨烯类材料的制备方式进行总结,并从生物成像、肿瘤治疗、抗菌材料、细胞毒性四方面,论述了石墨烯类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希望对相关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 标签: 石墨烯材料 生物医学领域 生物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霉素再皮试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对我实习医院50例院外青霉素阳性的患者进行再次皮试,同时行生理盐水对照试验,探讨青霉素再皮试的意义。结果98%的患者再皮试为阴性,经应用青霉素治疗无一例产生过敏反应。结论对青霉素皮试“阳性”患者进行再皮试和对照试验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青霉素 再皮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有很强的两面性,它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前,建筑领域正积极地运用低建筑设计理念,建设过程中所需的材料、设备等都是在前期的规划和设计中确定的,将低理念融入规划和设计中,可以起到环保的效果。

  • 标签: 低碳概念 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建筑行业承担着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的任务,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排放行业之一。在中国,与建筑的建设和运行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约占整个社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2%。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和绿色建筑的开发,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建筑行业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低排放和中和,促进行业实现低转型,这是实施“双目标”的一个重大战略。

  • 标签: “双碳目标” 建筑行业 低碳
  • 简介:摘要:随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不利于人类的长久发展。因此,作为排放大国,中国的中和承诺是全球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关键部分,也充分体现我国在应对这一问题的决心。在城市发展中,虽然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但需要消耗的能源消耗也非常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因素,为建筑领域达峰和中和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都很大难度。对此,在今后的发展中,还要加强重视,积极探寻实现城市建筑达峰与中和的办法。

  • 标签: 城市建筑 碳达峰 碳中和 路径
  • 简介:摘要:为确保减排目标如期实现,分析了排放结构以及减排对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影响,认清排放现状和实现中和面临的挑战。为量化评估减排总体效果,结合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定量分析了未来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排放特点和减排过程可能面临的困难,以实现减排宏观指标为目标,提出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动化石能源转型等8项减排路径及建议。

  • 标签: 碳中和 碳减排 路径
  • 简介:【摘要】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排放量在世界上也尤为靠前。面对资源环境日益紧张的情况,选择合理的减排方式具有鲜明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汇理论进行阐述,介绍其基本特征,并分析中国低减排的现状,最终依据现状情况提出合理的减排的路径。

  • 标签: 碳汇 碳减排 现状分析 路径选择
  • 简介:摘要采用不同浓度的氨苄青霉素处理雨生红球藻,用以确定氨苄青霉素这种抗生素对雨生红球藻生物量、色素含量、虾青素积累、油脂和多糖等生物质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略起促进作用;随着浓度变化,氨苄青霉素对虾青素、油脂、多糖的影响较为显著。

  • 标签: 雨生红球藻 氨苄青霉素 虾青素 油脂和多糖
  • 简介:

  • 标签: